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

「密教部」经文1301卷21页码:P0410
西晋 竺法护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种。诵经知义。更反轻易。譬于妖魅凶恶枝党。咄且愚騃。计诸国王。乃应志性。聪明有殊。知方俗事。聚落之法。国市估法。道术之法。婚姻之事。诸婆罗门。有四种妇。一曰梵志。二曰君子。三曰工师。四曰细民。是谓为四。其君子家。有三种妻。一曰君子。二曰工师。三曰细民。工师有二种妇。一曰工师。二曰细民。细民有一种妻。唯细民耳。梵志有四子。梵志。君子。工师。细民。君子有三子。君子。工师。细民。工师有二子。工师。细民。细民有一子。唯细民耳。厥梵志。称梵天真子。从梵天口生。君子胸生。工师脐生。细民足生。梵天化造一切世间及形类。斯以吾等梵天尊子。君子第二。工师第三。细民第四。汝不应入四种之类。况自称誉比丘种乎。咄且愚穴。汝之所计。不能辩之。时摩登王即以义偈答弗袈裟。而说颂曰

  计身手足皆骨肉  胁肋脊运乃成人

  如斯思之有何恃  犹此观之无四种

  设使豪羸差特异  卿则从意讲宣之

  吾谓尊卑无差特  吾故则荷无四种

  于是不应有瑕秽  卿辞本末则倒错

  闻我所言和等顺  父子同体乃应理

  如卿所说违不和  当为汝讲善顺义

  闻吾之言奉行法  修顺经典为尊者

  摩登王曰。婆罗门。且听我所言。卿梵天王。有一身耳。其从生者。则为一种。卿言一体。吾等亦同。所以者何。汝谓梵天化作世间一切众生。今说四种之义。梵志君子工师细民。假使梵志奇特者。仁当分别有若干形体性。各异颜色。当别颜貌。当差居止。卧起孔窍。多少饮食。所出则不同矣。胞胎亦然。譬如飞鸟有若干种。一曰卵生。二曰胎生。三曰湿生。四曰化生。是为种类者。现有差别。色像大小。所处饮食。因生不同。计人一等。无有若干。是诸树木。名曰安波[木*奈]。桃李枳枣。栗杏瓜。樱桃。胡桃。龙目。荔枝。梨葡萄。根茎枝节。花实各别。计一切人而无异。是诸树木。名曰优昙钵钵和叉尼拘类松柏五木梧桐合欢诸菜斛速槐树大[木*奈]泽[木*奈]。根茎枝叶。华实不同。人而无异。此地诸华。名曰甚鲜。思妃须门。昌蒲百合。葵花紫花。百叶酸斯。如是之等若干种花。其色形类。生处不同。一切人民。无有若干。又水中花名。一曰青莲。芙蓉茎莲。华色青红黄白。各各有香。是之不同。一切人民。无有若干。假喻说之。譬如有人母生四子。各为作字。一曰悦乐。二曰无忧。三曰寿考。四曰百年。其母之愿。欲令欣乐常得安乐。其无忧者。常无所戚。其寿考者。常获长生。其百年者。使满百年。诸子各异生不一时。父为因缘。母怀胞胎。同一父母。人不可言异家之子。梵志君子工师细民。计本如是。方俗言耳。一切一种。等无有异。唯听以女适吾太子虎耳为妻。恣意求娉。则进不违。时弗袈裟。问摩登王。卿于四典力经。名闻诸经。平等章句。裸形诸经。如是等类斯为四典。又仁者曾安先圣之文。安如神咒。所有形咒。自在之咒。鸟兽诸咒。能相相不。占别吉凶水旱潦。谷米贵贱。疾病安隐。国土倾危。知飞鸟语。又何明德能别知之。日月道径。风雨得失。彗星出时。别应其方。山崩地动。雷电色变。及诸须臾众怪之患。悉了是未。又仁颇学显隆祠祀。占召鬼神。及世理经。难逝人经。分别义经通才辩未。摩登王曰。唯弗袈裟吾悉达了。又踰超斯。仁者自谓。我于诸咒具足度。我当如法次第演之。昔者天地始元初时。未有异号。无有梵志君子工师细民之名也。一切同等。而不可别。尔时人民。各悉相类。各治田种严治粳米。因号其人。名曰刹利。刹利者。五神农种也。一曰君子。时复有人。厌忧恼病。便入空闲。造作草屋。于下坐禅。明旦入城。聚落分卫。时人见之。各心念言。是等难值。避于世俗。患厌忧恼。闲居思道。一心专精。喜施与之。志在于外。是故名曰婆罗门也。时复有人。各习技巧超异之术。多所成就。是故名曰为工师种。时复有人。以细碎民之种。是故世间便有四种。然后久久。北方有人。名曰为秦。各各变姓。张王季赵董。以牛马蚁虫鸡狗之属。随形作姓。数数喜变。如是计之。不可称数。察于本起。无有若干。但方俗语。乃往古世。有一妇人。行在异路旷野屏处。破坏车毂。众人吉凶。是故世间得凶咒种。复有人。名发编结发。子孙相承。是故世间有编发种有人弃家除去须发。是故世间有异道沙门钵波只钵(波只者晋言弃家)唯婆罗门。我当为卿说世所兴。梵天则尊。开化天帝。以学道术。天帝者。化阿梨念俱昙。阿梨念俱昙者。教化白英仙士。白英仙士者。教导严净知仙士。严净知仙士。分别经典。复有梵志。姓曰炽盛。为造鸟书。出有欲姓所乘有受。计彼行信。惠施本末。今现分明。有婆罗门。名曰无施。其彼梵志。子孙眷属。皆姓无施。以一种姓。分为百一有梵志名所有。其彼一切子孙眷属。号曰所有。以一姓分为二十五。今现分明。有婆罗门。名曰所欲。计其子孙眷属支党。皆姓号所欲。其鸟种者。以一种姓。分为一千有婆罗门名曰于是。皆梵志种。以一种姓。变为千一百三十六。今我观见种姓所兴。若干种变。诸婆罗门本所由姓。今现分明。皆可知之。名曰所欲。又分别欲。观此章句。有何奇特。以故我说。所谓梵志君子工师细民。方俗语耳。计悉一种。等无有异听以仁女与吾太子得为夫妇。恣意求娉。不诤多少。弗袈裟。默然无言。王见如是。复为重说。婆罗门意。设有是念。非吾等类。莫作斯观。所以者何。我子奉戒。智慧明达。于世为上。众德具足。假使心坏诸有祠祀。马祠。人祠。平等之祠。及黄金祠。欲令生天。不宜斯观。所以者何。彼多杀害含血之类。非上天行。吾当为汝说上天之法。弗袈裟问曰。何谓。王答偈曰

  贤者守慎戒  行之有三安

  名闻致利养  然后得生天

  王曰。前世所可祠祀。人马祠祀。诸造祭醊。有所受获学术。求欲后当来世诸可祠祀。加以人马。皆为无利。损耗衰耳。则遇大患破败之祸。我言至诚。当与仁家共结婚姻。然后上天。所以者何。奉持法者。不见秽增。计世间人。本有八母。平等大姊梵志之女。世有若兹戒闻见慧。以为节度。且听八母。一曰为天。二曰布施阿须神。三曰所乐。四曰伊罗。五曰离吼鸟兽母。六曰善味为亲龙母。七曰善乐为金鸟母。八曰大迦叶母。世人心所乐。吾计有七。何谓为七。一曰俱昙。二曰言辞。三曰好叉。四曰俱夷。五曰迦叶。六曰宿止。七曰揩缓。是为七姓。一一各别。分为七七。是以知之。所谓梵志君子工师细民。方俗言耳。计皆一种。等无有异。唯以仁女。为吾太子所欲。求娉不诤多少。弗袈裟。闻之默然。其摩登王。见弗袈裟无辞。加报则说颂曰

  人犹如所种  获果亦若斯

  且观如七种  吾仁而无时

  不用无异故  所作生别疑

  梵志则无殊  适等无差特

  不以自称誉  具足成尊豪

  因从精气生  计胞胎一等

  吾说四种一  仁讲扬邪法

  以姊欲为妇  是义不相应

  设使是世间  梵志之所生

  梵志安得妻  君子自取耶

  工师那得妇  细民意何趣

  假使梵天生  安得为夫妇

  梵天不生人  因缘爱欲生

  若得贵贱者  随行之所致

  世人不能明  其君子梵志

  及工师细民  悉是方俗语

  力经名闻经  平等典章句

  如是佛形经  所兴为无益

  吾等所讽诵  神咒叹咏持

  名闻旋还返  覆盖于女色

  鬼神诸异咒  及余自在咒

  一切有威光  道术所教化

  吾等亦有学  获成大神足

  仙名明珠光  宿止大神通

  以得道飞行  何为以咒熇

  又学梵志道  号师子顺迹

  有名香山神  仙咒之所生

  度诸咒无极  亦非梵志子

  何谓婆罗门  曾有梵志仙

  号取异道士  迦惟之所生

  度诸咒无极  亦非梵志子

  何谓婆罗门  开门之仙子

  有名曰鱼息  从鱼虫所生

  勇猛晓世典  亦非梵志子

  何谓婆罗门  君子有所致

  生垂婆罗门  黠慧无不了

  解一切经法  亦非梵志子

  何谓婆罗门  如是行大明

  豪威修大业  黠慧多偈道

  为世仙人师  亦非梵志子

  何谓婆罗门  君子有梵志

  世人所名耳  工师及细民

  亦是方俗语

  其摩登王。谓弗袈裟。是故我言。所谓君子梵志工师细民。皆方俗矣。悉为一种。无有若干。宜以仁女与吾太子。使为夫妇。恣意求娉。不诤多少。时弗袈裟。闻说如是。则逆问曰。仁何种姓。答曰于是。其所因乎。答曰从水。本造何行。答曰赋颂。于是几种。答曰三种。何谓为三。答曰宿止。曷所养育。曷云净行。曰谓次有。次有为几。答曰六。何谓为六。一曰好平头。二曰所乘。三曰卧寐。四曰善动。五曰赤色。六曰八兵。是谓六亲。又问。何由谓度为秋。仁者颇学诸宿变乎。答曰学之。何谓。答曰。一曰名称。二曰长育。三曰鹿首。四曰生眚。五曰增财。六曰炽盛。七曰不觐。八曰土地。九曰前德。十曰北德。十一曰象。十二曰彩画。十三曰善元。十四曰善挌。十五曰悦可。十六曰尊长。十七曰根元。十八曰前鱼。十九曰北鱼。二十曰无容。二十一曰耳聪。二十二曰贪财。二十三曰百毒。二十四曰前贤迹。二十五曰北贤迹。二十六曰流灌。二十七曰马师。二十八曰长息。是为二十八宿。又问。一一宿为有几星。形貌何类。有几须臾。何所服食。姓为何乎。主何天乎。摩登王曰。厥名称宿。有六要星。其形像加昼夜周行。三十须臾。而侍从矣。以酪为食。主乎火天。姓号居火。其长养宿。有五要星。其形如车。行四十五须臾。而侍从矣。牛肉为食。主有信天。姓号俱昙。鹿首宿者。有三要星。形类鹿头。行三十须臾。而侍从矣。鹿肉为食。主善志天。姓号长育。生眚宿者。有一要星。其形类圆。光色则黄。行十五须臾。而侍从矣。生酪为食。主音响天。姓号最取。增财宿者。有三要星。其形对立。行四十五须臾。而侍从矣。醍醐为食。主过去天。名为材出。其炽盛宿者。有三要星。形像钩尺。行三十须臾。而侍从矣。蜜饧为食。主舍天神。姓乌和。若不觐宿者。有五要星。形如曲钩。行三十须臾…

《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诸星母陀罗尼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