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淺說五情

  

淺說五情

  

藥師山紫雲居士

  

  五情偈

  緣盡緣滅,緣在情在,世間情。

  空性光明,菩提智慧,菩薩眷。

  空花水月終幻滅,此情相待成追憶,

  生死輪回無盡期,五情超脫是我願,

  光明法性是我終,花開月圓方是常,

  菩提本心妙智慧,海枯石爛終可得,

  此情綿綿轉常在,常樂我淨別無期,

  盡在我心樂無比,圓圓團團菩薩眷。

  

  前言:

  人從出生落地開始,五情即開始孕育成長擴張,五情處理不好,恩怨情仇衍生,今世因下世果,演變因因果果、果果因因,此因果循環不止永無出期。若將五情轉成慈悲,放下恩怨情仇煩惱,怨氣止息,一則家庭和樂但不黏著。二則在淨土中不會因情又再落紅塵。總之,叁界六道中的五情,對八地以上的修行者不得不重視,藉此一角探討之。

  

  (一)五情是哪些?

  五情包括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朋友情、君臣情(師徒情),亦分親情、愛情、友情和師徒情。親情涵蓋父子、夫妻、兄弟,夫妻情同時有親情及愛情,親情間同時也會有愛情參和。在家中的往複輪回時,其角色也因此會互換,如此生生世世都是親人。

  

  (二)佛教如何看五情?衆生的識能系統中,第八識中有很多情種,其特色如下:

  

  1情種色是黑咖啡色,且有黏液,具有想接近別人或想彼此在一起的動力。因此若親情的黑咖啡色種出現、具有吸引彼此成一家人的動力,其親情力如鎖鏈盤的堅固,這也是爲什麼在叁界輪回時,你自然依親情業力又投生于原來的家族。

  2 男女愛情情種除了黏液外,還有甜味,彼此相愛、無法分離,自古梁山伯、祝英臺,七世夫妻都未成,但都愛得死去活來,夫妻間因愛種消失、情緣已了,晚年視同朋友或分居離婚,也比比皆是。相反的,夫妻道友和合時,感情日增、情種增加,十世夫妻仍不嫌多。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如何在佛道上修持,面對此種問題、如何克服,這是我們居士修持時所面對的問題。

  3 友情情種帶黃土色。人世界的友情分分合合,常聚也常散(如黃土般的種子相聚在一起),最忌諱同性的友情産生愛情,那將是萬劫不複永遠無法回佛門。

  4 師徒情(君臣情、主仆情),叁界中有白色絲線相連,所以投生轉世時,此情相連,工作或生活中就又會相聚在一起。

  

  (叁)五情應如何以正知見看待?

  請參考《五無反複經》內訴出本師佛對五情的開示。唯有佛力斷貪瞋癡慢疑淫,此外還要斷五情,如此可解決根本問題,請參考下文(「五無反複經精要」摘錄自本師佛《五無反複經》)。

  

  一、五情輪回之因:

  1 人生有死。物成有敗。善者有報。惡者有對。憂愁不樂。啼哭懊惱。何益死者。

  2 知身無常。財非己有。

  3 世間俗人。無數劫來。流轉生死。遷神不滅。死而複生。如車輪轉。無有休息。背死向生非憂愁所逮。

  

  二、父母子女之情:兒來托生。我亦不喚。兒今自去。非我能留。譬如行客來過主人。客今自去。何能得留。我之母子。亦複如是。去住進止。非我之力。隨其本行。不能得留。愁憂啼哭。何益死者。

  

  叁、兄弟姊妹之情:我之兄弟。譬如巧師入山斫木。縛作大筏。安置水中。卒遇大風。吹栰散失。隨水流去。前後分張。不相顧望。我弟亦爾。因緣和會。同一家生。隨命長短。生死無常。合會有離。

  

  四、夫婦之情:我之夫婦。譬如飛鳥。暮迻高樹。同共止宿。須臾之間。及明早起。各自飛去。行求飲食。有緣則合。無緣則離。

  

  五、主仆君臣之情:我之大家。因緣和會。我如犢子。隨逐大牛。人殺大牛。犢子在邊。不能救護大牛之命。

  

  (四)今生如何面對已産生五情惡緣的怨氣?

  當五情惡緣的恩怨情仇産生時,一定要在機緣對境中芽種才會顯現,此時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雖是有理,但怨氣是沒有理由,仍然彼此傷害累累,要小心處理、圓滿行事,彼此退一步,海闊天空,那是何等不易。筆者經曆此事,椎心痛苦、徹夜難眠叁年時間,才降伏那顆已受傷的心,最後仍是在佛力下將情苦液收取後才得平息,慈悲心又再度顯現光明,想到世間的情苦,真是一生或多生難以斷除。

  

  (五)以人間法的教導可否減少彼此磨擦?

  人間儒家有提五倫十義,此爲天行自然法則,良知良能的一種自然運行方式,即父子有情、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包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如此互相尊重可減少怨氣,若一旦有了怨氣,畢竟這仍是第六識的運作,對第八識芽種出現時內心意識與潛意識沖突仍無法克服,此時慈悲也枉然,與其日後要忏悔,還不如早日勿結怨氣。

  

  (六)經書中可有提出對親屬修心之道,讓修心者能圓滿無礙的尊敬受教?

  《淨土五經》中,本師介紹淨業叁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此中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待朋友,不就是告誡交待出我們的心行,以孝慈敬重爲善業基礎。

  

  (七)五情嚴重的會影響修行

  就一般初學佛的修行者而言,五情的影響不大,一切依業運行,也不須知道太多。但是若修行在八地以上,不可不重視:

  1因第八識識種正在學習轉識成智種子,若有太多的五情種在內會影響到智種子的修持。

  2 渡生時(渡衆生時)因五情種在內,渡生的法力無法無盡遠。

  3 因黏著親情,判斷不正確、受親情煩惱引發第六識被蒙蔽,一些知見誤解影響渡生公正。

  4 淨土中有五情時無法安住空性,及修持圓覺妙義,必再輪回世間修持。

  

  (八)乘願再來是否五情情緣已無?

  乘願再來的修行者因慈悲衆生,因願而來。沒有五情情緣,可以自行決定投生的家庭,對五情的處理沒有黏著性,只有慈悲。一般的修行者大都依業力、五情的情緣來世間。

  

  (九)如何解決五情的情緣?

  修行到因緣成熟時,在佛力的教導下,有咒語及法將五情情液除去,割斷叁界的攀緣線,諸佛如來都有妙法可用,那時身在世間可自在無礙。例如:

  親情——千光王靜住如來

  愛情——毗盧遮那如來、普賢王如來、寶雲藥師琉璃光如來、本師佛

  師徒情——燃燈如來、本師佛

  友情——彌陀如來、阿彌陀如來

  

  (十)實例介紹

  親情

  話說一時,北京都郊有位寶師爺,寶師爺是位舉人,平時爲私塾老師,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對佛學研究深入,清風道骨、不善官場文化,家境小康。

  

  寶師母美麗大方、端莊嚴謹、治家有方,手藝巧奪天工、文采茂盛,畫畫字體堪稱一絕。

  

  家中經常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聚一室,研究經典、品茶、賞花,好不快活,村中貧苦或乞食者一定不空過,閑暇時,山林古廟處不時有他們的足迹,對建廟供養禮拜積極參與,行爲爲鄰裏們所贊賞。

  

  寶家中生二子,名寶青及寶光。從小寶光文靜、不善玩樂,寶青與管家林桑、車夫林丁及廚娘林媽玩在一起,好不熱鬧,一晃也二十六年了。寶青長的美少男,寶光是足智多謀的青少年。寶青娶到劉氏爲妻,劉氏個性爽朗熱心,行爲開放、海派,對藝文字畫很有天份,甚得寶母喜歡。

  

  寶光取吳氏爲妻,吳氏個性沈靜、小家碧玉、行爲拘謹,由于寶光生意在南方,即帶吳氏到上海經商,是個成功企業家。

  

  美麗快樂日子進行著,仆人們開始放逸嬉笑、談天說地,主仆間如兄弟一般,沒分彼此,寶青開始依賴仆人,做事有頭無尾,仆人也提各種意見,出一些壞點子,唆使寶青。尤其娶妻以後,更是言聽計從。

  

  寶母眼見如此,認爲此風不可長,即開始督促寶青做事要有計劃,行爲端莊嚴謹、不可放逸,哪知寶青左耳進右耳出,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寶媳婦更是不聽話、擺臉色、翹嘴巴,嫌寶母啰唆,並在仆人前訴委曲,仆人們合力唆使寶青背叛寶母。寶爺忙于佛學,修空有成,以不著人間事物,自認兒孫自有兒孫福,一切隨緣,有空時說了二句。久而久之,家中氣氛自劉氏過門後,一天天的變化中,行爲與寶母也漸行漸遠。某日當寶爺過世了,寶媽傷心煩悶,家中頓失重心,一切事由寶青承擔,寶媽苦難日子開始了。因此寶媽每日念經、阿彌佗佛,潛心修行回淨土,不願再看見寶青這個不成材的兒子、不孝的媳婦及壞心眼的仆人。寶青不懂財務規劃,交及劉氏及仆人們處理,他們開始設計圖謀,經常在寶青身邊念:「你是兒子,本來家産都是你的,用老子的錢是天經地義的,何必在乎那老太婆,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什麼不可以」。

  

  從此一群人,寶青、劉氏及仆人到處玩樂,上餐館、吃喝玩樂,好不快活。回到家中,剛開始隱瞞著寶媽,尚有良知、不好意思,往後理所當然,寶媽不高興,說了兩…

《淺說五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淺說金剛事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