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彌勒上生經宗要》

「經疏部」經文1773卷38頁碼:P0299
新羅 元曉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減之雲耳。天人歲數。相配如是。而于其中。多有妨難。何者。俱舍論說。如是此壽長遠究竟極此八十千歲。是時諸人安坐受樂無所馳求。壽八十千歲。住阿僧祇年。乃至衆生未造十惡。從起十惡集道時節。壽命因此十十歲減。度一百年。即減十歲。乃至廣說。今于彼天四千歲數。不滿人間阿僧祇年。況從百歲稍減至十。從十稍增至于八萬。乃至減時。准此而言。不得相當。是一難也。又依彌勒。百歲時上。至于八萬。減時下生。此于中劫。才過其半。若論釋迦。人壽千二百歲時上。稍減至十。增至八萬。還減至百。方乃下生。此過一劫。倍長于前。而于二處。齊言于天四千歲人間得五十余億等。如是相違。是二難也。若言釋迦迳多死生。彌勒于彼迳少死生。非但受彼四千一生。故不違于半劫一劫者。即違經說一生補處。亦違五十余億等文。是叁難也。如是相違。雲何和會。此中。真谛叁藏解雲。補處菩薩生于彼天。雖無中夭。受多死生。所以然者。一由旬城所有芥子。百年去一。乃至盡時。是一兵刀劫量。是即人間四百年。爲彼一日一夜。一日一夜中。除四芥子。一月除百二十芥子。乃至四千年中。除五十七億六萬芥子。不過二叁升。然釋迦菩薩下生之時。一由旬城芥子已盡。彌勒菩薩下生之時。彼城芥子除其半余。故知于彼迳多死生。而于剡浮。唯有一生。故說此爲一生補處。叁藏法師作如是通。若依此義。通余經論者。諸說五十余億等文。直理當于彼天一生之數。不說上下之間唯有爾許之年。由是道理。故不相違也。若准論文。于彼天中。迳多死生。其有道理。如瑜伽論第四卷雲。四大王衆天滿足壽量。是等活大那落迦一日一夜。則以此叁十日爲一月。十二月爲一歲。彼壽五百歲。如是以叁十叁天壽量。成黑繩壽量。以時分天壽量。成衆合壽量。以知足天壽量。成號叫壽量。以樂化天壽量。成大號叫壽量。以他化自在天壽量。成燒熱壽量。應知亦爾。極燒熱大那落迦有情壽量半中劫。無間大那落迦壽一中劫。准此而言。彼知足天滿足壽量。是號叫大那落迦一日一夜。即以此叁十日爲一月。十二月爲一歲。彼壽四千歲。如是大號叫壽量。燒熱壽量。轉倍于前。極熱半劫。無間一劫。亦轉倍之。然今彌勒菩薩。在知足天。迳半劫余。釋迦菩薩。在于彼天。迳一劫余。且經號叫一壽量時已迳彼天無數死生。況迳半劫及一劫乎

  次第七明二世有無者。慈氏出世在于賢劫。賢劫千佛。諸經同說。過去未來二劫之中千佛有無。經說不同。如觀藥王藥上經中。釋迦佛言。我昔于妙光佛末法中出家。聞是五十叁佛名。以心喜故。後轉教人。乃至叁千人同音贊歎。一心敬禮。即時超越無數億劫生死之罪。其初千人者。華光佛爲首。下至毗舍。于莊嚴劫成佛。過去千佛是也。中千人者。拘留孫佛爲首。下至樓至。于賢劫中次第成佛。後千人者。日光如來爲首。下至須彌相佛。于星宿劫當得成佛。依此經文。叁世有千佛也。大智度論第九卷雲。前九十劫有叁佛。後一劫有千佛。九十劫初劫有毗婆屍佛。第叁十劫中有二佛。一名屍棄。二名鞞怒婆附。第九十一劫初有四佛。一名迦羅鸠飡陀。二名迦那含牟尼佛。叁名迦葉佛。四名釋迦牟尼。賢劫經言。從拘留秦佛。至九百九十九佛。共出前半劫。後有樓至佛。獨用半劫。樓至滅後。更六十二劫。空過無佛。過爾有一佛興。號曰淨光稱王。壽十小劫。過此佛後。複叁百劫。亦空過無佛。依此經論。去來二劫應無千佛。雲何和會。解雲。有無二說。皆實不虛。所以然者。隨機見聞。有無不定。故說有無。皆不相妨。問。賢劫之量。以何爲限。樓至如來獨用半劫。爲一相續。故是一壽爲多。過去故爲多壽。解雲。金剛力士經言。昔有轉輪聖王。千子發心。願求作佛。王欲試其誰先得佛。于是取千籌。以香湯洗之。令千子取。得第一者。最初成佛。如是至九百九十九佛。最後一子。爲第千佛。諸兄譏言。我等成佛化人已盡。汝後作佛。何所度邪。于是小子聞此悲泣。後複思惟。世界無邊。衆生不盡。我今發願。願我後作佛時。壽命與諸兄等。所度衆生。其數亦同。于是地動。佛與其記。是因緣故。獨用半劫。以啼泣故。名啼泣佛。于是諸兄即願作金剛神護樓至佛。賢劫經中亦同此說。依此經文。一壽之量。等諸兄等。言一壽者。數多爲一。一本所垂一名出故。賢劫量者。相傳說言。六十四劫爲一大劫。名賢劫等。所以然者。火水風劫一周轉訖。合六十四。以此爲限也

  次第八叁會增減者。然通論一化說法之會。有無數會。何得唯雲而說叁會。度爾許者准度前佛所遺弟子。通論諸佛度先所遺。此亦未必唯在叁會。或一二會。度先所遺。或有四五乃至十會。然今釋迦彌勒二佛。齊有叁會度先弟子。但其所度有多小耳。如菩薩處胎經。佛語彌勒言。汝生快樂國。不如我累苦。汝說法甚易。我說法甚難。初說九十六億。二說九十四億。叁說九十二億。我初說十二。二說二十四。叁說叁十六。汝所說叁人。是吾先所化。九十六億人。受持五戒者。九十四億人。受持叁歸者。九十二億人。一稱南無佛者。汝父梵摩淨將八萬四千。非我先所化。是汝所開度。乃至廣說。案雲。叁會唯度小乘弟子。以皆證得阿羅漢果故。若論大乘根性之人。令得無生忍等果者。無非先佛之所化度。故無限于叁四會等。于中委悉文處當說也

  次第九明發心久近者。佛本行經第一卷雲。昔有如來。號曰善恩。彌勒菩薩。于彼佛所。最初發心。彌勒菩薩。在于我前。四十余劫。發菩提心。然後我發道心。昔有佛名示海幢如來。我于彼佛國。作轉輪王。名曰窂□。弓初發道心。智度論第二十四卷雲。釋迦牟尼佛。與彌勒等諸菩薩。同時發心。精進力故。超越九劫。案雲。釋迦彌勒各有衆多。同時前後。皆無妨也。問論說釋迦所超九劫。爲是大劫。爲是小劫。若是大劫。同劫成佛。何得言超。若是小劫。在前一劫。雲何超九。若言釋迦應在彌勒之後九劫成佛。而今同在一劫成道。所以得言超九劫者。雲何而言同時發心。解雲。此中所超。准是大劫所以然者。言超劫者。非就實行。但依獲准。示其超耳。謂叁僧祇已滿之後。修相好業。應迳百劫。而于九十一劫。修滿故。言超九也。論說第九十一劫中千佛出世故知其九亦是大劫。然此二菩薩同時所發。是不定心。若論決定發心之時。彌勒發心九劫已後。釋迦乃發決定之心。故應在後九劫成道。而今超九。同在一劫。此論約彼最初發心。故言同時發心之耳。由是道理不相違背也。余處所說超十二劫。准此應知也

  次第十明證果前後者。如十住結結經雲。彌勒菩薩方習菩薩行乎。莫造斯觀。所以者何。慈氏積行恒沙數劫。先以誓願成等正覺。吾方習行而在其後。案此而言。彌勒之本在先證果。然釋迦證果經說不同。如因果經言。善慧菩薩。功行成滿。位登十地。在一生補處。生兜率天。名聖善白。梵網經言。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匝千華上。複現千釋迦。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乃至廣說。案此而言。寄迹表本。善慧菩薩生兜率本在十地。釋迦如來坐樹下時。本方證果。又法華經壽量品雲。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乃至廣說。案此而言。釋迦證果。有久有近。彌勒成道。例亦應爾。良由多本共垂一迹。所以異言。莫不皆實。由是道理。不相違也

  彌勒上生經宗要(終)

  波羅捺(此雲江繞)劫波利(此雲捉髑髅鬼)波波利(此雲守護)只陀(此雲戰勝)須達(此雲善溫)

  元慶二年七月十日定心院政所交了

  釋圓敏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叁彌勒經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