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經文上一頁方 如是所種無有余
一切諸方亦如是 是諸子數佛充滿
一一諸佛有百頭 一一佛頭有百舌
如是經曆無量劫 悉共贊歎應此經
書寫受持及讀誦 演說功德不可盡
如須彌山芥子分 滿虛空草一葉分
如大海水一渧分 當應此經離有行
爲聞受持書讀誦 是故我說如是偈
爾時喜王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如是六十菩薩得無緣行。而白佛言。世尊。所言法雲何爲法。佛告喜王。所言法者。無作無施設。而有言說。唯然世尊。若法無作無施設。何故而有言說。佛言。若法無作無施設。無可得如是言說。遍觀諸法不得不盡。不越不減不滅不貪。無生無處無處所。無彼無此。非有爲非無爲。假名非假名。非心非非心。非對非非對。非相應非不相應。等非等。境界非境界。分非分。近非近。非染非言說。唯然世尊。雲何非染非言說。佛言。善男子。非染非言說名涅槃。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若法如是相。何等法滅。何法可護。佛告文殊師利。起法相者戲弄諸法。戲弄諸法起有無二邊。起二邊者此則滅法。第一義中無法無法滅。亦無有诤。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或有說實而不異 或複有異說無常
若有得法計二邊 是名戲論不相應
法無有作亦無壞 本不見自不見他
亦無相應施設念 若自說言我忍空
系念于空不相應 是法不生妄思量
諸所施作皆魔網 心無所緣名法印
若有思計名凡夫 諸法本無而妄取
籌量諸法計言聲 愚人妄取有無二
智求于智不得智 智慧終不生于智
演說有爲虛假相 亦非有智非無智
若法少分是實有 壞敗則成斷滅法
若使有法實住者 一切諸法則常住
愚人放舍複還得 是則壞陰乖法相
計著于我得我實 智人知法非有無
明與無明法無二 若聞演說則驚疑
此則系念邊見相 有爲壞敗說涅槃
心不能知心實相 實相亦複不知心
一切諸法皆如夢 或說真實著我見
法從緣起非真谛 若法滅盡亦非谛
以是方便得真實 起法若實佛應起
如來智慧不可得 雖說諸法無顯示
雖治衆病無解脫 如是名爲善寂解
若使涅槃有分者 諸佛聲聞應往彼
牆壁諸法無涅槃 智者不應生戲論
莫能見實衆生者 亦無可示言說有
衆生自起可見相 此是涅槃無所著
或有說陰是真谛 或說滅愛名爲道
惟一真谛不生滅 或複演說四真谛
推求不得一法本 況坐道樹見四谛
衆雜穢心共出家 轉壞我法妄起作
爲沙門果及名譽 勿近惡友親善友
如犀獨處在曠野 與此叁昧義相應
八十億佛二足尊 護念書持此經者
見谛諸天亦護念 晝夜防護不舍離
無量光照無窮盡 慧明導示百法門
于夢開悟令成就 持此叁昧甚希有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若欲成就佛菩提者。于此叁昧應專心學。成就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成就佛眼。自成菩提。成聲聞衆。成菩薩衆。成佛國土。成大智陀羅尼。欲解一切衆生語言。欲得應辯。欲得決定辯。欲得神足。欲說不退法。欲解一切相應法。欲明解諸法。應當修習如是叁昧。何以故。菩薩與此叁昧相應。則得如上功德。名爲佛。名爲遍學。名洲名救。名爲應供。名一切智。名爲調伏。名世間解。名無上士。名爲如來。如說而行。無等無等等。名第一論。實論爲最勝。何以故。文殊師利。我住此叁昧。見然燈佛即得菩提。文殊師利白佛言。唯然世尊。若世尊見然燈佛即得菩提。何故阿僧祇劫在生死中。修難行苦行。佛告文殊師利。我爲衆生作佛事。化衆生令住叁乘。爲說本願。文殊師利。我于爾時亦得菩提。亦入涅槃。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能與此相應 自覺福無量
十方百億佛 皆護念此人
不退轉甘露 不思顯百相
修習必獲得 無盡總持王
此智叁昧定 解一切言音
能壞諸法相 解脫滅衆結
善寂不起滅 不著除衆疑
成十力相好 一切佛功德
善靜解衆音 種種異類聲
次第解令喜 淨有無二邊
決定智最勝 滅除一切結
若能學此經 決了道無疑
若于叁七日 專心學此經
不懈不睡臥 不隨親愛樂
柔軟和悅言 慈悲不嫉妒
修習六和敬 持戒得叁昧
等心具威儀 直心樂解脫
不造作緣起 知足垢不著
堅固不輕躁 不現邪僞相
如禽無系著 必獲總持王
叁千界震動 天奏衆樂音
雨散妙香花 並幢蓋百千
又雨妙天冠 車[(王*巨)/木]寶璎珞
摩尼及真珠 圓寶光悅衣
于上無量天 諸龍金翅鳥
龍阿修羅王 比丘清信士
尼及清信女 各脫身上衣
圓寶以散佛 願求無上道
我說無限量 亦不可顯示
若發菩提心 即得不退轉
調伏得羅漢 其數如恒沙
百世界衆生 聞法逮歡喜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阿僧祇衆生。皆發無上菩提之心。八十那由他天及人皆得不退轉于無上道。六萬叁十億天人。得無生法忍。無數衆生。得阿羅漢。如是十方來會菩薩摩诃薩。皆得此叁昧。佛說經已。喜王菩薩文殊師利爲上首。如是六十不可思議菩薩。賢劫一切菩薩。彌勒爲上首。賢首金光。如是十方來會菩薩。諸大聲聞及四部衆。天人乾闼婆阿修羅。一切世間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