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經文上一頁種。誦經知義。更反輕易。譬于妖魅凶惡枝黨。咄且愚騃。計諸國王。乃應志性。聰明有殊。知方俗事。聚落之法。國市估法。道術之法。婚姻之事。諸婆羅門。有四種婦。一曰梵志。二曰君子。叁曰工師。四曰細民。是謂爲四。其君子家。有叁種妻。一曰君子。二曰工師。叁曰細民。工師有二種婦。一曰工師。二曰細民。細民有一種妻。唯細民耳。梵志有四子。梵志。君子。工師。細民。君子有叁子。君子。工師。細民。工師有二子。工師。細民。細民有一子。唯細民耳。厥梵志。稱梵天真子。從梵天口生。君子胸生。工師臍生。細民足生。梵天化造一切世間及形類。斯以吾等梵天尊子。君子第二。工師第叁。細民第四。汝不應入四種之類。況自稱譽比丘種乎。咄且愚穴。汝之所計。不能辯之。時摩登王即以義偈答弗袈裟。而說頌曰
計身手足皆骨肉 脅肋脊運乃成人
如斯思之有何恃 猶此觀之無四種
設使豪羸差特異 卿則從意講宣之
吾謂尊卑無差特 吾故則荷無四種
于是不應有瑕穢 卿辭本末則倒錯
聞我所言和等順 父子同體乃應理
如卿所說違不和 當爲汝講善順義
聞吾之言奉行法 修順經典爲尊者
摩登王曰。婆羅門。且聽我所言。卿梵天王。有一身耳。其從生者。則爲一種。卿言一體。吾等亦同。所以者何。汝謂梵天化作世間一切衆生。今說四種之義。梵志君子工師細民。假使梵志奇特者。仁當分別有若幹形體性。各異顔色。當別顔貌。當差居止。臥起孔竅。多少飲食。所出則不同矣。胞胎亦然。譬如飛鳥有若幹種。一曰卵生。二曰胎生。叁曰濕生。四曰化生。是爲種類者。現有差別。色像大小。所處飲食。因生不同。計人一等。無有若幹。是諸樹木。名曰安波[木*奈]。桃李枳棗。栗杏瓜。櫻桃。胡桃。龍目。荔枝。梨葡萄。根莖枝節。花實各別。計一切人而無異。是諸樹木。名曰優昙缽缽和叉尼拘類松柏五木梧桐合歡諸菜斛速槐樹大[木*奈]澤[木*奈]。根莖枝葉。華實不同。人而無異。此地諸華。名曰甚鮮。思妃須門。昌蒲百合。葵花紫花。百葉酸斯。如是之等若幹種花。其色形類。生處不同。一切人民。無有若幹。又水中花名。一曰青蓮。芙蓉莖蓮。華色青紅黃白。各各有香。是之不同。一切人民。無有若幹。假喻說之。譬如有人母生四子。各爲作字。一曰悅樂。二曰無憂。叁曰壽考。四曰百年。其母之願。欲令欣樂常得安樂。其無憂者。常無所戚。其壽考者。常獲長生。其百年者。使滿百年。諸子各異生不一時。父爲因緣。母懷胞胎。同一父母。人不可言異家之子。梵志君子工師細民。計本如是。方俗言耳。一切一種。等無有異。唯聽以女適吾太子虎耳爲妻。恣意求娉。則進不違。時弗袈裟。問摩登王。卿于四典力經。名聞諸經。平等章句。裸形諸經。如是等類斯爲四典。又仁者曾安先聖之文。安如神咒。所有形咒。自在之咒。鳥獸諸咒。能相相不。占別吉凶水旱潦。谷米貴賤。疾病安隱。國土傾危。知飛鳥語。又何明德能別知之。日月道徑。風雨得失。彗星出時。別應其方。山崩地動。雷電色變。及諸須臾衆怪之患。悉了是未。又仁頗學顯隆祠祀。占召鬼神。及世理經。難逝人經。分別義經通才辯未。摩登王曰。唯弗袈裟吾悉達了。又踰超斯。仁者自謂。我于諸咒具足度。我當如法次第演之。昔者天地始元初時。未有異號。無有梵志君子工師細民之名也。一切同等。而不可別。爾時人民。各悉相類。各治田種嚴治粳米。因號其人。名曰刹利。刹利者。五神農種也。一曰君子。時複有人。厭憂惱病。便入空閑。造作草屋。于下坐禅。明旦入城。聚落分衛。時人見之。各心念言。是等難值。避于世俗。患厭憂惱。閑居思道。一心專精。喜施與之。志在于外。是故名曰婆羅門也。時複有人。各習技巧超異之術。多所成就。是故名曰爲工師種。時複有人。以細碎民之種。是故世間便有四種。然後久久。北方有人。名曰爲秦。各各變姓。張王季趙董。以牛馬蟻蟲雞狗之屬。隨形作姓。數數喜變。如是計之。不可稱數。察于本起。無有若幹。但方俗語。乃往古世。有一婦人。行在異路曠野屏處。破壞車毂。衆人吉凶。是故世間得凶咒種。複有人。名發編結發。子孫相承。是故世間有編發種有人棄家除去須發。是故世間有異道沙門缽波只缽(波只者晉言棄家)唯婆羅門。我當爲卿說世所興。梵天則尊。開化天帝。以學道術。天帝者。化阿梨念俱昙。阿梨念俱昙者。教化白英仙士。白英仙士者。教導嚴淨知仙士。嚴淨知仙士。分別經典。複有梵志。姓曰熾盛。爲造鳥書。出有欲姓所乘有受。計彼行信。惠施本末。今現分明。有婆羅門。名曰無施。其彼梵志。子孫眷屬。皆姓無施。以一種姓。分爲百一有梵志名所有。其彼一切子孫眷屬。號曰所有。以一姓分爲二十五。今現分明。有婆羅門。名曰所欲。計其子孫眷屬支黨。皆姓號所欲。其鳥種者。以一種姓。分爲一千有婆羅門名曰于是。皆梵志種。以一種姓。變爲千一百叁十六。今我觀見種姓所興。若幹種變。諸婆羅門本所由姓。今現分明。皆可知之。名曰所欲。又分別欲。觀此章句。有何奇特。以故我說。所謂梵志君子工師細民。方俗語耳。計悉一種。等無有異聽以仁女與吾太子得爲夫婦。恣意求娉。不诤多少。弗袈裟。默然無言。王見如是。複爲重說。婆羅門意。設有是念。非吾等類。莫作斯觀。所以者何。我子奉戒。智慧明達。于世爲上。衆德具足。假使心壞諸有祠祀。馬祠。人祠。平等之祠。及黃金祠。欲令生天。不宜斯觀。所以者何。彼多殺害含血之類。非上天行。吾當爲汝說上天之法。弗袈裟問曰。何謂。王答偈曰
賢者守慎戒 行之有叁安
名聞致利養 然後得生天
王曰。前世所可祠祀。人馬祠祀。諸造祭醊。有所受獲學術。求欲後當來世諸可祠祀。加以人馬。皆爲無利。損耗衰耳。則遇大患破敗之禍。我言至誠。當與仁家共結婚姻。然後上天。所以者何。奉持法者。不見穢增。計世間人。本有八母。平等大姊梵志之女。世有若茲戒聞見慧。以爲節度。且聽八母。一曰爲天。二曰布施阿須神。叁曰所樂。四曰伊羅。五曰離吼鳥獸母。六曰善味爲親龍母。七曰善樂爲金鳥母。八曰大迦葉母。世人心所樂。吾計有七。何謂爲七。一曰俱昙。二曰言辭。叁曰好叉。四曰俱夷。五曰迦葉。六曰宿止。七曰揩緩。是爲七姓。一一各別。分爲七七。是以知之。所謂梵志君子工師細民。方俗言耳。計皆一種。等無有異。唯以仁女。爲吾太子所欲。求娉不诤多少。弗袈裟。聞之默然。其摩登王。見弗袈裟無辭。加報則說頌曰
人猶如所種 獲果亦若斯
且觀如七種 吾仁而無時
不用無異故 所作生別疑
梵志則無殊 適等無差特
不以自稱譽 具足成尊豪
因從精氣生 計胞胎一等
吾說四種一 仁講揚邪法
以姊欲爲婦 是義不相應
設使是世間 梵志之所生
梵志安得妻 君子自取耶
工師那得婦 細民意何趣
假使梵天生 安得爲夫婦
梵天不生人 因緣愛欲生
若得貴賤者 隨行之所致
世人不能明 其君子梵志
及工師細民 悉是方俗語
力經名聞經 平等典章句
如是佛形經 所興爲無益
吾等所諷誦 神咒歎詠持
名聞旋還返 覆蓋于女色
鬼神諸異咒 及余自在咒
一切有威光 道術所教化
吾等亦有學 獲成大神足
仙名明珠光 宿止大神通
以得道飛行 何爲以咒熇
又學梵志道 號師子順迹
有名香山神 仙咒之所生
度諸咒無極 亦非梵志子
何謂婆羅門 曾有梵志仙
號取異道士 迦惟之所生
度諸咒無極 亦非梵志子
何謂婆羅門 開門之仙子
有名曰魚息 從魚蟲所生
勇猛曉世典 亦非梵志子
何謂婆羅門 君子有所致
生垂婆羅門 黠慧無不了
解一切經法 亦非梵志子
何謂婆羅門 如是行大明
豪威修大業 黠慧多偈道
爲世仙人師 亦非梵志子
何謂婆羅門 君子有梵志
世人所名耳 工師及細民
亦是方俗語
其摩登王。謂弗袈裟。是故我言。所謂君子梵志工師細民。皆方俗矣。悉爲一種。無有若幹。宜以仁女與吾太子。使爲夫婦。恣意求娉。不诤多少。時弗袈裟。聞說如是。則逆問曰。仁何種姓。答曰于是。其所因乎。答曰從水。本造何行。答曰賦頌。于是幾種。答曰叁種。何謂爲叁。答曰宿止。曷所養育。曷雲淨行。曰謂次有。次有爲幾。答曰六。何謂爲六。一曰好平頭。二曰所乘。叁曰臥寐。四曰善動。五曰赤色。六曰八兵。是謂六親。又問。何由謂度爲秋。仁者頗學諸宿變乎。答曰學之。何謂。答曰。一曰名稱。二曰長育。叁曰鹿首。四曰生眚。五曰增財。六曰熾盛。七曰不觐。八曰土地。九曰前德。十曰北德。十一曰象。十二曰彩畫。十叁曰善元。十四曰善挌。十五曰悅可。十六曰尊長。十七曰根元。十八曰前魚。十九曰北魚。二十曰無容。二十一曰耳聰。二十二曰貪財。二十叁曰百毒。二十四曰前賢迹。二十五曰北賢迹。二十六曰流灌。二十七曰馬師。二十八曰長息。是爲二十八宿。又問。一一宿爲有幾星。形貌何類。有幾須臾。何所服食。姓爲何乎。主何天乎。摩登王曰。厥名稱宿。有六要星。其形像加晝夜周行。叁十須臾。而侍從矣。以酪爲食。主乎火天。姓號居火。其長養宿。有五要星。其形如車。行四十五須臾。而侍從矣。牛肉爲食。主有信天。姓號俱昙。鹿首宿者。有叁要星。形類鹿頭。行叁十須臾。而侍從矣。鹿肉爲食。主善志天。姓號長育。生眚宿者。有一要星。其形類圓。光色則黃。行十五須臾。而侍從矣。生酪爲食。主音響天。姓號最取。增財宿者。有叁要星。其形對立。行四十五須臾。而侍從矣。醍醐爲食。主過去天。名爲材出。其熾盛宿者。有叁要星。形像鈎尺。行叁十須臾。而侍從矣。蜜饧爲食。主舍天神。姓烏和。若不觐宿者。有五要星。形如曲鈎。行叁十須臾…
《舍頭谏太子二十八宿經舍頭谏太子二十八宿經》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