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經集部」經文729卷17頁碼:P0516
後漢 安世高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弊性不媚。爲衆人所憎。今見有不媚急性。爲衆人所憎者。皆從故世宿命。不孝父母不敬長老所致也。如是分明。慎莫憍慢。可孝順敬事長老

  佛言人于世間。不孝尊老。無有禮節。輕易憍慢。自用自強。從是得五惡。何等五。一者失亡職位二者自欺身。叁者不爲人所敬。四者入太山地獄中。考治數千萬歲。五者從獄中來出生爲人當作下賤醜惡。爲人所輕易。今見有下賤人。皆從故世宿命憍慢不敬尊老所致也。如是分明。慎莫憍慢。佛言人于世間。得財産悭貪不肯布施。不愛視諸家貧窮者。不給與之。不供事沙門明經道士。不匃不與乞兒。若病人食飲不敢自飽。衣被不敢自完。從是得五惡。何等五。一者自欺身。亦爲人所不敬。二者人皆呼守錢奴。叁者恒荷慚愧。四者墮餓鬼。勤苦不可言。或千歲百歲。不能得水飲。遙望見江湖若溪谷水。走往欲飲之。水便化作銷銅若膿血不可飲。如是勤苦不可縷說。五者從餓鬼中來出。生爲人當貧窮凍餓。從人乞匃。脊骨相支柱。乞匃不能得。人當唾罵之。今見有貧窮乞人。皆從故世宿命。悭貪不肯布施所致也。如是分明。慎莫悭貪

  佛言人于世間。有明經賢者。若沙門道人。不喜往問度世之道。嫉妒高才。誹謗賢者。從是得五惡。何等五。一者不慧。二者少知。叁者不爲人所敬。四者入太山地獄。入太山地獄中。考治數千萬歲。五者從獄中來出。生爲人愚癡無所識知。與畜生同例。今見有愚癡不別白黑者。皆從先世宿命。不喜道德嫉妒高遠所致也。如是分明。慎可行道

  佛言人求壽得壽。不求壽不得壽。求病得病。不求病不得病。求端正好色。得端正好色。求醜惡色。得醜惡色。求媚得媚。不求媚不得媚。求下賤得下賤。求富得富。求貧得貧。求明經曉道。得明經曉道。求愚癡得愚癡。人作善得善。若幹福得上天。若爲人得尊貴。亦得端正。若人作惡得惡若幹罪。或入太山地獄中。或墮餓鬼中。或墮畜生中。設得作人。當作下賤貧窮。無所識知。亦複醜惡色。如人種苦得苦實。種甜得甜實。長實譬如種五谷。種稻得稻。種豆得豆。如人作善得善作惡得惡矣

  傳遠疏通戒于太察  笃信守一戒于壅蔽

  勇猛剛毅戒于暴亂  仁愛溫良戒于不斷

  廣心浩大戒于狐疑  沈清安舒戒于後時

  刻削溢急戒于剽疾  多人長辭戒于無實

  賢者且守戒  行之有叁善

  見敬多求愚  壽盡受天身

  住戒行已盡  已慧製意行

  行至必當至  悉斷所當受

  從戒可滅痛  叁世戒在上

  製使邪毒龍  不犯有戒人

  善哉有戒尊  以信可爲伴

  是道非凡言  故名戒有尊

  戒尊善可怙  身終不見燒

  既臥于夜安  已夢複歡然

  爲衆所見敬  力善自爲身

  法見自爲尊  舍世爲天王

  我是世獨尊  我已脫世患

  悉是人天世  猶我校魔兵

  惟佛曆勤苦  畢劫不可數

  往來五道中  未能具[糸*爾]縷

  奸匿序厥得  號呼見視短

  今日禮佛者  一心皆叉手

  從禮得上天  人中得長壽

  佛尊覺第一  已現慧具足

  當前禮法衆  恩德若江海

  是以吾演說  佛之聖典籍

  從本起因緣  所行有善惡

  廣采以撰立  隨經義要趣

  集敘如佛指  所作殃福事

  佛已自覺法  梵釋來下請

  尊乃刪說經  至要難見聞

  苦從苦因緣  苦盡乃爲尊

  如應八道成  苦滅是爲淨

  從行有苦果  人雄之所演

  是本爲從心  勞行從是有

  衆勞除愈者  是行之妙要

  故爲次第說  誠如大聖尊

  是故著經典  令世觀摸法

  合應正無疑  智者所宜取

  亦非神所化  令禍福無緣

  亦非性自然  又非時可傳

  在天豈無緣  時與性亦然

  殊勝與不勝  其實非無行

  從癡致有勞  斯勞從行致

  已作脫複過  聽此非一輩

  鈔綴經妙旨  及律之雜要

  足知世所由  部部各分明

  神化解疑結  以經現世間

  善行有福報  當可不識此

  已作不義行  其死墮惡道

  即時見閻王  王哀便系束

  嬰兒老病死  谏以當就罰

  知有五使者  何爲不修德

  身口意所行  唯戒施爲上

  爾獨何志念  而能不爲善

  是時有罪人  聞王以法谏

  自揆無良操  入怖而對曰

  但以親惡友  聞凡非法言

  坐以貪濁故  不能修德善

  王曰人難得  幸得奚不善

  爲性何難悟  冤造泥犁行

  汝本興斯惡  則非父母爲

  非沙門道士  非君非我教

  愚癡快心意  作此不善業

  自身之所爲  今當受其報

  造以五使者  忠正之言誨

  然後閻法王  默而不與語

  爾乃錄罪入  置于閻界中

  掔將入地獄  見惡甚惶懅

  始入黑繩獄  大小並喚呼

  次入阿鼻摩  熾火燒其形

  蹈棘跂熱土  徑涉沸灰水

  鐵獄凡十六  自到刀葉樹

  爲人犯惡故  令有此泥犁

  故列其本行  次現所應受

  至于千億歲  生生而辄殺

  由是結怨多  賊害賢人雄

  生妄挐無過  離敗人朋友

  常喜讒惡人  死入黑繩獄

  有持多詐便  指治酷虐人

  後更山機迮  搗之以鐵杵

  爲人好殺生  馬牛鹿羊豕

  雞犬及諸蟲  亦更山機迮

  癡貪懷怯弱  苟以毒害彼

  求財不用法  鐵輪轹其軀

  恃量以力教  伏彼無力者

  喜施惱于人  常爲象所蹋

  今生惱父母  沙門婆羅門

  娆故令郁毒  後身被熱炙

  或邁擊父母  仁賢奉道者

  及他所當敬  後世更煮治

  迫脅從受取  證入無辜民

  然後身長燒  喚呼獨痛呻

  侵人以益己  受寄而直抵

  後燒在火室  大呼無誰救

  非法言是法  是法言非法

  篾毀誰無聖  後生阿鼻獄

  學居廟堂淨  而爲過失行

  由是令謗賢  從是入深獄

  棄捐正善業  從邪樂得生

  後身沒溷中  啖溷蟲爲食

  放火燔草野  以害諸蟲豸

  後入積薪獄  燒之如野火

  陰賊親厚者  軀爲利刀刺

  啄鳥鐵耳狗  宛轉共食之

  若有壞法橋  謗讪至德者

  墮獄蹈踐越  履刀刃之道

  犯人婦女者  巨軀有百足

  容貌似美女  與友便攫之

  好樂于淫妷  放意于人婦

  斯常與苦會  身攀抱刺樹

  若爲諸巧便  殺水所生蟲

  殺後墮沸湯  灰河之中生

  借貸不歸者  身常被鐵鈎

  剛鐵燒烔然  洋銅以飲之

  懷恨意忿怒  果敢爲非法

  見人窮苦喜  死爲閻獄鬼

  生作不善行  死即入地獄

  其痛不可數  一切但有苦

  如是已具說  地獄種所行

  聽解畜生事  餓鬼及鬼神

  身意各有叁  口四爲不善

  躁擾心速變  死墮畜生中

  若多淫欲態  後生爲癡蟲

  雁鴿鸠鴛鴦  孔雀亦蜚蛾

  喜縛撾捶者  後世多受惱

  自爲象馬牛  嗔恚死成蛇

  憍傲常慢人  後生爲猛獸

  輕易者後世  爲豬犬狐驢

  常內懷嫉妒  心亦不一住

  後世爲猕猴  強面目成鳥

  悭貪而邪诳  多行盜賊人

  死後爲貓豺  虎狼肉食獸

  布施多嗔怒  持心不質直

  然後墮龍中  乃有大神力

  廣施有恚心  輕人而自大

  後作迦留鳥  致有大威猛

  身自食甘美  以惡施與人

  死爲溷餓鬼  常食臭中蟲

  好調娆老小  乞兒與病人

  後爲臊餓鬼  食産乳惡露

  雖與心悭悔  恒自懼不足

  後爲黑餓鬼  從下掣得食

  謂施爲無福  未嘗肯少施

  後爲鄙餓鬼  主食人所吐

  不與追謗施  食粗外自舉

  後爲窦餓鬼  恒食人欬唾

  自有既不與  常望求于人

  後爲窮餓鬼  所欲不能得

  喜陰識彼短  治人以望財

  後爲弊餓鬼  主食死人肝

  粗言以惱彼  中傷說人短

  後爲焦餓鬼  常吞食火煙

  勸訟好會鬥  酷虐恐熱人

  後爲焰火鬼  食于蜚蛾蟲

  禁止人布施  身亦不自與

  後爲大身鬼  其口若針鼻

  擁財以遺子  不食亦不施

  其死屬閻界  子祭乃得食

  生爲隘[阿-可+聚]長  侵人以行患

  爲鬼形醜大  所欲終不得

  語言常欺調  不與不持戒

  歡娛行急促  終生鬼神中

  殺蟲以爲餌  鈎生蒙其利

  取殺而食之  後世爲魅魍

  布施望其後  不誠多忿怒

  後成臼注鬼  顔貌極醜惡

  既以恚且貪  好施而嗜酒

  喜于鼓樂舞  死爲守地神

  于家內外親  無惡亦無嫉

  後爲有力神  乘雲風而行

  布施屋室乘  亦與諸美味

  爲神在所之  廬舍隨其飛

  好欲而懈怠  喜以華香施

  後爲天伎人  遊戲自恣心

  于是畜生行  餓鬼及鬼神

  悉已爲總說  又複聽善因

  至于爲所行  亦有若幹比

  其應非一種  今爲如事說

  天人阿須羅  欲求長壽者

  內意當自省  無害一切生

  若以不施勞  不縛捶娆彼

  恒發安群生  爲人則無病

  不殺好恩德  意固不複動

  終不害一切  爲人常仁賢

  未嘗有少施  頗受于幾微

  然後身極苦  求少得或不

  好取他人財  而以爲惠施

  後雖得財富  猶速亡失之

  不妄取非物  亦都無所與

  恒自勤苦求  後傳世得財

  既不取彼物  常自樂布施

  累世有財富  得利甚弘廣

  自好持戒齋  後生必明智

  愛法得譽安  足賢意端正

  子善供養父  既亡屢祭祀

  亦以敬施天  後所之得食

  好施飯食者  後生得命色

  有力辯達富  無病常安隱

  好施衣被者  失慚好容色

  心善人樂見  快樂得所欲

  施與屋舍者  後世所止安

  宮館諸所居  事事嚴具足

  施井設義漿  沐浴蓮華池

  後世得不得  所欲一切富

  今世好布施  履屣船車橋

  象馬亦諸乘  後世得天乘

  無怒人愛見  一切所歸仰

  後生高長子  其施園樹者

  好以奴婢施  加以恭敬意

  後得于姓譽  侍使無所乏

  先祖大布施  子孫繼不絕

  後生巨億富  辄得父余財

  好稱布施德  有意不能與

  後雖墮人倫  生于貧狹家

  謗施謂無益  但爲哀故與

  雖無布施意  猶生富財家

  心常樂智慧  然而不布施

  後常得聰明  生于貧窭家

  常好喜布施  而不學智慧

  于智不敏達  生于大富家

  設兼行施智  亦兼受其福

  設兩不兼行  亦兩無所得

  施與望姓譽  未施若已施

  若後欲施者  斯爲食惱苦

  布施雖無信  然猶得財産

  若樂彼施財  後意頗有喜

  布施如有信  後世常富財

  多貨能得尊  其意甚歡悅

  如侍敬有德  善意供養施

  後得財可意  既得最殊勝

  常以輕易意  施與修德者

  然後雖得財  安時不得食

  布施欲安人  不行诐陷人

  然得所愛敬  親屬靡不敬

  施與恣所有  修德無所诤

  後獲所愛喜  法德利具足

  施與有黠眼  不谄求非物

  福祚傳子孫  累世常保財

  慧人行布施  用時不勞彼

  雖少不失時  食福時自恣

  修身以自守  不好犯人婦

  後得所愛欲  貞良有戒德

  婦人有非時  智士能自絕

  後爲人無怨  受性大清淨

  若修清淨行  所行無論議

  後生有威譽  爲天所供養

  去離于醉酒  修行常清淨

  後識不迷惛  得利內明慧

  爲身若人故  終而不妄語

  後生身中適  莫得說其短

  友诤辄和解  不好妄傳說

  後親不別離  身常爲人雄

  恒以柔軟言  忠至入人心

  後語工可衆  聞者莫不愛

  集會坐論議  如事言得中

  後世得辯和  語時人樂聽

  一切彼所有  其心不念取

  後世心中安  終無忘遺憂

  已知事事思  衆善之報應

  爲人都近善  食福果甚多

  常欲利成就  望譽天上安

  知生不常久  心必思修德

  好惡信在行  人倫之大利

  種雜故得雜  在白不白中

  少壯或長老  自在作行時

  然後如時得  苦樂各應本

  暫行若長行  所爲善不善

  中作中時得  長作乃長得

  師友忠恕言  今世後世厚

  匆蔑不承用  後生常聾聩

  詐爲欺慢者  後生伛短陋

  喑痖或惡色  族姓莫欲見

  不親老則愚  事有道則利

  不慢後尊貴  憍慢則卑賤

  布施後則富  無與意則貧

  嗔恚得惡色  不怒後好色

  好奸不男女  欲犯不可淫

  騬割諸畜生  後生爲黃門

  思淫若熾火  身根心口犯

  專行求女人  後生爲黃門

  說布施善道  來勸已樂從

  等心視憎愛  後生有叁眼

  喜以好衣服  施與有德者

  後生常好雅  光潤色若金

  視人如赤子  護老病亦然

  後常值聖人  皦若星中月

  不幹奉齋戒  兼身産乳婦

  後得伎女樂  犯者有幹謗

  禮敬泛愛衆  後軟手足掌

  保貨安不動  得敬如大山

  不問訊使伶  無求但好施

  後得食具足  有財聚若海

  有德蒙上天  法善衆歸仰

  後豪尊歡樂  生爲帝王種

  身口恒習善  布施用和顔

  後富莫能嫉  受樂生北方

  陰以善報仇  終不妄施惡

  口诤而心柔  後爲阿修羅

  如有見善道  具足以睹正

  從得生天上  曜若日之光

  善孝事父母  後生貴姓家

  不诤不好怒  食福忉利天

  無所與言诤  亦不參鬥訟

  守善心修德  後生豔天上

  多聞安思惟  好利而求脫

  念善德以善  後生兜術天

  守戒常禅思  依法無所恃

  亦勸彼令然  生不驕樂天

  自守好最施  不逆不自稱

  平均愛有道  生彼尼密天

  鞭杖繩之惱  不以加群生

  安慰一切人  食福于梵天

  心慈口言善  念安人若己

  有求而辄與  生彼迦夷天

  念行常如齋  不願世喜樂

  定意立安靜  生阿波蘇天

  定心棄愛女  除叁習一樂

  能歡思正止  得生遍淨天

  苦樂計非常  身所行則知

  見識最清淨  生墮苛頗天

  曉了不淨想  多行有王處

  棄習而無想  生無有想天

  無倚有微倚  恢廓行四業

  念禅自清定  生五淨天中

  柔軟意殊勝  心正性中和

  廣博修天業  生阿迦膩天

  解色猗無常  樂求無邊志

  所識意無際  思惟得出生

  已離諸情識  無甫所向生

  有念亦已過  欲無想而想

  雖決猶複生  報現有平行

  智士自觀察  知善行可作

  是法有特異  故爲人具說

  非天非時種  所受從自作

  生非常可觀  慧不思望倚

  凡往生善處  皆爲由行倚

  若已解非身  無爲生死空

  寂放滅苦辛  是樂最第一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佛說處處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