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夏壩仁波切 教授)▪P9

  ..續本文上一頁、舌、身、意;“六處”漸成,眼可見色、耳能聞聲、鼻可嗅香、舌可嘗味、身可感觸、意可成思,即“觸”;“觸”生叁“受”——苦、樂、舍“受”;貪、嗔必起,由此生“愛”;“愛”則“取”;“取”而成“有”;“有”則必“生”;“生”則必“老”,間或生病,老、病必“死”;憂、悲、苦、惱充滿其間。這就是如環無端的十二因緣。

  只要你沒有根除無明,就不得出離,永無甯日。《般若心經》中“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一段講的就是十二因緣的順轉、逆轉及其體性皆空之理。從“無明”到“老死”爲順轉;從“無無明”到“無老死盡”爲逆轉。

  如上所述即爲順轉。佛菩薩通過逆轉,徹斷無明根源,由此而得涅槃。當我們了達了從“無明”起到“老死”止的十二因緣,了知它是如夢如幻,如水中月、鏡中影,因而毫無貪、嗔之心的時候,就再也不會輪轉了。所以說,“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羅蜜多”就是智慧的彼岸,也就是通過修行真理的智慧,才能到達智慧的彼岸。

  關于“我執”,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說:

  “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

   如水車轉無自在,緣生興悲我敬禮。”

  意思是說,首先把“我”當真了,因此認爲這就是“我”,好的“我”全要,壞的“我”全不要,因此對“好的”貪、對“壞的”嗔,引生諸多煩惱,由此也造下了許多業障,最終招致生死輪回。把“我”當真之後,繼而會把一切萬事萬物也當真,對“我的”得和失過于執著,這就好像是前面比喻的自己把自己綁在水車上一樣。

  丙二、性空正見生起之理,分叁:

  丁一、何謂性空正見;

  丁二、性空正見生起之量;

  丁叁、正見殊勝之處。

  丁一、何謂性空正見,分二:

  戊一、正見生起的情況;

  戊二、尚未了達正見的情況。

  一是如果你了達“現相緣起”與“體性皆空”二者無二無別,那麼你就了達了諸如來所歡喜的道理,即 “佛陀所喜道”;二是,如果你仍將“現相緣起”與“體性皆空”作分別執持者,那就是還沒有了達諸如來所歡喜之道。

   戊一、正見生起的情況

  “能見輪涅一切法,從因生果皆不虛,

    且能破諸所執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我們無論對輪回也好,涅槃也好,如果把所有的一切萬事萬物,也就是萬法,從現相的角度上認識到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的道理,也就是從現相的角度上認識到因果不虛的道理;同時從體性上或本質上,能破除其真實性、自在性、獨立性,將其看成是如夢如幻,從而把現相的因果與本質的體空兩個視爲無二無別。因爲現相的因果不虛,所以本質是體性皆空的;因爲是體性的皆空,所以現相緣起不虛。當這兩個融爲一體的時候,你就得到了諸佛菩薩所歡喜的正道,也就得到了真正的道。了知這一點非常重要!

  戊二、尚未了達正見的情況

  “現相緣起不虛妄,離執空性二了解,

   何時見爲相違者,尚未通達佛密意。”

  龍樹菩薩說:爲什麼一切因緣所生的法是空?正因爲是因緣所生的,所以才是空的。要是不空的話,是真的話,那就不應該是因緣所生,而應該是獨立的、有自性的和自在的。

  正如我們所知的一樣。比如這個如果真是杯子,那麼即便咱們不給它取名字叫杯子,從它那裏也應該可以找到一個是杯子的東西。那你把它拆成一塊一塊的,把顔色也去掉,這一塊一塊的東西都不是杯子,那麼,還有杯子嗎?沒有。也就是說,嚴格地來講,這個杯子是由許多不是杯子的東西集中起來的事物,人們給它安立個假名叫杯子,其實它的組成,就是“不是杯子”的組合。

  再比如說,夏壩活佛就是“不是夏壩活佛”的組合,然後給他強加了一個假名之後,就變成夏壩活佛了。同樣你們每一個人也都是一樣。因爲人當然不是水了,水去掉;也不是火,火去掉;也不是風,風去掉;也不是土,土也去掉;也不是空,空也去掉;也不是識,識也去掉,除此之外,還何有人哉?沒有了。

  所以說,一切事物,你稱它爲“某某”是可以的,但你進一步觀察的時候,根本就找不到這個事物,都是假的、虛的。

  這就跟一個企業很相似,本來沒有這個企業之前,誰都不會認爲我就是某某企業的董事長,這就是我的企業,那就是我的員工,員工也不會有類似于認爲我就是會計,我就是秘書等等的心念。當幾個人在白紙上面寫了幾個黑字,然後拿到另一個人群當中去,那個人群的某個人如果這樣寫上了什麼字,就會變成什麼什麼公司了;如果那樣寫也可能變成不是了,就這麼簡單。原有的房子、原有的人、原有的紙和墨,就在白紙上面寫了幾個黑字,就變成什麼什麼公司了,你們各自變成什麼董事長、總經理、秘書,而自己對這個董事長或者秘書毫不懷疑地認爲自己就是。但是,如果有一天破産了,原有的房子和人都依然如故,只不過在這白紙上面增加了幾個黑字,就破産了,從此,他又丟失了原來“我認爲我是董事長”的這種心。其實明明知道這都是假的,比如市長、省長、主席啊,哪能生來就是主席啊?他是主席,就是白紙上面的黑字變成了主席,變成了省長、市長,同樣又是白紙上面的黑字也可以把他變成爲不是。其實都是假的、虛的,只不過暫時取這麼個名字而已,可是我們卻把它當真了。如果當真了,我們就有苦惱了;如果我們不當真的話,我們就不會起貪心、不會起嗔心,所以我們就不會有苦惱。如果將“現相的緣起”與“體性的皆空”割裂開理解的時候,就還沒有得到佛陀所歡喜之道。

  當你仍然認爲現相緣起的因果不虛與其本質的體性皆空這兩者之間還是矛盾的時候,你就還沒有了達佛所歡喜的秘密之道。

  丁二、性空正見生起之量

  “不複輪替而同時,甫見不欺緣起已,

   普滅實執所執境,彼時見觀察圓滿。”

  就是說,什麼時候你不需要輪替地先想緣起後想性空,而是當你發現事物是由因緣所生的時候,同時心裏面一下子就能夠生起事物體性的實質其實全部毫無真實感,當你將事物視爲如夢如幻,徹底消除了對所緣境的執著之時,你的正知見(即清淨見)的觀察就已經圓滿了。

  丁叁、正見殊勝之處(或者特點)

  “又由現相除有邊,及由空性除無邊,

  若知空性現因果,不爲邊執見所奪。”

  這是指中觀應成派最高境界的思想。因爲包括中觀自續派與唯識宗等其它任何一個宗派在內,都達不到這個境界。一般來說,中觀自續派等認爲,由現相能除掉無邊;而由性空能除掉有邊。而中觀應成派則認爲,現相能夠除掉有邊;而性空能夠除掉無邊。

  什麼是有邊、無邊?即邊見,也就是偏見的意思,是偏于兩邊之見,而非中正之見。

  那麼“有邊見”是什麼?認爲萬事萬物都是實有的、實在的這種見別,包括“我”和“法”都認爲是實在的這種見,就是“有邊見”。

  那麼什麼是“無邊見”?即認爲一切萬事萬物本身本來是沒有的,前世、後世也沒有,叁寶也沒有,因果也沒有,一切萬事萬物都沒有,執持一切皆爲虛無者,就叫“無邊見”。

  那麼如何才能夠既有顯相,又能破除“有邊”呢?關健在于要把“現相的緣起”與“體性的皆空”視爲無二無別。當你看到任何一個因緣和合而生的事物的時候,把原來那種當真、當成實有的執著消除掉,沒有把對方(所緣境)當成任何一個執著的邊執的時候,由于你看到了因緣故,就一下子了達了它的體性皆空。所以說,顯現出來的,就不認爲是實有的,那就是由于“現相的緣起”變成爲不是實有的主要理由,所以說“現相除有邊”。

  什麼是“由空性除無邊”呢?當你發現一切萬事萬物體性皆空的時候,同時知道,因爲是因緣和合而成的,所以才是自性空。因此一旦了達事物的體性是空的時候,就會想起其理由就是緣起故,所以就自然斷除了沒有因果、因果是假的、虛的這種“無邊見”,也就是“無”的邊見。因爲這樣能了知“現相的緣起”與“體性皆空”之間即是因果的關系,就不會再被邊見的執著奪走你的正見,故而你才算是立了正見,也就是了達了“清淨見”。

  甲叁、結分,分二:

  乙一、勸修;

  乙二、作品圓滿。

  乙一、勸修

  “如是叁主道諸要,子能如實通達時,

  當依靜處起精進,速疾成辦究竟願。”

  宗喀巴大師說:“對前面所說的菩提心、出離心和正見(或者叫清淨見)這叁個最主要之道的內容,法子你(指宗喀巴大師的弟子,擦廓長官,阿旺紮巴)等如果真正通達的話,就應該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精進修行,盡快成就究竟之願。

  乙二、作品圓滿

  “此爲多聞比丘洛桑紮巴,爲擦廓·阿旺紮巴所作之教誡”,是宗喀巴大師爲其弟子擦廓·阿旺紮巴所作的教誡。

  《叁主要道頌》已經圓滿地講完了。

  如果想詳細了知“性空正見”的話,《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一半是止觀章,其中最多的就是“毗缽舍那”性空正見。因此你們可以認真地去學習。今天我只是指個方向而已,讓你們了解一下什麼叫性空正見(清淨見、正見),什麼叫菩提心,什麼叫出離心。你們了解了之後,最好天天念誦《叁主要道》,一定要天天念誦!因爲《叁主要道》非常重要,而且念誦當中,由于你聽過導論,所以會有所感悟。當你了解了什麼是出離心,什麼是菩提心,什麼是性空正見的時候,也就走上了學佛的第一步,學會了基本的佛學知識,以後我再講法的時候,你就會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其實我不只是今天和昨天下午專門講了佛教的知識,這幾天我在灌頂的過程當中,字裏行間講了許多佛教的基本知識,讓你們建立起基本的正法思想,這樣你們就會明白,什麼是正法,什麼是不正確的,該怎麼修等等。

  我們這叁天的佛事,講經說法的事業圓滿成功,諸位居士們也辛苦了。我看到有些居士,真是很難受,因爲不曾盤腿坐過那麼長時間,所以說那真是叫坐立不安啊。但是不管怎麼樣,我發現一件事情,讓我很高興,我看到了你們很喜歡聽,這就很好。對佛法産生喜悅心,那是殊勝的因緣。只要對佛法有喜悅之心,就會逐漸了達很多佛法,明白很多知識,就會認真地去學,那麼就一定會變成爲非常優秀的居士。所以說,我最怕的並不是你們現在的學問不夠,而是怕你們幹脆沒有興趣。如果你們對佛法沒有興趣的話,那麼即使佛祖釋迦牟尼來到面前,也毫無辦法。所以一定要記住,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對佛法非常強烈的欲望和希求!聽佛法的時候,就像得到了無價之寶的甘露丸一樣,一個字、一個字牢牢地記在心間,回家以後,反反複複地思考,反複糾正自己的動念。千萬不要把這個當成開會。

  講法和開會是截然不同的。開會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形式,不會太認真,只要差不多就行。可是聽佛法,要做的是以後必須依教奉行,也就是以在上師面前聽到的法作爲以後修法的指南針。這幾天講的法,就是你們以後的人生當中需要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的指南針。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裏,沒有指南針是絕對不行的,即便你這個船再先進,一旦失去了指南針,失去了導航系統的話,你這個船就會不知道去向,就會迷惑,你根本就不會到達目的地。同樣,如果沒有善知識來講經說法,沒有把講經說法的內容作爲自己修行的指南針,而是他講他的,我修我的,那你永遠也得不到任何成就。所以請記住,之所以佛陀講這麼多的教授,實際上就是起一個指南針的作用,爲我們引導方向,令你們得到精確的方向。所以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達到目的地:我爲了你們到達這個目的地而給你們講說,而你們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地而認真地谛聽。

  (注:此文爲夏壩仁波切在大慶、葫蘆島、上海等地叁次講授《叁主要道頌》的彙集稿。)

  

  

《叁主要道(夏壩仁波切 教授)》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