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少室六門》

「諸宗部」經文2009卷48頁碼:P0365

  ..續本經文上一頁中。但有語言。即是自心。故雲。如來色無盡。智慧亦複然。色無盡是自心。心識善能分別一切。乃至施爲運用。皆是智慧。心無形相。智慧亦無盡。故雲。如來色無盡。智慧亦複然。四大色身即是煩惱。色身即有生滅。法身常住。而無所住。如來法身常不變異。故經雲。衆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迦葉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即此同諸佛心。前佛後佛只傳此心。除此心外。無佛可得。顛倒衆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念佛禮佛。佛在何處。不應作如是等見。但識自心。心外更無別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雲。所在之處即爲有佛。自心是佛。不應將佛禮佛。但是有佛及菩薩相貌。忽爾現前。亦切不用禮敬。我心空寂。本無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盡落邪道。若是幻從心起。即不用禮。禮者不知。知者不禮。禮被魔攝。恐學人不知。故作是辨。諸佛如來本性體上。都無如是相貌。切須在意。但有異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來清淨。何處有如許相貌。乃至天龍夜叉鬼神帝釋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懼。我心本來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相。但莫取相。若起佛見法見。及佛菩薩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墮衆生位中。若欲直會。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無別語。都無定實。幻無定相。是無常法。但不取相。合他聖意。故經雲。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問曰。因何不得禮佛菩薩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羅示見神通。皆作得菩薩相貌。種種變化。皆是外道。總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錯禮拜。佛是西國語。此土雲覺性。覺者靈覺。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聖所測。直見本性。名之爲禅。若不見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話會。典教憑何所及。但見本性。一字不識亦得。見性即是佛。聖體本來清淨。無有雜穢。所有言說皆是聖人。從心起用。用體本來空名。言尚不及。十二部經憑何得及。道本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唯有如來能知。余人天等類。都不覺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執相。不了自心本來空寂。妄執相及一切法。即墮外道。若知諸法從心生。不應有執。執即不知。若見本性。十二部經總是閑文字。千經萬論只是明心。言下契會。教將何用。至理絕言。教是言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若夜夢見樓閣宮殿象馬之屬。及樹木叢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樂著。盡是托生之處。切須在意。臨終之時。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被魔攝。法身本來清淨無受。只緣迷故。不覺不知。因茲故妄受報。所以有樂著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來身心。即不染習。若從聖入凡。示現種種雜類等。自爲衆生。故聖人逆順皆得自在。一切業拘他不得。聖成久矣。有大威德。一切品類業。被他聖人轉。天堂地獄。無奈他何。凡夫神識昏昧。不同聖人內外明徹。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後悔無相救處。貧窮困苦皆從妄想生。若了是心。遞相勸勉。但無作而作。即入如來知見。初發心人神識總不定。若夢中頻見異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從外來。夢若見光明出現過于日輪。即余習頓盡。法界性見。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可自知。不可向人說。或靜園林中。行住坐臥。眼見光明。或大或小。莫與人說。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靜暗中。行住坐臥。眼見光明。與晝無異。不得怪。並是自心欲明顯。或夜夢中。見星月分明。亦自心諸緣欲息。亦不得向人說。夢若昏昏。猶如陰暗中行。亦是自心煩惱障重。亦可自知。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設教只爲標心。若識心。何用看教。若從凡入聖。即須息業養神隨分過日。若多嗔恚。令性轉與道相違。自賺無益。聖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沒隱顯不定。一切業拘他不得。聖人破邪魔。一切衆生但見本性。余習頓滅。神識不昧。須是直下便會。只在如今。欲真會道。莫執一切法。息業養神。余習亦盡。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會佛意。用功最多。違背聖意。終日區區念佛轉經。昏于神性。不免輪回。佛是閑人。何用區區廣求名利。後時何用。但不見性人。讀經念佛。長學精進。六時行道。長坐不臥。廣學多聞。以爲佛法。此等衆生。盡是謗佛法人。前佛後佛只言見性。諸行無常。若不見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十大弟子中。阿難多聞第一。于佛無識。只學多聞。二乘外道皆無識佛。識數修證。墮在因果。是衆生報。不免生死。違背佛意。即是謗佛衆生。殺卻無罪過。經雲。闡提人不生信心。殺卻無罪過。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見性。即不用取次謗他良善。自賺無益。善惡曆然。因果分明。天堂地獄只在眼前。愚人不信。現墮黑暗地獄中。亦不覺不知。只緣業重故。所以不信。譬如無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縱向伊說亦不信。只緣盲故。憑何辨得日光。愚人亦複如是。現今墮畜生雜類。誕在貧窮下賤。求生不得。求死不得。雖受是苦。直問著亦言。我今快樂。不異天堂。故知一切衆生。生處爲樂。亦不覺不知。如斯惡人。只緣業障重故。所以不能發信心者。不自由他也。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鬓發。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須發亦是外道

  問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憑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見性。不言淫欲。只爲不見性。但得見性。淫欲本來空。寂不假斷除。亦不樂著。何以故。性本清淨故。雖處在五蘊色身中。其性本來清淨。染汙不得。法身本來無受。無饑無渴。無寒無熱無病。無因愛。無眷屬。無苦樂。無好惡。無短長。無強弱。本來無有一物可得。只緣執有此色身因。即有饑渴寒熱瘴病等相。若不執即一任作爲。于生死中得大自在。轉一切法。與聖人神通自在無礙。無處不安。若心有疑。決定透一切境界不過。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輪回生死。若見性。旃陀羅亦得成佛

  問曰。旃陀羅殺生作業。如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見性。不言作業。縱作業不同。一切業拘他不得。從無始曠大劫來。只爲不見性。墮地獄中。所以作業輪回生死。從悟得本性。終不作業。若不見性。念佛免報不得。非論殺生命。若見性疑心頓除。殺生命亦不奈他何。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遞傳心印。吾今來此土。唯傳一心。不言戒施。精進苦行。乃至入水火登劍輪。一食卯齋長坐不臥。盡是外道有爲法。若識得施爲運動靈覺之性。即諸佛心。前佛後佛只言傳心。更無別法。若識此法。凡夫一字不識亦是佛。若不識自己靈覺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塵覓佛。終不得也。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無形相。無因果。無筋骨。猶如虛空。取不得。不同質礙。不同外道。此心除如來一人能會。其余衆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離四大色身中。若離此心。即無能運動。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身是無情。因何運動。若自心動。乃至語言施爲運動。見聞覺知。皆是心動。心動用動。動即其用。動外無心。心外無動。動不是心。心不是動。動本無心。心本無動。動不離心。心不離動。動無心離。心無動離。動是心用。用是心動。即動即用。不動不用。用體本空。空本無動。動用同心。心本無動。故經雲。動而無所動。是故終日見而未曾見。終日聞而未曾聞。終日覺而未曾覺。終日知而未曾知。終日行坐而未曾行坐。終日嗔喜而未曾嗔喜。故經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見聞覺知。本自圓寂。乃至嗔喜痛癢何異木人。只緣推尋痛癢不可得故。經雲。惡業即得苦報。善業即有善報。不但嗔墮地獄。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執即諸業脫。若不見性誦經。決無憑。說亦無盡。略標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說頌曰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江槎分玉浪  管炬開金鎖

  五口相共行  九十無彼我

  血脈論終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信心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