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他前世的嗔恨心太重所致。
“不问智故痴”:有些人就是放不下架子,不懂装懂,从不去问有智慧的人。你越不请教他人,就会越愚昧。今天我能给你们讲个三言两语,就是因为我从小比较喜欢问师父,久而久之,智慧渐增,如果不是经常请问师父,我哪能知道这么多的道理。所以说你们想增长智慧,就得问,一有空就问,那才能智慧大增。因此说“不问智故痴”。
丙三、出离心生起之量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通过这种方式来修,即对轮回的一切盛事,包括荣华、富贵、名声、地位、权力等一切世间享乐,没有一点点的欲求,没有一点点的贪心,没有一点点的希望之念,“昼夜唯求解脱心”,无论睡觉的时候,还是吃饭的时候,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心里只是想着,“我怎么样才能尽快脱离这个火坑一般的轮回之狱呢?”如果心里能够任运生起此种强烈欲望的时候,那时候才可以说,你已经生起出离心了。
这就是“三主要道”当中的第一步“出离心”。对此出离心的内容,我讲得实在太少太少了。一般说打五折,那就是最低的了,可我已经打成一折了,可能一折都没有。如果完整讲的话,出离心要讲一至三周。这次我只能是方向性地点一点,等以后因缘具足的时候,再详细地讲吧。
乙二、菩提心,分二:
丙一、为何要生起菩提心;
丙二、如何生起菩提心。
丙一、为何要生起菩提心
《华严经》中说:
“若能发起菩提心 则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则得生在如来家
若得生在如来家 则善修行巧方便
若善修行巧方便 则得信乐心清净
若得信乐心清净 则得增上最胜心
若得增上最胜心 则常修习波罗蜜”
“若能发起菩提心,则能勤修佛功德。”这句话,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内容可不一般。是说,如果真正能够生起菩提心的话,那么佛现在拥有多大的功德,将来你就可以达到多大的功德,也就是说你将会成为佛的。反过来说,如果你没有修成菩提心的话,那你就没有成佛的可能。因此,菩提心就是证得佛陀果位的最核心的因。
“若能勤修佛功德,则得生在如来家”,就是说,若能勤修佛的功德,就会变成佛子,也就是变成菩萨了。声闻、缘觉也是佛的弟子,怎么不叫佛子呢?这就像国王儿子众多,但太子只有一个;佛的弟子虽然很多,但是将来继承如来家业、堪成佛之果位者唯有菩萨。
“若得生在如来家,则善修行巧方便”。如果你发心成了佛子,则一切善巧方便的修行你都会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与“四摄”等等,你就都会修。方便就是方法,得到佛果位的方法,你都会做。
“若善修行巧方便,则得信乐心清净”,如果你修一切方便善巧的菩萨行道,就能够生起真正的信乐,对佛法的精进心或者信乐心,皆清净而坚定。
“若得深心妙清净,则得增上最胜心”,由于你对证得佛的果位的信念非常强烈,对佛的功德和佛利益众生的广大悲心,生起极大的信乐和清净之心的缘故,你速速证得佛陀果位的这种增上心就将越来越强大。
“若得增上最胜心,则常修习波罗蜜”。由于你速证佛陀果位的信念日益坚固,所生起的殊胜增上心越来越强的缘故,你必然会主动、经常、精进地修行波罗蜜。所谓“波罗蜜”就是到达彼岸的方便,断除轮回的方便,破除一切我执和法执的方便,万法自性皆空的智慧,亦即到达彼岸之法。这就是为什么要发菩提心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
“若无菩提心摄持,出离不成无上觉,
圆满安乐之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如果没有菩提心所摄持的话,也就是若没有生起菩提心的话,即便你有了真正的出离心,也不会得到佛的果位。因为出离心最大的作用,只是让你清净学佛,脱离苦海,证得涅槃,但并不一定是佛陀的果位。比如声闻、缘觉的阿罗汉果位也叫涅槃,但这距成佛尚差十万八千里。唯有发了菩提心之后,才可能继而成佛。也就是说,不仅仅要有出离心,更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要发菩提心。因此智者皆重视修习“发菩提心”,即为了解救一切众生,而要以最快的速度证得佛陀果位。这就是为什么要生起菩提心的原因。
丙二、如何生起菩提心
“四瀑流冲难阻止,业力绳索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笼中,无明黑暗笼罩之,
无边有中生又生,三苦逼迫常无断,
诸母情状与处境,思已发起殊胜心。”
咱们先讲最后两句话——“诸母情状与处境,思已发起殊胜心”,然后再说前面的。“诸母情状”“思已”,即先想想我们母亲的状况及其处境如何悲惨。所谓“诸母”,即天下所有的众生,包括我们周围的苍蝇、蚊子,包括你家中的蟑螂、蚊虫在内都曾是咱们的母亲。为什么?因为生命无始,轮回不断,在无始迄今的轮回过程中,每一个生命都可能做过我们无数次的父亲和母亲,给过我们无数次的恩德。或曰:“这都是过去的事了,怎么能与现世的母亲相提并论。”非也!母亲岂有先后之别?只要做过我们的母亲者,那就都是一样的母亲。此理即如,今天的恩人是恩人,昨天的恩人也是恩人,因为今天的恩人就是由昨天过来的。因此怎能说,今天的母亲是母亲,昨天的母亲就不是母亲呢?所以说,每一个众生都曾是我们的母亲。
那“诸母”的状况和处境为什么那么悲惨呢?这就回到源头了:“四瀑流冲难阻止”。所谓瀑流,就是高山悬崖之上川流不息下泻之水,因其比平地水流湍急,故称瀑流。这些如母众生所遭受的就是难以阻止的生、老、病、死的四种瀑流。有“生”必有“老”,其间难免“病”,最终必得“死”。这就是瀑流。
另外还有一种 “爱、有、无明和见”的四大瀑流。“爱”乃贪爱之爱,包括嗔、贪两个部分。贪欲是爱,嗔恨也是爱。由于贪欲之爱,就特别希望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越求不得就越贪欲,贪欲越盛就越着急,由此,忧愁、难受、烦恼、痛苦等接踵而至。一旦得手,又非常害怕失去,由此,担心、恐惧、烦恼、痛苦等又会不期而遇。这就是爱。“有”即前世所造之业与当世所生之“爱”与“取”相结合,变为再 “生”之因。一有此因,必遭诸苦。“无明”就是不明白万事万物的真相,不明白“我”的真相,不明白一切万法如梦如幻,如水中月、镜中影。由于不明白“我”乃是于因缘和合之上的假名安立,是丝毫没有自性的、非自在与独立的、如梦如幻的假相,却把它当真了,而为此假“我”争名、争权、争色、争财,为此而永沉轮回,受苦无尽。主导此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无明,它才是真正的魔鬼。很多人怕鬼,其实最大的鬼就是我们内心中的愚昧与无明!内鬼若除,自然就会明白,外在的所谓的鬼都是如梦如幻、虚假不实的,没什么可怕的。唯有我们内心中的无明愚痴,才是魔中之魔,鬼中之鬼,才是毁害我们一切安乐的敌人之中的敌首!“见”主要指邪见,刚才说过,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这样的四大瀑流,不给我们丝毫的休息、安生的机会,让我们受尽了苦难,把我们冲到六道轮回无穷无尽的苦海当中,毫无自由。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所有众生——遭受的苦难。这是现状。
“诸母”的处境是,“业力绳索紧密系”。就是说,我们过去无数世以来,由于无明的缘故而造的福德业、非福德业和不动业等世间的业力,把我们紧紧地捆绑在六道轮回当中,就像把我们紧紧地捆在一个水车上面,不得不跟着水车转一样,业力牵引着我们在六道轮回中无处不转。这就是“诸母”的处境,非常可怜。如果捆绑她们的真是绳子那倒好办了,问题是在绳子的内外还有两层虽然无形但却难以剪断的绳索,这就是“人我执”与“法我执”这两种执着。就像《金刚经》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等等,所有的着相和执着把我们关在无形的笼子里,走不出去。这就是“诸母”的处境。在此笼中,三苦交逼,难得稍安。三苦中,行苦为本,即由于善恶业力所推,不得不在从世间顶到十八层地狱为止的六道当中轮回不止。在生死轮转的过程中,人们自以为乐的一切假乐最后都会变成痛苦,这就是坏苦。比如站久了认为坐着快乐,坐久了觉得站着快乐,这就是坏苦。而人人所知之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有漏蕴聚苦等等,这就是苦苦。
见“诸母”之惨状,怎能不决心解救?但现在我等连自己都解救不了,遑论他人?!唯有诸佛,因其神通广大,智慧、慈悲、德能无穷无尽,可于刹那间变幻出成千上万的化身,在不同的众生面前显现不同的善知识相,来引导众生修学佛法,离苦得乐。为此我们首先就要尽快证得佛陀果位。这就是“三主要道”当中的第二步——发菩提心。
乙三、性空正见,分二:
丙一、为什么要树立正见;
丙二、性空正见生起之理。
性空正见也可以称之为“正见”或“清净见”。从两个方面讲:第一、为什么要树立正见?第二、性空正见之理。
丙一、为什么要树立正见
“不具通达真理慧,虽修出离菩提心,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就是说,如果你没有通达真理的智慧,不能认清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的话,即便你有了前面所说的菩提心和出离心,你仍然难脱轮回。因为,只要你没有通达万法体性皆空之理,你就无法根除无明。只要有无明在,你必会执着“我”、“法”,把“我”和一切万事万物当真。由此必然会起贪、嗔之心,并引起其它的烦恼心。这就必然要造业——福德、非福德、不动三业,并将这些业力的种子保留在意识田中,因而“爱”、“取”渐起,必成后“有”;“有”则必“生”,再成“名色”;胎中发育,产生“六处”——眼、耳、鼻…
《三主要道(夏坝仁波切 教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