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浅说五情

  

浅说五情

  

药师山紫云居士

  

  五情偈

  缘尽缘灭,缘在情在,世间情。

  空性光明,菩提智慧,菩萨眷。

  空花水月终幻灭,此情相待成追忆,

  生死轮回无尽期,五情超脱是我愿,

  光明法性是我终,花开月圆方是常,

  菩提本心妙智慧,海枯石烂终可得,

  此情绵绵转常在,常乐我净别无期,

  尽在我心乐无比,圆圆团团菩萨眷。

  

  前言:

  人从出生落地开始,五情即开始孕育成长扩张,五情处理不好,恩怨情仇衍生,今世因下世果,演变因因果果、果果因因,此因果循环不止永无出期。若将五情转成慈悲,放下恩怨情仇烦恼,怨气止息,一则家庭和乐但不黏着。二则在净土中不会因情又再落红尘。总之,三界六道中的五情,对八地以上的修行者不得不重视,藉此一角探讨之。

  

  (一)五情是哪些?

  五情包括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朋友情、君臣情(师徒情),亦分亲情、爱情、友情和师徒情。亲情涵盖父子、夫妻、兄弟,夫妻情同时有亲情及爱情,亲情间同时也会有爱情参和。在家中的往复轮回时,其角色也因此会互换,如此生生世世都是亲人。

  

  (二)佛教如何看五情?众生的识能系统中,第八识中有很多情种,其特色如下:

  

  1情种色是黑咖啡色,且有黏液,具有想接近别人或想彼此在一起的动力。因此若亲情的黑咖啡色种出现、具有吸引彼此成一家人的动力,其亲情力如锁链盘的坚固,这也是为什么在三界轮回时,你自然依亲情业力又投生于原来的家族。

  2 男女爱情情种除了黏液外,还有甜味,彼此相爱、无法分离,自古梁山伯、祝英台,七世夫妻都未成,但都爱得死去活来,夫妻间因爱种消失、情缘已了,晚年视同朋友或分居离婚,也比比皆是。相反的,夫妻道友和合时,感情日增、情种增加,十世夫妻仍不嫌多。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如何在佛道上修持,面对此种问题、如何克服,这是我们居士修持时所面对的问题。

  3 友情情种带黄土色。人世界的友情分分合合,常聚也常散(如黄土般的种子相聚在一起),最忌讳同性的友情产生爱情,那将是万劫不复永远无法回佛门。

  4 师徒情(君臣情、主仆情),三界中有白色丝线相连,所以投生转世时,此情相连,工作或生活中就又会相聚在一起。

  

  (三)五情应如何以正知见看待?

  请参考《五无反复经》内诉出本师佛对五情的开示。唯有佛力断贪瞋痴慢疑淫,此外还要断五情,如此可解决根本问题,请参考下文(「五无反复经精要」摘录自本师佛《五无反复经》)。

  

  一、五情轮回之因:

  1 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善者有报。恶者有对。忧愁不乐。啼哭懊恼。何益死者。

  2 知身无常。财非己有。

  3 世间俗人。无数劫来。流转生死。迁神不灭。死而复生。如车轮转。无有休息。背死向生非忧愁所逮。

  

  二、父母子女之情:儿来托生。我亦不唤。儿今自去。非我能留。譬如行客来过主人。客今自去。何能得留。我之母子。亦复如是。去住进止。非我之力。随其本行。不能得留。愁忧啼哭。何益死者。

  

  三、兄弟姊妹之情:我之兄弟。譬如巧师入山斫木。缚作大筏。安置水中。卒遇大风。吹栰散失。随水流去。前后分张。不相顾望。我弟亦尔。因缘和会。同一家生。随命长短。生死无常。合会有离。

  

  四、夫妇之情:我之夫妇。譬如飞鸟。暮迻高树。同共止宿。须臾之间。及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则合。无缘则离。

  

  五、主仆君臣之情:我之大家。因缘和会。我如犊子。随逐大牛。人杀大牛。犊子在边。不能救护大牛之命。

  

  (四)今生如何面对已产生五情恶缘的怨气?

  当五情恶缘的恩怨情仇产生时,一定要在机缘对境中芽种才会显现,此时心情久久不能平息。虽是有理,但怨气是没有理由,仍然彼此伤害累累,要小心处理、圆满行事,彼此退一步,海阔天空,那是何等不易。笔者经历此事,椎心痛苦、彻夜难眠三年时间,才降伏那颗已受伤的心,最后仍是在佛力下将情苦液收取后才得平息,慈悲心又再度显现光明,想到世间的情苦,真是一生或多生难以断除。

  

  (五)以人间法的教导可否减少彼此磨擦?

  人间儒家有提五伦十义,此为天行自然法则,良知良能的一种自然运行方式,即父子有情、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包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如此互相尊重可减少怨气,若一旦有了怨气,毕竟这仍是第六识的运作,对第八识芽种出现时内心意识与潜意识冲突仍无法克服,此时慈悲也枉然,与其日后要忏悔,还不如早日勿结怨气。

  

  (六)经书中可有提出对亲属修心之道,让修心者能圆满无碍的尊敬受教?

  《净土五经》中,本师介绍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此中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待朋友,不就是告诫交待出我们的心行,以孝慈敬重为善业基础。

  

  (七)五情严重的会影响修行

  就一般初学佛的修行者而言,五情的影响不大,一切依业运行,也不须知道太多。但是若修行在八地以上,不可不重视:

  1因第八识识种正在学习转识成智种子,若有太多的五情种在内会影响到智种子的修持。

  2 渡生时(渡众生时)因五情种在内,渡生的法力无法无尽远。

  3 因黏着亲情,判断不正确、受亲情烦恼引发第六识被蒙蔽,一些知见误解影响渡生公正。

  4 净土中有五情时无法安住空性,及修持圆觉妙义,必再轮回世间修持。

  

  (八)乘愿再来是否五情情缘已无?

  乘愿再来的修行者因慈悲众生,因愿而来。没有五情情缘,可以自行决定投生的家庭,对五情的处理没有黏着性,只有慈悲。一般的修行者大都依业力、五情的情缘来世间。

  

  (九)如何解决五情的情缘?

  修行到因缘成熟时,在佛力的教导下,有咒语及法将五情情液除去,割断三界的攀缘线,诸佛如来都有妙法可用,那时身在世间可自在无碍。例如:

  亲情——千光王静住如来

  爱情——毗卢遮那如来、普贤王如来、宝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师佛

  师徒情——燃灯如来、本师佛

  友情——弥陀如来、阿弥陀如来

  

  (十)实例介绍

  亲情

  话说一时,北京都郊有位宝师爷,宝师爷是位举人,平时为私塾老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对佛学研究深入,清风道骨、不善官场文化,家境小康。

  

  宝师母美丽大方、端庄严谨、治家有方,手艺巧夺天工、文采茂盛,画画字体堪称一绝。

  

  家中经常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聚一室,研究经典、品茶、赏花,好不快活,村中贫苦或乞食者一定不空过,闲暇时,山林古庙处不时有他们的足迹,对建庙供养礼拜积极参与,行为为邻里们所赞赏。

  

  宝家中生二子,名宝青及宝光。从小宝光文静、不善玩乐,宝青与管家林桑、车夫林丁及厨娘林妈玩在一起,好不热闹,一晃也二十六年了。宝青长的美少男,宝光是足智多谋的青少年。宝青娶到刘氏为妻,刘氏个性爽朗热心,行为开放、海派,对艺文字画很有天份,甚得宝母喜欢。

  

  宝光取吴氏为妻,吴氏个性沉静、小家碧玉、行为拘谨,由于宝光生意在南方,即带吴氏到上海经商,是个成功企业家。

  

  美丽快乐日子进行着,仆人们开始放逸嬉笑、谈天说地,主仆间如兄弟一般,没分彼此,宝青开始依赖仆人,做事有头无尾,仆人也提各种意见,出一些坏点子,唆使宝青。尤其娶妻以后,更是言听计从。

  

  宝母眼见如此,认为此风不可长,即开始督促宝青做事要有计划,行为端庄严谨、不可放逸,哪知宝青左耳进右耳出,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宝媳妇更是不听话、摆脸色、翘嘴巴,嫌宝母啰唆,并在仆人前诉委曲,仆人们合力唆使宝青背叛宝母。宝爷忙于佛学,修空有成,以不着人间事物,自认儿孙自有儿孙福,一切随缘,有空时说了二句。久而久之,家中气氛自刘氏过门后,一天天的变化中,行为与宝母也渐行渐远。某日当宝爷过世了,宝妈伤心烦闷,家中顿失重心,一切事由宝青承担,宝妈苦难日子开始了。因此宝妈每日念经、阿弥佗佛,潜心修行回净土,不愿再看见宝青这个不成材的儿子、不孝的媳妇及坏心眼的仆人。宝青不懂财务规划,交及刘氏及仆人们处理,他们开始设计图谋,经常在宝青身边念:「你是儿子,本来家产都是你的,用老子的钱是天经地义的,何必在乎那老太婆,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什么不可以」。

  

  从此一群人,宝青、刘氏及仆人到处玩乐,上餐馆、吃喝玩乐,好不快活。回到家中,刚开始隐瞒着宝妈,尚有良知、不好意思,往后理所当然,宝妈不高兴,说了两…

《浅说五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浅说金刚事业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