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愛情中的如來

  

達賴六世

  愛情中的如來

  

藥師山紫虛居士

  

  在喜馬拉雅山腳的西藏,令人陶醉的情歌流動在草原上,在山坡上也在月光中。這個物質匮乏的世界于是開始充滿了夢幻般的甜蜜與歡樂。年輕子民最純真的情愛經由這些動人歌聲在大地上滋長著,他們深切的癡情使菩薩們也深受感動。詞意高尚脫俗的情詩描繪著愛情的苦與樂是那麼地刻骨銘心,但它不是來自文人騷客而是藏傳佛教中一位活佛的傑作。感動與好奇的心驅使我去了解這一位才華出衆的修行者,以下是有關這位法王的故事,夾雜著一些我個人的觀點,就把它當成半虛構吧。

  話說深居布達拉宮的法王倉洋喜措(達賴六世的俗名)一日在冥冥之中忽然覺得有一件大事在等待他去解決,但不能確知是何事。他決定到市集走一遭,于是褪下法王高貴的服飾換上平民的衣服,乘著夜色他悄悄地走向市集的人群中,法王在情詩中是如此的描述著:

  「布達拉宮之聖殿,持明倉洋嘉措居。

  夜訪拉薩逐绮羅,宕桑波旺亦是彼。」

  (注:宕桑旺波是達賴六世的別名)。

  

  在市集中的某處法王的目光無意中與一位女子相遇,他頓時心中生起一陣慌張但也帶著欣喜,怹覺得這位佳人的眼神似乎那麼熟悉。法王與這位佳人的相遇迸發了愛情的火花,這種帶著慌亂的「來電」滋味,請看法王的詩句:

   「卦箭分明中鹄來,箭頭顛倒落塵埃,

  情人一見還成鹄,心箭既出難挽回。」

  

  法王與佳人一見鍾情,這是情緣一線牽,請看法王的詩篇:

   「孔雀來自印度東,工布深谷鹦鹉豐,

   兩禽相去常千裏,同聚法城拉薩中。」

  (注:工布是地名)

  

  法王對這位佳人的家世、容貌與氣質是非常欣賞的,有詩爲證:

   「名家有女初長成,體態輕盈貌端秀。

  恰似林園清香果,鮮妍熟美挂枝頭。」

  

  在一陣子彼此的懈逅之後,法王開始嘗到愛情甜蜜的滋味,佳人在情人的心中是多麼的完美無缺,請看法王動人的描述: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

  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法王與佳人由邂逅逐漸步向愛情的火熱中,終于到了海枯石爛想比翼雙飛的境界,請看法的情詩:

   「一自魂消那壁廂,至今寤寐不能忘。

  當時交臂還相失,此後思君空斷腸。」

  

  愛情雖美,但畢竟兩人地位相殊,聚少離多的相思痛苦漫長難耐,再加上有時因事去了遠方,又增添一層離別之苦,請看這種無奈的描述:

   「誇鶴高飛意壯哉,雲霄一羽雪皚皚,

  此行莫恨天涯遠,呎尺裏塘歸去來。」

  

  法王與佳人爲解難耐的相思苦,只好以情書互訴心曲,請看法王入骨的描述:

   「手寫瑤箋被雨淋,模糊點畫費探尋,

  縱然滅卻書中字,難滅情人一片心。」

  

  法王與佳人在這段甜密的時光中曾經海誓山盟,請看他們願永遠比翼雙飛的誓言:

   「含情私詢意中人,莫要空門證法身,

  卿果出家吾亦逝,入山與汝斷紅塵。」

  

  法王因爲與佳人的傾城之愛,數世的道業幾乎要毀滅,請看法王的描述:

   「至誠皈命喇嘛前,大道明明爲我宣,

   無奈此心狂未歇,歸來仍到愛人邊。」

  又說,

  「靜時修止動修觀,曆曆情人挂眼前。

  肯把此心移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

  又說,

  「入定觀修上師尊,心中偏偏不顯現,

  不曾憶想愛人臉,清清楚楚現在前。」

  

  雖是道業將毀,但法王對佳人的愛情還是無怨無悔,充滿期待之情,請看法王的情詩:

   「前月推移後月來,暫時分手不須哀,

   吉祥白月行看近,又到佳期第二春。」

  又說,

  「天馬飄向蒼穹際,寶幡高聳入雲霓,

  感得名門才女聘,共邀赴彼佳宴席。」

  

  法王與佳人的愛情雖如膠似漆,但兩人的愛情沒有多久就橫生變故,可憐的法王在心碎之余就寫下這首令人斷腸的詩句,請看:

   「深憐密愛誓終身,忽抱琵琶向別人,

  自理愁腸磨病骨,爲卿憔悴欲成塵。」

  

  法王失去愛情滋潤後,每天心情宛如天寒地凍了無生機,似是末法到來,請看他悲痛的泣訴:

   「浮雲內黑外邊黃,此是天寒欲降霜,

  外現僧相內是俗,無非末法到滄桑。」

  

  經過這一段渡日如年的哀痛折磨以後,法王終于看破愛情的虛妄與無常,請看他對「真情」如幻不實的描述:

   「抱慣嬌軀識重輕,就中難測是真情,

  星鬥相去複幾許,只消推畫數圖形。」

  

  法王開始後悔過去沐浴在佛法的大自在寶珠中而不知珍惜,請看他的忏悔詩句:

   「明知寶物得來難,在手何曾作寶看,

  直到一朝遺失後,每思奇痛徹心肝。」

  

  同時他也悟到要兼顧修道與愛情,使二者皆滿願是件不可能的事,請看他的詩句: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經過死而複生的痛苦後,法王由于善根深厚終于由愛情的泥淖中脫離而出,他已成爲深悟愛情如幻的覺者,請看他的覺悟詩:

   「十地莊嚴住法王,誓言诃護有金剛,

  神通大力知無敵,盡逐魔君去八荒。」

  

  法王終于去除愛情的心魔,成爲一位名符其實的大法王,請看其心境:

   「杜鵑新從漠地來,無邊春色一時回,

  還如意外情人至,使我心花傾刻開。」

  

  法王與佳人的傾城之愛終于被外人得知,這些優美的情詩被在仿間傳誦著,布達拉宮一些有心人士就群起攻之,認爲法王犯了淫戒應該下臺,而對西藏有影響力的滿清政府于是要這位法王到北京去「解釋」,在半威脅的情況下法王與滿清皇帝的特使走向北京,他們一行人走到青海的一個地方,法王心想要如何對凡夫俗子解釋這些事?情緣的事能說嗎?有人會相信他貴爲轉世的「活佛」尚有未了的情緣嗎?有人會相信他這些至情至愛的詩句是出于慈悲與智慧的情懷嗎?個人受辱不要緊,一不小心連佛菩薩都會被連累,不如歸去吧,于是法王潇灑的向大家一笑就涅槃了,一個叁十多歲英俊年青的人間菩薩就此走向另外一生,這一段請看他的告白,

   「須彌山王居中央,穩若盤石不動搖,

   日月圍繞恒轉旋,不曾迷途錯方向。」

  無上法王的這段詩句明白的顯示他已真正知道他在做什麼,他已是【愛情中的如來】(覺悟者)。

  

  結語:

  故事說到這裏該結束了,我個人內心深爲這位法王的至情至性(這是他的菩薩本性)所感動,對于他能在愛情的汙泥中解脫而出,這種大智慧更令我佩服,愛情是人間最可怕的蜜糖,能深嘗此蜜糖而解脫的可說是很稀有。也許達賴六世由于與這位佳人有情緣未了,冥冥中他知道要在此生了卻此情緣,但因其具有菩薩的慈悲與智慧,于是才有這些動人且高雅脫俗的情詩出現。

  這些情詩,我個人認爲含有以下的密意:

  一、愛情的各種情境都以高尚優雅的詞句表述,讓年輕的子民有一條發泄愛情之苦的管道。

  二、在西藏這個貧乏的世界中,讓其子民有一個甜蜜的愛情世界。

  叁、讓人們知道愛情的可愛又可怕,它如刀口的蜜,嘗它就會受其傷害,一般人不要去嘗試。

  (像法王這種修爲的人都免不了受傷害!)

  四、人們大多迷戀愛情之樂,用一般「嚴肅」的教條,可能無法教化,故法王就想以「情歌渡愛情」。

  五、藉此情詩開示佛果的殊勝,並勸大家速離愛情的泥沼而修解脫的佛道。

  六、也許他「一笑解脫」是因爲自己不能說此「大密法」,只好順便利用此次了卻情緣之便把它示現出來。

  

  最後個人還是希望佛弟子們遠離愛情的泥淖比較好,一般人一旦陷入可能無法自拔,大多以造惡業結惡緣收場,我們不能不小心。我們不是不能結婚或交女朋友,但不能玩愛情遊戲,我們要以慈悲心善待另一半,把另一半當成服務的對象,要深知人生只是短暫的因緣聚散,追求愛情短暫的歡樂那是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