..續本經文上一頁入出息隨身 依二差別轉
情數非執受 等流非下緣
依已修成止 爲觀修念住
以自相共相 觀身受心法
自性聞等慧 余相雜所緣
說次第隨生 治倒故唯四
彼居法念住 總觀四所緣
修非常及苦 空非我行相
從此生暖法 具觀四聖谛
修十六行相 次生頂亦然
如是二善根 皆初法後四
次忍唯法念 下中品同頂
上唯觀欲苦 一行一刹那
世第一亦然 皆慧五除得
此順決擇分 四皆修所成
六地二或七 依欲界身九
叁女男得二 第四女亦爾
聖由失地舍 異生由命終
初二亦退舍 依本必見谛
舍已得非先 二舍性非得
暖必至涅槃 頂終不斷善
忍不墮惡趣 第一入離生
轉聲聞種性 二成佛叁余
麟角佛無轉 一坐成覺故
前順解脫分 速叁生解脫
聞思成叁業 殖在人叁洲
世第一無間 即緣欲界苦
生無漏法忍 忍次生法智
次緣余界苦 生類忍類智
緣集滅道谛 各生四亦然
如是十六心 名聖谛現觀
此總有叁種 謂見緣事別
皆與世第一 同依于一地
忍智如次第 無間解脫道
前十五見道 見未曾見故
名隨信法行 由根鈍利別
具修惑斷一 至五向初果
斷次叁向二 離八地向叁
至第十六心 隨叁向住果
名信解見至 亦由鈍利別
諸得果位中 未得勝果道
故未起勝道 名住果非向
地地失德九 下中上各叁
未斷修斷失 住果極七返
斷欲叁四品 叁二生家家
斷至五二向 斷六一來果
斷七或八品 一生名一間
此即第叁向 斷九不還果
此中生有行 無行般涅槃
上流若雜修 能往色究竟
超半超遍殁 余能往有頂
行無色有四 住此般涅槃
行色界有九 謂叁各分叁
業惑根有殊 故成叁九別
立七善士趣 由上流無別
善惡行不行 有往無還故
經欲界生聖 不往余界生
此及往上生 無練根並退
先雜修第四 成由一念雜
爲受生現樂 及遮煩惱退
由雜修五品 生有五淨居
得滅定不還 轉名爲身證
上界修惑中 斷初定一品
至有頂八品 皆阿羅漢向
第九無間道 名金剛喻定
盡得俱盡智 成無學應果
有頂由無漏 余由二離染
聖二離八修 各二離系得
無漏未至道 能離一切地
余八離自上 有漏離次下
近分離下染 初叁後解脫
根本或近分 上地唯根本
世無間解脫 如次緣下上
作粗苦障行 及靜妙離叁
不動盡智後 必起無生智
余盡或正見 此應果皆有
淨道沙門性 有爲無爲果
此有八十九 解脫道及滅
五因立四果 舍曾得勝道
集斷得八智 頓修十六行
世道所得斷 聖所得雜故
無漏得持故 亦名沙門果
所說沙門性 亦名婆羅門
亦名爲梵輪 真梵所轉故
于中唯見道 說名爲法輪
由速等似輪 或具輻等故
叁依欲後叁 由上無見道
無間無緣下 無厭及經故
阿羅漢有六 謂退至不動
前五信解生 總名時解脫
後不時解脫 從前見至生
有是先種性 有後練根得
四從種性退 五從果非先
學異生亦六 練根非見道
應知退有叁 已未得受用
佛唯有最後 利中後鈍叁
一切從果退 必得不命終
住果所不爲 慚增故不作
練根無學位 九無間解脫
久習故學一 無漏依人叁
無學依九地 有學但依六
舍果勝果道 唯得果道故
七聲聞二佛 差別由九根
加行根滅定 解脫故成七
此事別唯六 叁道各二故
俱由得滅定 余名慧解脫
有學名爲滿 由根果定叁
無學得滿名 但由根定二
應知一切道 略說唯有四
謂加行無間 解脫勝進道
通行有四種 樂依本靜慮
苦依所余地 遲速鈍利根
覺分叁十七 謂四念住等
覺謂盡無生 順此故名分
此實事唯十 謂慧勤定信
念喜舍輕安 及戒尋爲體
四念住正斷 神足隨增上
說爲慧勤定 實諸加行善
初業順決擇 及修見道位
念住等七品 應知次第增
七覺八道支 一向是無漏
叁四五根力 皆通于二種
初靜慮一切 未至除喜根
二靜慮除尋 叁四中除二
前叁無色地 除戒前二種
于欲界有頂 除覺及道支
證淨有四種 謂佛法僧戒
見叁得法戒 見道兼佛僧
法謂叁谛全 菩薩獨覺道
信戒二爲體 四皆唯無漏
學有余縛故 無正脫智支
解脫爲無學 謂勝解或滅
有爲無學支 即二解脫蘊
正智如覺說 謂盡無生智
無學心生時 正從障解脫
道唯正滅位 能令彼障斷
無爲說叁界 離界謂離貪
斷界斷余結 滅界滅彼事
厭緣苦集慧 離緣四能斷
相對互廣狹 故應成四句
分別智品第七(六十一頌)
聖慧忍非智 盡無生非見
余二有漏慧 皆智六見性
智十總有二 有漏無漏別
有漏稱世俗 無漏名法類
世俗遍爲境 法智及類智
如次欲上界 苦等谛爲境
法類由境別 立苦等四名
皆通盡無生 初唯苦集類
法類道世俗 有成他心智
于勝地根位 去來世不知
法類不相知 聲聞麟喻佛
如次知見道 二叁念一切
智于四聖谛 知我已知等
不應更知等 如次盡無生
由自性對治 行相行相境
加行辦因圓 故建立十智
緣滅道法智 于修道位中
兼治上修斷 類無能治欲
法智及類智 行相俱十六
世俗此及余 四谛智各四
他心智無漏 唯四謂緣道
有漏自相緣 俱但緣一事
盡無生十四 謂離空非我
淨無越十六 余說有論故
行相實十六 此體唯是慧
能行有所緣 所行諸有法
性俗叁九善 依地俗一切
他心智唯四 法六余七九
現起所依身 他心依欲色
法智但依欲 余八通叁界
諸智念住攝 滅智唯最後
他心智後叁 余八智通四
諸智互相緣 法類道各九
苦集智各二 四皆十滅非
所緣總有十 謂叁界無漏
無爲各有二 俗緣十法五
類七苦集六 滅緣一道二
他心智緣叁 盡無生各九
俗智除自品 總緣一切法
爲非我行相 唯聞思所成
異生聖見道 初念定成一
二定成叁智 後四一一增
修道定成七 離欲增他心
無學鈍利根 定成九成十
見道忍智起 即彼未來修
叁類智兼修 現觀邊俗智
不生自下地 苦集四滅後
自谛行相境 唯加行所得
修道初刹那 修六或七智
斷八地無間 及有欲余道
有頂八解脫 各修于七智
上無間余道 如次修六八
無學初刹那 修九或修十
鈍利根別故 勝進道亦然
練根無間道 學六無學七
余學六七八 應八九一切
雜修通無間 學七應八九
余道學修八 應九或一切
聖起余功德 及異生諸位
所修智多少 皆如理應思
諸道依得此 修此地有漏
爲離得起此 修此下無漏
唯初盡遍修 九地有漏德
生上不修下 曾所得非修
立得修習修 依善有爲法
依諸有漏法 立治修遣修
十八不共法 謂佛十力等
力處非處十 業八除滅道
定根解界九 遍趣九或十
宿住死生俗 盡六或十智
宿住死生智 依靜慮余通
贍部男佛身 于境無礙故
身那羅延力 或節節皆然
象等七十增 此觸處爲性
四無畏如次 初十二七力
叁念住念慧 緣順違俱境
大悲唯俗智 資糧行相境
平等上品故 異悲由八因
由資糧法身 利他佛相似
壽種姓量等 諸佛有差別
複有余佛法 共余聖異生
謂無诤願智 無礙解等德
無诤世俗智 後靜慮不動
叁洲緣未生 欲界有事惑
願智能遍緣 余如無诤說
無礙解有四 謂法義詞辯
名義言說道 無退智爲性
法詞唯俗智 五二地爲依
義十六辯九 皆依一切地
但得必具四 余如無诤說
六依邊際得 邊際六後定
遍順至究竟 佛余加行得
通六謂神境 天眼耳他心
宿住漏盡通 解脫道慧攝
四俗他心五 漏盡通如力
五依四靜慮 自下地爲境
聲聞麟喻佛 二叁千無數
未曾由加行 曾修離染得
念住初叁身 他心叁余四
天眼耳無記 余四通唯善
第五二六明 治叁際愚故
後真二假說 學有暗非明
第一四六導 教誡導爲尊
定由通所成 引利樂果故
神體謂等持 境二謂行化
行叁意勢佛 運身勝解通
化二謂欲色 四二外處性
此各有二種 謂似自他身
能化心十四 定果二至五
如所依定得 從淨自生二
化事由自地 語通由自下
化身與化主 語必俱非佛
先立願留身 後起余心語
有死留堅體 余說無留義
初多心一化 成滿此相違
修得無記攝 余得通叁性
天眼耳謂根 即定地淨色
恒同分無缺 取障細遠等
神境五修生 咒藥業成故
他心修生咒 又加占相成
叁修生業成 除修皆叁性
人唯無生得 地獄初能知
分別定品第八(叁十九頌)
靜慮四各二 于中生已說
定謂善一境 並伴五蘊性
初具伺喜樂 後漸離前支
無色亦如是 四蘊離下地
並上叁近分 總名除色想
無色謂無色 後色起從心
空無邊等叁 名從加行立
非想非非想 昧劣故立名
此本等至八 前七各有叁
謂味淨無漏 後味淨二種
味謂愛相應 淨謂世間善
此即所味著 無漏謂出世
靜慮初五支 尋伺喜樂定
第二有四支 內淨喜樂定
第叁具五支 舍念慧樂定
第四有四支 舍念中受定
此實事十一 初二樂輕安
內淨即信根 喜即是喜受
染如次從初 無喜樂內淨
正念慧舍念 余說無安舍
第四名不動 離八災患故
八者謂尋伺 四受入出息
生靜慮從初 有喜樂舍受
及喜舍樂舍 唯舍受如次
生上叁靜慮 起叁識表心
皆初靜慮攝 唯無覆無記
全不成而得 淨由離染生
無漏由離染 染由生及退
無漏次生善 上下至第叁
淨次生亦然 兼生自地染
染生自淨染 並下一地淨
死淨生一切 染生自下染
淨定有四種 謂即順退分
順住順勝進 順決擇分攝
如次順煩惱 自上地無漏
互相望如次 生二叁叁一
二類定順逆 均間次及超
至間超爲成 叁洲利無學
二類定順逆 非上無用故
唯生有頂聖 起下盡余惑
味定緣自系 淨無漏遍緣
根本善無色 不緣下有漏
無漏能斷惑 及諸淨近分
近分八舍淨 初亦聖或叁
中靜慮無尋 具叁唯舍受
初下有尋伺 中唯伺上無
空謂空非我 無相謂滅四
無願謂余十 谛行相相應
此通淨無漏 無漏叁脫門
重二緣無學 取空非常相
後緣無相定 非擇滅爲靜
有漏人不時 離上七近分
爲得現法樂 修諸善靜慮
爲得勝知見 修淨天眼通
爲得分別慧 修諸加行善
爲得諸漏盡 修金剛喻定
無量有四種 對治嗔等故
慈悲無嗔性 喜喜舍無貪
此行相如次 與樂及拔苦
欣慰有情等 緣欲界有情
喜初二靜慮 余六或五十
不能斷諸惑 人起定成叁
解脫有八種 前叁無貪性
二二一一定 四無色定善
滅受想解脫 微微無間生
由自地淨心 及下無漏出
叁境欲可見 四境類品道
自上苦集滅 非擇滅虛空
勝處有八種 二如初解脫
次二如第二 後四如第叁
遍處有十種 八如淨解脫
後二淨無色 緣自地四蘊
滅定如先辯 余皆通二得
無色依叁界 余唯人趣起
二界由因業 能起無色定
色界起靜慮 亦由法爾力
佛正法有二 謂教證爲體
有持說行者 此便住世間
迦濕彌羅議理成 我多依彼釋對法
少有貶量爲我失 判法正理在牟尼
大師法眼久已閉 堪爲證者多散滅
不見真理無製人 由鄙尋思亂聖教
自覺已歸勝寂靜 持彼教者多隨滅
世無依怙喪衆德 無鈎製惑隨意轉
既知如來正法壽 漸次淪亡如至喉
是諸煩惱力增時 應求解脫勿放逸
說一切有部俱舍論本頌一卷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