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海印叁昧論》

「諸宗部」經文1889卷45頁碼:P0773
新羅 明皛述

  若夫大道無邊非隘行之能尋。至理深玄非淺智之所識。如以局情入道。道非局入。執教求理。理非執求。要以無方大行始可ˇ道。孱空圓智甍會理矣。故請將來君子同懷寄筌之意

  歸命盡十方  法界中叁寶

  我欲報佛恩  略演契經義

  普令衆生類  得大涅ˇ樂

  願慈加護念  滿我本誓願

  論曰。有大叁昧。名曰海印。速令行者至不退地。用小方便獲大利益。其印之內要義偈頌名陀羅尼。總持一切契經要義。普含一切諸佛功德。然陀羅尼略有二種。一法。二義。法中有叁。謂體智用。所言體者。謂諸衆生根本一心。是心本來自性清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曠大無邊猶如虛空。總持一切世出世法。無不攝故。所言智者。謂如來地理量二智。無理不照無事不達。總持一切無邊功德。無不攝故。所言用者。謂如來地應化二身。普應法界教化衆生。盡未來際化用無竭。總持一切世出世間所有諸法。無不攝故。所言義者。謂摩诃衍圓教所ˇ廣大妙義。總持十方叁世諸佛秘密法藏。無不攝故。如是二種陀羅尼門各攝無量塵沙法門。ˇ容無礙互ˇ攝入。隨入一門無所不通。了達一切塵沙法門。入佛境界得無所畏。如經偈言。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展轉生非實。智者無所畏。如是二種陀羅尼門。乃至無量塵沙法門。悉入海印叁昧之內。譬如天下所有諸水悉入大海無流不納。海印叁昧亦複如是。悉納一切諸契經水。譬如空中日月星宿諸天宮殿。阿修羅兵及天帝釋所將兵衆。悉皆影ˇ大海水中。海印叁昧亦複如是。無量無邊法界諸佛菩薩聖衆悉ˇ其中。陀羅尼義如頌應知。如其欲讀從印中角生字爲始。隨印文轉周回乃至涅ˇ爲終。頌曰

  刹 ˇ 一 ˇ 刹 ˇ 方   是 ˇ 則   是 ˇ 則 ˇ 處 ˇ 住 ˇ 無 ˇ 滅 ˇ 無 ˇ 生

  ˇ       ˇ   ˇ   ˇ   ˇ               ˇ

  本   中 ˇ 解   十   無   法   菩   處 ˇ 煩 ˇ 惱 ˇ 菩 ˇ 提 ˇ 體   無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形   法   于   滿   量   一   提   異   提 ˇ 菩 ˇ 識 ˇ 人   無   是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亦   切   一   土   法   法   涅   非   近   本 ˇ 來   無   二   如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不   一   無   佛 ˇ 一   一   ˇ   ˇ   而   心   無   而   涅   亦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大   切   量 ˇ 法 ˇ 則 ˇ 是   體   涅   甚   身   生   親 ˇ ˇ   法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一   一 ˇ 解 ˇ 中 ˇ 一 ˇ 者 ˇ 智   死   難 ˇ 見   滅 ˇ 一 ˇ 切 ˇ 諸

  ˇ               ˇ

  佛 ˇ 國 ˇ 容 ˇ 十 ˇ 法 ˇ 界 ˇ 而   生   ˇ ˇ 涅 ˇ 則 ˇ 死 ˇ 生 ˇ 知

  ˇ               ˇ

  ˇ ˇ 本 ˇ 刹 ˇ 諸   一 ˇ 令   諸   念 ˇ 一 ˇ 念 ˇ 未 ˇ 曾 ˇ 演   不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恒   刹 ˇ 一   大   塵   不   世   一   詣 ˇ 遍 ˇ 促 ˇ 成   長   死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如   方   切   曠 ˇ 增   是   界   則   十   身 ˇ 心   縮   遠   生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故   十   塵 ˇ 中 ˇ 皆 ˇ 如   不   知   方   知   舊   不   長   舍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無   含 ˇ 包 ˇ 塵 ˇ 一 ˇ 累 ˇ 重   了   求   不   成   亦 ˇ 劫   進

  ˇ               ˇ   ˇ   ˇ   ˇ       ˇ

  量 ˇ 無 ˇ 數 ˇ 曠 ˇ 大 ˇ 劫 ˇ 智 ˇ 者   成 ˇ 佛   佛 ˇ 往 ˇ 昔 ˇ 精

  生死涅ˇ非異處  煩惱菩提體無二

  涅ˇ親而無人識  菩提近而甚難見

  身心本來無生滅  一切諸法亦如是

  無生無滅無住處  則是菩提涅ˇ體

  智者一中解一切  一切法中解于一

  無量法則是一法  一法則是無量法

  一佛土滿十方刹  一刹本形亦不大

  一佛國容十方界  而諸世界不重累

  一塵包含十方刹  一切塵中皆如是

  不令一塵增曠大  諸刹本ˇ恒如故

  無量無數曠大劫  智者了知則一念

  一念未曾演長遠  長劫亦不縮成促

  遍詣十方求成佛  不知身心舊成佛

  往昔精進舍生死  不知生死則涅ˇ

  論曰。此法門者。能開一切菩薩慧眼。能果一切菩薩所願。一切行者。欲生淨土。當依此門念念習學。一切時中勿令間斷。乘此法者。用小方便速至佛果。譬如有人乘船。入海欲度彼岸。得好順風用小方便速達彼岸。乘此法者。行住坐臥一切時中恒入滅定。乘此法者。不久當得不礙忍地。有如是等種種利益。乃至諸佛住無數劫說不能盡。叁世諸佛秘密法藏莫過于此陀羅尼頌。若有行者意欲速進無上菩提。應當先發廣大妙願。于諸衆生起大慈心。于善知識生難遭ˇ。敬重叁寶破除我慢。依大乘經至心忏悔一切罪障。然後專求大善知識。咨問法要。聞說法已。系念思惟。如說修行。一切時中無間斷心。若能如是不久當入陀羅尼門。如上所說海印叁昧出華嚴經十地品中。其印ˇ者。以義安也。其頌文者。總述一部經中要義以爲頌耳。雲何印道無始終者。欲ˇ一道離叁世際。前際後際不可攝故。雲何印道有盤曲者。欲ˇ一道隨緣稱機。應叁乘行ˇ差別故。以何義故五十六角共成印者。欲ˇ地前四十心位及與十地等覺妙覺。如是五十二位人等皆依一道而修四攝度衆生故。五十二角表其五十二種人也。余四角者。表四攝也。十信位中仰信一道四攝法故。十解位中信解一道四攝法故。十行位中信行一道四攝行故。十回ˇ中解行俱圓而行一道四攝行故。十地位中及等覺位正證一道行四攝故。妙覺位中究竟圓證一道根原。盡未來際以四攝法化衆生故。雲何頌中縱橫同有十四字者。欲ˇ菩薩行雖無量種不離于十波羅蜜四攝行故。十方無邊一切世界諸菩薩等。皆依此行爲根本故。雲何頌中有始終者。爲欲安慰怯弱菩薩。佛道雖遠修行不絕。終歸成佛勿退行故。雲何頌首及與頌末俱處中者。欲ˇ初心所習正觀不異如來正觀智故。雲何縱橫四圍循讀皆失句者。欲ˇ甚深陀羅尼義。非斷常見及邊見人所能知故。雲何從中尋得句者。欲ˇ甚深陀羅尼義中道正觀乃能知故。雲何印外更無頌者。欲ˇ佛教雖越塵沙不離一道。一道以外更無法故。雲何不釋頌中義者。欲令行者于少文中多解義故。恐諸行者棄本逐末貪數文句失大益故。如經中言。甯以少聞多解義味。不願多聞于義不了。欲驗行者得利多少根機深淺行生熟故。欲令小見臨慢衆生于正法中生重心故。然此深義非九種人所知境界。何等爲九。一非凡夫所知境界。二非世智辨聰境界。叁非分別法ˇ境界。四非聲聞緣覺境界。五非空見行者境界。六非散心多聞境界。七非邊見衆生境界。八非斷見衆生境界。九非常見衆生境界。如是等輩互ˇ嫌言。我智則勝彼智必弱。唯我獨能盡解佛法。如是等輩甚可憐愍。于五尺身起長大我。將方寸意量虛空盡。亦如小兒蠡杯酌海。謂言唯我量大海盡。小見衆生度量佛法亦複如是。彼等若不破除我慢。不悔本心。難可教示。設使口誦不會深理。縱使多聞唯長臨慢。徒勞無益。如經偈言。譬如貧窮人日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有如是等種種衆生。欲護彼故更不釋義。恐彼惡見轉加增長。永沈苦海無出期故。如經偈言。破法不信故墜于叁惡道。我甯不說法。疾入于涅ˇ。如上所說。陀羅尼義是無邊行等法界智所知境界。如經偈言。遊心法界如虛空。是人乃知佛境界。以何義故存其本者。欲ˇ正法畢竟常住叁世諸佛共所依故。譬如繩墨是常法則前匠後匠共所依故。複次欲令假名菩薩舍末尋本達本原故。欲令正法常住不滅法光恒照畢竟不絕破除衆生無明ˇ故。欲令衆生世世生處佛種不斷故存本也。契經要義略述如是。欲盡其原唯佛窮了。但仰信解贊揚教耳。欲發弘願。以偈贊曰

  佛法甚廣大  量同于虛空

  我已所述義  如一毛孔分

  所述諸功德  普施衆生類

  速登十地位  皆共成佛果

  海印叁昧論一卷

  局(省好)筌(ˇ)隘(省力知)孱(妙文內裏爲)

  永久元年癸巳八月二十日書寫了 筆生助範ˇ保六年叁月以城幹高山寺藏本對校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