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句,他們不理不睬,態度惡劣,如此一段時間。寶媽傷心痛苦,躺在床上,想到孩子不孝、仆人惡行,欺人太甚,常常自問早知生此孽子,還不如不要此兒子,經常求佛帶回淨土,人間沒有好人,兒子、仆人都如此一般。
寶媽身邊有一點積蓄,仆人唆使寶青藉各種理由騙走存款,有了此錢,大家又玩了二年。不久時,家道衰敗、田地變賣、向外借債,寶青仍然依靠仆人們,情深義重無法分開。最後變成貧苦大德,又開始想向其弟寶光借錢,寶光發現真相,即不再借錢,兄弟感情由此變壞,由此而後,他們成了借債過日的貧苦大德。
寶光是個成功企業家,腦中似乎有個算盤,任何東西一過目即可知成本、利潤多少,銀行存款不知其數,但奇怪的是公司員工流動性高、無法待長。吳氏保守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小兩口合作良好。寶光自己也非常節儉,不該用的東西絕對不買,並認爲藝術品是浪費錢,員工福利舍不得給,也不願意給。兒子忙碌,也無暇管顧寶母,從來也沒有問過寶母需要什麼?寶母也不願開口。
寶家有一學佛的弟子叫雲光,對老師及師母謙遜有禮,經常的到家中探訪照顧寶母,一同念佛念經請教經論。
寶母最後由入室弟子雲光送終,寶母一生含著怨氣厭離人間,一心念佛,終于回到邊緣土。
話說另一時,在臺灣北部山區小佛寺中,大師觀之發現因緣造化人,此家人又團聚了。他們個性依舊改變不多,縱使兩千年前的怨氣,仍不時的在行爲中發作出來。林丁:愛說笑話、討人歡喜,事情總要加油添醋、怕苦,經常有負面的人生觀說詞。林桑:喜好攀緣、嬉笑放逸,小事能幹熱心,大事迷糊搪塞。林媽:表面忠厚老實,以周旋方式達其目的,盡出壞點子。劉氏:揮金如土,放逸嬉笑不莊重、熱心。寶青:不知管理財務,借錢買喜歡的東西在所不惜。寶光:善于理財、知人善用,不喜歡服務別人。
寶媽同時看到此五人,往昔的恩怨情仇湧出心中,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複。午夜夢回時,怨氣也消不了。心中澎湃激蕩多時,無語問佛,是何因緣又再此生相遇,難道一定要再一次的心頭痛嗎?
大師歎氣,情緣黏著,生生世世爲一家人,修行千萬劫也無出期,生生世世爲貧苦大德。親情怨氣也如因果一樣,縱使百千萬劫也不消失,大師出了四個題目給寶媽:
1 觀親情如幻,請佛消親情苦,斷親情鎖鏈。
2 第八識芽種相續出現,應有智慧處理。
3 往後在世間,五情要有方法減少惡緣,以世間法學習之。
4 化五情爲慈悲,即使居士家庭,以佛學正知見不黏著,超脫輪回,得大自在爲最終目標。
5.發願不要再有煩惱,願有一個光明的心、善良的心。
一日日的念佛,寶媽終于克服了難題,往日的笑容又再度展現臉上,經曆了煩惱障、報障、因障叁障的降伏過程,只有修行人才知其心曆過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師徒情(君臣情)之一
話說一時,西藏邊區有一佛寺,上師主持依律依儀正進行著法會中儀規,此上師爲達達金剛上師,達達金剛上師是已入大圓滿、證空性的大修行者。佛寺無數多僧侶非常贊歎,爲人嚴謹、教學認真、對弟子嚴厲。另有一喇嘛爲卡嗎上師,慈眉善目、慈悲有加,修習六波羅蜜,屬相法有成就,也有一小部分人喜歡很輕松的與他討論佛法。久而久之,達達金剛上師和卡嗎上師在修持上有爭議,二者漸行漸遠。由于達達金剛上師嚴謹教學,弟子有所不滿,轉向卡嗎上師訴苦,在道場中形成兩派,弟子暗中較勁。二位大師慈悲心強忍著……終于一日,在辯經時爲了空相的問題有極大出入,在供養儀規上,也有彼此的堅持,冰凍叁尺非一日之寒,卡嗎上師認爲我也不比你差,何苦在人之下,達達金剛上師也認爲相法修持再好,仍須以空法爲基礎,因緣生萬法、勿著相法。卡嗎上師認爲不被肯定與尊重,即刻決定帶領一些僧團弟子離開道場,他們在外漂泊多時,無安身立命之處,最後終于找了一處,重建道場,複位宗派,自派爲宗師,往後衍生一連串的修行事情,至兩叁千年還未解開。
達達金剛上師自此以後,心中非常不舒服,從此離開佛門,生生世世在天主教中山區行菩薩道工作約一千年左右,卡嗎上師因道場金剛兄弟不合而受地獄果報。
大師有一日坐在日月湖畔,看見二位上師身影,心中閃電般閃出往日情怨,原來是如此之事。達達上師如今只願做善知識,不願再爲人師,也不再收弟子,只幫助同修早證菩提、解煩惱。卡嗎上師如此也是慈悲心腸,仍以六波羅蜜爲主修,精進修行,自尊及自視仍是高人一等。更妙的是,個人的弟子仍屬個人的親屬。因緣果報,如此巧安排,真是佛渡有緣人,此情是屬五情的師徒情。
師徒情(君臣情)之二
話說一時,有一知府大人叫董知府,府中妻妾如雲,管事管家總管(謝公)及家仆家丁,都由謝公打理,大家相處愉快,經常在府中請客、招待吃飯……。
董知府在官場得意、知人善用,鄉民受惠、體恤民間疾苦,經常與謝公總管入佛寺參禅,請教佛學,並請大師作消災祈福法會或國泰民安大法會。
時空變化中,大師在雲山別館處,看到董知府與謝公再度到佛寺參拜,並在此身結成夫妻,而且已五世夫妻。原來當時董知府與謝總管工作默契良好,相互依賴,由此産生情緣,其子女也爲當時的妻妾及管家,其他在府中師爺如今都在一起工作,他們仍常聚在一起打球、吃飯、包水餃聯誼,生活還是延續過去的記憶生活。大師看到此景,因緣相續無盡了,更待何時出叁界,只待人間了情緣、期許圓圓團團菩薩眷。
友情之一
話說一時,宿舍中有梁妹、家妹、祺妹叁人好姐妹,同時做護理工作,宿舍上下鋪六人,他們叁人最要好,經常同進同出。梁妹個性如男性,豪邁爽朗、義氣,家妹、祺妹二人細心、貼心,如小女人的照顧梁妹。沒多久,叁人搬出外面租房子,發現梁妹經常被祺妹罵,祺妹會對家妹吃醋,尤其梁妹與家妹說話,更是一怒不可收拾。叁人最後無法和平相處,苦訴在大師處,叁人的情緒無法控製。大師閉目一閃,發現叁人往昔關系:梁妹爲主人,祺妹及家妹爲大小老婆,如今叁人又活在過去記憶中,回到往昔情節名色中,往日恩怨情仇不堪回首。大師勸叁人分開住,彼此保持距離善了之。梁妹需改變忏悔一些習性,才可轉女成男。
友情之二
話說一時,有一歌王李軍,男性,像女生一樣溫柔,與一技術工程師王海,男性,像男生一樣雄壯,二者同居過日子,共住十年,彼此生活有默契,每天自在快樂過日子,但內心不適。二人也旅行到美國舊金山,參訪同志俱樂部,回臺以後一日,李軍由佛門雜志中獲悉同性戀是無法入佛門,非常詫異,如晴天霹雳,久久不能自拔。他需要慎重面對此事,經常抽空到各處學法、參拜密宗法王……修持各種咒語……希望能入佛門。
過了幾年,別人有佛相應、感應,而他沒有,終于一日見到大師,希望能確知可否學佛,大師只一句話,先忏悔、再談學佛。
經典中轉女成男是需要很多步驟轉換,同性戀的情液也須持咒消除,下一生肉身可恢複男性,叁界六道中再續情緣,若屬此種狀況,學佛證菩提比較辛苦。
總之,五情的惡緣需防止,恩怨情仇須化解,下面敘述簡單的方法:
1 人非我不非。
2 勿說人之短,勿道己之長。
3 人前須留顔面。
4 寬容並慈悲衆生,弟子也是衆生,勿嚴苛待之。
5 名、利、權、錢財導致引發惡緣,出家人名、聞、利、養導致惡緣,二者皆需注意。
6 願得人身,以供佛修行方法增功德福報,做爲學佛資糧修持身口意,以防怨氣發生,因爲怨氣也是縱使百千萬劫也不消失。
7 道場破和合是地獄罪,不可不慎!
《淺說五情》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