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法看時間及彌勒菩薩成佛的問題
藥師山紫虛居士
一、前言
人類的腦海中似乎有時間的概念,我們由很多事例來說明此事實:例如人的生死問題即是一例,人自母胎出生後,由嬰兒逐漸成長,經少年、青年、壯年而到老年,最後步入死亡,大家都很自然會認爲這是年齡增長的關系、也就是時間的問題,年齡是時間流逝的痕迹。
又對自然界的一些現象,例如花開花落、春去秋來、日出日落、星鬥轉移,乃至人類自身的呼吸、心跳,這些現象我們都會自然聯想到時間問題。除了對外界的現象我們有時間的聯想,對內心的現象也是如此,例如當把眼睛閉上,我們會感覺到自己的呼吸、心跳及各種心念,這些也會使我們聯想到時間的存在。
此外,物理學也指出時間是叁個基本物理量之一,近代物理更說明時間是第四度空間,這些言論更使人們覺得時間似乎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但以佛法的觀點來看,時間只是人類自心的妄想而已,不是真實的存在。但人類面對內心與外界的「變動事相」爲什麼會聯想到與時間有關連?也就是對這些變動相我們會賦予過去、現在、未來的分別。
實際上,若仔細觀照,我們可了知,時鍾的滴答聲只是耳根引發的一種意識心,是根、塵、識和合所生,《楞伽經》更指出這是妄想所生。
又例如花開花謝、日出日落及白發黑發等,這些都只是色相、是屬于「眼意識心」的範圍,這些現象本來都是單獨事件,例如日出與日落本不相關,但人們都會給予「先後發生」的聯想,也就是會與時間攀上關系,這是爲什麼?爲什麼會如此?答案是衆生都有一種很原始的妄想執著,稱爲「壽者相」(或稱壽命相)。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時間在佛法中的意義。此外,由于目前在兜率天的彌勒菩薩,其下生人間成佛的時間,佛經上有多種不同的說詞,本文也在此一並探討,希望有一個合理的結論。
二、壽者相、末那識與時間的關系
壽者相是一種很微細的心念,屬于第八識的層次,它是由業相與轉相無明所衍生的一種問題,他會對心念的變動起妄想而執著實有過去心、現在心與未來心的差別,這種微細心念到末那識層次就轉爲較粗的動念,而且也執此爲實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分別,這就是人類有時間感覺的來源,這些皆不離衆生的妄想。
就是這個壽命相與第七識的動靜相,人類才會對各種變動事相(例如日出日落),在內心認定其之存在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分別,也就是有時間的感覺。
叁、心靈時間與物理時間
心靈時間是人類內心主觀的感覺,而物理時間則是客觀的一種設定。例如有人退休後,工作還很多,不知不覺之間已過了二十年,體力也比過去衰弱,形貌也衰老,但他自己不覺得已過了這麼久。
反之,另一退休人員,閑來無事,就覺得這二十年很漫長,這「二十年」就是屬于人類所設定的「物理時間」,此二人的感覺就是屬于「心靈時間」。又例如在等紅綠燈時,也許只有數十秒,但心急的人會認爲這麼久還不轉爲綠燈,在心靈上,此人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又例如一個進入深度睡眠的人,心靈時間對他毫無意義,也就是沒有心靈時間的存在,但不表示此人沒有壽者相或第七識的動念。
心靈時間只是第六識層次的問題,是人類可以察覺得到的心念,尚未達到壽者相及第七識生滅念頭的層次。但心靈時間的來源就是壽命相與第七識動靜之相。物理時間是人類對變動的森羅萬相(含心靈時間)做一些客觀性的設定,以方便顯示此變動的快慢、長短等。例如以一些晶體(如石英)有規律且穩定的振動次數來設定時間。
人類目前有很多方法作爲設定時間的標准,由此訂出時間的單位。例如秒、分、時、日、月、年等,世界上很多文明古國,例如印度及中國等,自古就設定很多時間的單位。
在佛教中我們常看到「剎那」,這是古印度的時間單位,其大小約爲0.0133秒,這是短暫時間的單位,佛經中表達長時間的單位也很多,例如「劫」,一大劫的時間大概等于十叁億四千萬年。由于時間單位的問題在很多佛學辭典上都可以看到,在此不詳述。
在今日科學上,物理時間的單位有毫秒(10-3)、微秒(10-6)及奈秒(10-9),甚至有小到以10-13秒作爲時間單位者,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物理時間會更精准微細,這種微小的時間(如10-13秒)在修行中所代表的意義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四、時間與衆生的狀態有關
在科學上,過去認爲時間在宇宙各處都相同,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日後一些科學實驗證實,在運動中的人體,其感受的時間變慢,因此,若有太空船飛行速度很快(例如接近光速),則其上的人所經過的時間慢很多,當他們到遙遠的星際旅行歸來,可能在地球上很多認識的人都死了,這事實表示太空船上的「人壽」增長很多。
在佛經上也有類似的描述,很多天界衆生其壽命(即天壽)比「人壽」長很多,且天界的時間過得比較慢,例如四天王天的一日相當于人間過50年,他化自在天(在欲界頂)的一天,在人界相當于1600年,這就是說,相對于人類而言,天界衆生的時間過得比較慢。有些淨土的時間也過得很慢,例如西方極樂世界中的一年相當于地球上過了一千千萬年(即1010年)。
類同于人間有施設時間單位,天道及淨土衆生有其各自的時間單位,例如以花朵的開合、以鳥叫聲或以天人睡眠來定時間單位。此外,地獄道衆生的時間則過得非常慢,例如無間地獄衆生的一日夜相當于非想非非想天的天壽(合人間八萬四千劫,約1014年)。
佛書上有說阿鼻地獄衆生是「一念生一念死」,就是生的時候只有一念,此一念就是「好苦」,死時也只有一念「不苦了」!
五、時間過得慢的原因
時間過得慢的主要原因有兩種,第一種是在禅定中,其「心念變化少」,例如在淨土中的衆生即是此類。第二種是「色身活動力弱」的衆生,例如地獄中的衆生即屬此類。色身(即精神身、氣身與肉身之整體)活動力的來源有二,一是過去生的福報,二是當時所受的「食」(所含物質、香味等)。
色身活動力「強」是指接受「少許食」或福報即可以活動之義,地獄衆生色身活動力很弱,就是說必須給他很多的「食」,他才可以活動,這類衆生的時間就過得很慢。反之,人類色身活動力較強,其時間就過得比較快。
至于天界衆生的時間過得比人類慢,其原因也是天界衆生的色身活動力較人類弱,主要是沒有肉身之故。例如以「香食」而言,人類只要少許食物的香即可活動,而天神則需要較多的香食。
也許有人會懷疑,天神福報比人類大,爲何色身活動力比人少?其原因是天神福報大,故其享用比人類自在,例如天神不用勞力可得衣食等受用,其福報雖比人大,但受限于其屬精神身,故其色身活動力還是比人類小。
六、壽命長短的問題
衆生壽命長短的主要決定因素是該衆生對其所處境界的執著,也就是對該境界的喜愛程度。淨土衆生壽命無量就是其內心深愛此淨土之故,一般而言,若衆生都造善業,因共同善業之力,其所處國土亦很舒適如意,衆生亦喜歡此土,則此土衆生壽命亦增長。又若福報好的衆生在一起,則壽命亦可能增長,主要原因是共同善業之故。
但如果只有少數人有福報,但所處國土大多數是惡業衆生或國土生活條件不好,則其雖有福報,但其壽命不一定增長,因爲不喜歡此境界之故。又例如修虹光身之人要有成就,則必須有大願力要持續長住在世間渡生,如此才能成就壽命很長的虹光身。另外就是福報的問題,有些國土享用具足,則此土衆生必須有與此土相當的福報才能投生此土,否則善種不足,美食錦衣不得成就。又若有其他衆生反對(諸如對其因果),則要享用具足也有困難。
又例如某些衆生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雖其福報不足而投生此土,則當此原因(例如還債)去除之後,則此衆生很快就會壽命終結往生他方。此外,佛經上有提到淨土存在時間(即壽命)的問題,有些淨土其壽命有限,即有始有終,此稱爲「應化土」,例如娑婆世界即是。另有一些淨土稱爲「報土」,這是報身佛所成就的淨土,其壽命無限,即有始無終。
七、不同衆生之間的時間關系唯佛能知
在不同處所(國土、淨土)的衆生,其所感覺與顯示時間的方式不同,原因已如上述,但其彼此之間的實際關系,一般凡夫、鬼神皆不得而知,只有佛的大神通力才可得知。
例如我們在上文說西方極樂世界時間一年相當于人間約一千千萬年,此數字從何而來?由于在西方淨土與人間並沒有類似人間的物理時間…
《以佛法看時間及彌勒菩薩成佛的問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