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叁· 成就悉地品第七白話注解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第叁

  

(大日經卷叁)

  

成就悉地品第七

  

大唐天竺叁藏善無畏共沙門一行譯

  藥師山紫雲居士批注

  

摘要

  化佛修行成就如下:本尊坐金蓮花持阿字或真言句,住圓鏡無垢的真實心(本心),開始學習種子字及轉字輪,可得一切廣大智慧,同時以光照方式行如幻法觀照法界。若修真言無法達到如此成就則是不如法。

  

時吉祥金剛,奇特開敷眼,手轉金剛印,流散如火光。

  ‧時吉祥金剛,奇特開敷眼:此時吉祥金剛由空定中而出。奇特開敷眼:由空出定。

  ‧手轉金剛印,流散如火光:手印轉動時,本心流散出如火的光亮。

  

其明普遍照,一切諸佛剎,微妙音稱歎,法自在牟尼。 ‧其明普遍照:其光明普照各處。

  ‧一切諸佛剎:一切諸佛國淨土。

  ‧微妙音稱歎:都以妙音贊歎。

  ‧法自在牟尼:佛法自在無礙地由此方式宣流而出。此時吉祥金剛由空定中而出,手印轉動時,本心流散出如火的光亮,其光明普照各處,一切諸佛國淨土都以妙音贊歎佛法自在無礙地由此方式宣流而出。

  

說諸真言行,彼行不可得,真言從何來,所去至何所。

  ‧說諸真言行:各種真言行。

  ‧彼行不可得:此種真言行是不易獲得。

  ‧真言從何來:真言由何而來?

  ‧所去至何所:真言又去何處?

  

諸佛說如是,更無過上句,一切法歸趣,如衆流赴海。

  ‧諸佛說如是:諸佛部E*u言是最殊勝。

  ‧更無過上句:沒有比真言更好的方法可以勝過真言句。

  ‧一切法歸趣;一切真言法歸向于本心。

  ‧如衆流赴海:如衆流水奔赴大海一樣。

  現說各種真言行,此種真言行是不易獲得,真言由何而來?真言又去何處?

  諸佛部E*u言是最殊勝,沒有比真言更好的方法可以勝過真言句,一切真言法歸向于本心,如衆流水奔赴大海一樣。

  

如是說已,世尊告執金剛秘密主言:摩诃薩意處,說名漫荼羅。諸真言心位,了知得成果。諸有所分別,悉皆從意生。分辯白黃赤,是等從心起。

  ‧摩诃薩意處:以菩薩(正等覺內心充滿佛智)的心。摩诃薩:大菩薩。(等覺以上的菩薩)

  ‧說名漫荼羅:說明漫荼羅。

  ‧諸真言心位:各種真言須入本心(空)處。

  ‧了知得成果:才能了知修行的成果。

  ‧諸有所分別:若諸相有所分別。

  ‧悉皆從意生:諸外相在第八識形成相對應的種子,全部經由第七識流出至第六識形成名相。

  ‧分辯白黃赤:分辨白、黃及赤色。

  ‧是等從心起:是由第六識而起的作用。

  以菩薩(正等覺內心充滿佛智)的心,說明漫荼羅。各種真言須入本心(空)處,才能了知修行的成果。若諸相有所分別,是諸外相在第八識形成相對應的種子,全部經由第七識流出至第六識形成名相,再由第六識起分別判斷作用而分辨白、黃及赤色等。

  

決定心歡喜,說名內心處。真言住斯位;能授廣大果。

  ‧決定心歡喜:住于歡喜位(登地)時。

  ‧說名內心處:此時才能說到真正的本心處。

  ‧真言住斯位:修真言行的人到初地時。

  ‧能授廣大果:才能修真言法得成就(才能攝受廣大成果)。

  若修行達到住于歡喜位(登地,初地)時,此時才能說修到真正的心,可住于本心,才能攝受廣大成果。

  

念彼蓮華處,八葉須蕊敷。華臺阿字門。焰鬘皆妙好。

  ‧念彼蓮華處:本尊坐在蓮華處。

  ‧八葉須蕊敷:有八葉及花蕊。

  ‧華臺阿字門:蓮花平臺中心爲本心阿字。

  ‧焰鬘皆妙好:光焰妙好,光輝普照。

  此時本尊坐在蓮華處,有八葉及花蕊,蓮花平臺中心爲本心阿字,光焰妙好、光輝普照,以此觀照衆生。

  

光輝普周遍,照明衆生故。如合會千電,持佛巧色形。

  ‧光輝普周遍:空性中的光遍一切處(空法)。

  ‧照明衆生故:佛光普照衆生(相法)。

  ‧如合會千電:此時「空」的能量與蓮花基部會合成電光無數。空法、相法同時起用。

  ‧持佛巧色形:將化佛、本尊巧妙色形,由此方式應化到各處。

  

深居圓鏡中,應現諸方所。猶如淨水月,普現衆生前。

  ‧深居圓鏡中:化佛、本尊一直居于本心圓鏡中。

  ‧應現諸方所:應化到各處。

  ‧猶如淨水月:業障減少,內心較清淨。

  ‧普現衆生前:諸佛菩薩會現出在內心較清淨的衆生前。

  此時「空」的能量與蓮花基部會合成電光無數,將化佛、本尊巧妙色形,由此方式應化到各處,此化佛、本尊一直居于本心圓鏡中。若一般未登地的修行者,業障減少時,內心較清淨,此時諸佛菩薩會現出在此類衆生前。

  

知心性如是,得住真言行。次于其首上,頂會交際中。

  ‧知心性如是:知空性的性質如是。

  ‧得住真言行:可以在空性中修真言。

  ‧次于其首上:再次于化佛頭頂上。

  ‧頂會交際中:即空與相的交會處。

  

標以大空點,而思惟暗字。妙好淨無垢,如水精月電。

  ‧標以大空點:月輪與空的交會處。

  ‧而思惟暗字:月輪上觀「暗」字。

  ‧妙好淨無垢:本心清淨無垢。

  ‧如水精月電:如水般清澈,如月光明亮。

  

說寂靜法身,一切所依持。諸真言悉地,能現殊類形。

  ‧說寂靜法身:法身涅槃寂靜如月光。

  ‧一切所依持:一切法由此而出。

  ‧諸真言悉地:各種真言成就。

  ‧能現殊類形:在示現各道度生。

  

得天樂解脫,逮見如來句。啰字爲眼界,輝燭猶明燈。

  ‧得天樂解脫:得解脫生死。

  ‧逮見如來句:得如來開示。

  ‧啰字爲眼界:啰字爲種子字。

  ‧輝燭猶明燈:光輝如明燈。

  方法一:真言行。

  方法二:種子字。

  知「真心」如以上所述之特性,則得以安住在真言行。再次于化佛頭頂上,即是空與相的交會處,此處又是月輪與空(日輪)的相接(大空點之義)處,在月輪上觀「暗」字。

  再次于心的第八識上以月輪的方式入空;在觀種子字(暗字)會到法身寂靜之處。此時本心清淨無垢如水清澈,如月光明亮,此是一切法之所依,一切法由此而出。

  能出現各種形式、各種真言成就,得解脫生死,也可得如來開示。

  

俛頸小低頭,舌近于腭間。而以觀心處,當心現等引。

  ‧俛頸小低頭:禅定時小低頭俛頸。

  ‧而以觀心處:以此種子字(暗)觀心。

  ‧當心現等引:禅定中,當心出現定慧等持的成就時。

  

無垢妙淨清,圓鏡常現前。如是真實心,古佛所宣說。

  ‧無垢妙淨清:無垢清淨。

  ‧圓鏡常現前:本心顯現。

  ‧如是真實心:這是真心。

  ‧古佛所宣說:過去已修成的佛所宣說。

  觀啰字,此字爲佛眼之處,光輝如明燈,禅定時小低頭俛頸、舌近于腭間,以此字觀心,真心會由此啰字引出無垢清淨、圓鏡現前。

  

照了心明達,諸色皆發光。真言者當見,正覺兩足尊。

  ‧照了心明達:觀照時,本心光明顯現、光亮無比。

  ‧諸色皆發光:化佛身、本尊身皆發光。色:化佛身、本尊身。

  ‧真言者當見:修真言者覺知。當見:覺知。

  ‧正覺兩足尊:福慧具足。

  古佛也說,觀照時,本心光明顯現、光亮無比。修真言者當見正覺兩足(福慧)的報身佛,若見此報身佛才有成就,那即可說修行已到恒常不變的本心中。

  

若見成悉地,第一常恒體。從此次思惟,轉此啰字門。

  ‧若見成悉地:修行觀想有成就。

  ‧第一常恒體:恒常不變的本心。

  ‧從此次思惟:從本心觀想種子字。

  ‧轉此啰字門:由本心轉啰種子字。

  

邏字大空點,置之于眼位。見一切空句,得成不死句。

  ‧邏字大空點:邏字于空性中的月輪處。

  ‧置之于眼位:眼根起神通妙用。

  ‧見一切空句:空性中顯現真言句。

  ‧得成不死句:用于出菩提路時,助人了脫生死(解脫)之用。

  

若欲廣大智,或起五神通。長壽童子身,成就持明等。

  ‧若欲廣大智:得廣大智慧。

  ‧或起五神通:起五種神通妙用。

  ‧長壽童子身:不生不滅。

  ‧成就持明等:心保持光明且于世間有成就。

  

真言者未得,由不隨順之。真言發起智,是最勝實知。

  ‧真言者未得:若修真言未得以上成就。

  ‧由不隨順之:由不如法教授之故。

  ‧真言發起智:由真言處得智慧。

  ‧是最勝實知:真言是最殊勝實在的知識。

  

一切佛菩薩,救世之庫藏。由是諸正覺,菩薩救世者。

  ‧一切佛菩薩:諸佛菩薩。

  ‧從世之庫藏:學習度世間衆生,得法藏。

  ‧由是諸正覺:諸佛。

  ‧菩薩救世者:菩薩。

  

及諸聲聞等,遊陟他方所。一切佛剎中,皆作如是說。

  ‧及諸聲聞等:聲聞、緣覺。

  ‧遊陟他方所:遊涉其他各界中。

  ‧一切佛剎中:一切佛國淨土中。

  ‧皆作如是說:皆如是說真言。

  

故得無上智,佛無過上智。

  ‧故得無上智:可得無上智慧。

  ‧佛無過上智:沒有比此更好的方法。

  從此以後,轉啰字門,邏字于空中,如此在空顯現的真言句,用于出菩提路時助人了脫生死(解脫)之用。得廣大智慧或起五種神通妙用,化佛成就不生不滅,心會保持光明且于世間有成就、持明成就等。若修真言未得以上成就,是由于不如法教授之故。由真言處得智慧是最殊勝實在的知識。一切諸佛菩薩用真言法度生救世,所以真言是救世的庫藏。由此諸佛菩薩救世者可遊涉其他各界中。因此一切佛國淨土中皆如是說真言;因此真言可得無上智慧,沒有比此更好的方法。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卷叁· 成就悉地品第七白話注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