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其实这是为了不让他造更多的恶业,既毁了自己,也害了他人。所以说菩萨和凡夫是不一样的。汉地寺庙里一般都有四大天王,凶猛地守门卫户,其实他们也是菩萨,他们的愤怒和我们凡夫的嗔恨是两码事,与慈眉善目的菩萨相比,不过是不同的显现而已。
虽然有无数的业,但是,可以将其归类为三部分,即身三、口四、意三,共十业。因其有善、恶之别,故分别称之为十善业或者十恶业。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讲:
“不杀断偷盗,不作诸邪行,
断妄言两舌,恶语无义语。
无贪心嗔心,悉断诸邪见,
此谓十善道,反此即十恶。”
身体的第一个恶业就是杀生,断除杀生就是第一个善业;第二个恶业即偷盗,从此不再偷盗就是第二个善业;第三个恶业即邪淫,从此断除(在家人断除邪淫,出家人断除一切淫行)就是第三个善业。这是有关身体的三恶业、三善业。
口业有四:一是妄言,即说谎话,主要是指“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装神弄鬼,欺骗众生。其实未来之事,除了佛菩萨或者真正有神通的人之外,无法了知。但是,过去的事,尤其是当下的事,是比较容易了解的。
因为人的面孔,就像电视的屏幕一样,能够显现出你当下的状况。同样一个人,当他是总统的女婿的时候,和当他变成监牢里的囚犯的时候,其面孔长相虽然没变,但若细看的话,他的气色肯定是不同的。因为人的气色受其心情所左右,心情不一样,透射出来的气色就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面孔,你可以断定,这个人脾气不太好;这个人很贪财;这个人很愚昧;这个人很聪明;或者这个人很慈悲;这个人有雄心大志等等,一看就能看得出来。通过面相,既可以看出他当下怎么样,也可以判断出他以后往哪个方向走。大多数人,只要你跟他聊几句话,马上就能知道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人、对事的态度等等,因此即可判断出此人将来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有人就据此编造一些神乎其神的东西混入其中,真假难辨,就变成了有一定准确率的妄言。
第二是两舌,即挑拨离间,当甲说乙,当乙说甲,使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
第三是恶语,即说话难听,出口伤人,让人不愉快,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第四是绮语,即无意义语,大家在一起说一些容易让人生起贪、嗔、痴之心的无聊话题,这叫无义语。
所以妄言、两舌、恶语、绮语这四个是口里一定不能说的四恶业。反之,要学会:第一,要说实话、真话;第二,要学会说有益于团结的话;第三,说话态度要好,让人容易接受;第四,不要说对己、对他都没有实际意义,却容易使人生起贪、嗔、痴的话。这样就变成了口的四善业。
有人说:“我这人就是这么直,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还以为这是自己的优点,其实错了。你为什么对人家不直言赞美,反要直言伤人呢?难道此人没有一点儿优点吗?绝对不可能!因为你只观察别人的缺点,而没有实事求是地观察别人的优点,所以你看到的对方就都是缺点,故而你的直言只有恶口,而没有赞扬,这很不好。你可以说直言,但是这种直言最好不是让他人感到难受的直言,而是让他人高兴的直言。比如说,你明明知道这个和尚学问不怎么样,你却跟他说“你学问渊博”,那当然是妄言了。可这个和尚学问虽然不怎么样,可是他的品德很好,那么你就可以不提学问的事,而直言:“你这个人品德非常好,很宽容。”这也是实事求是的话,对方听了也会很高兴,对双方都有利。之所以你只看见他的学问不好,却看不见人家的品德好,说明你有片面性的毛病,应该改。
一般地说,你看别人的缺点越多,说明你自己的缺点越多,反之亦然。当你经常用挑剔别人缺点的眼光来看人的时候,你的缺点将会越来越多;反之,当你常用随喜别人优点之心来观察别人的时候,你的优点也将会越来越多。所以,对自己要多观察缺点,对别人则要多观察优点,而非反之。比如说,佛菩萨怎能不知道谁有缺点?但他们从不会去挑剔这个,埋怨那个,只会用很多的善巧、方便来引导每一个人弃恶向善。这才是智者之所为。
意业有三:贪心、嗔心与邪见。此处所指的贪心并非一般的贪,主要是指内心深处生起夺他人所爱的这种贪心。此处所说的嗔心,跟一般的嗔恨心也不太一样,主要是指念想伤害他人之心。所谓邪见就是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前世和来世,不相信上师、三宝。
所说的十恶当中,其余的什么恶都好对治,唯有一个最可怕的、几乎无药可救的就是邪见。人一旦起了邪见之后,基本上是无药可救了,除非他自己放弃邪见。因为一旦产生了邪见之后,你给他讲多么正确、多么深刻的道理也没用,他什么都听不进去。除此邪见之外,多么恶劣的人都好改变。
比如,我有一个弟子,曾经是一个大坏人,打架、吸毒等什么坏事都干。一般来说,堕落到这种程度,几乎是无可救药的了。可我为什么有信心救他?因为我发现这个人有一个好处,对上师、对佛宝、法宝、僧宝深信不疑。另外,此人虽然由于周围环境的原因学坏了,但其心中仍有良知和正义感,他还能分清谁害我、谁爱我。所以我就运用多种方式教育他:或者用让他难以忍受的语言刺激他;或者用温暖的语言安慰他、引导他;或者用激将法来激发他;终于使他变得自觉无地自容,痛哭失声!他真的改了,现在非常不错。如果他在堕落的基础上,再持邪见的话,那我半点儿办法也没有了。之所以我能救得了他,让他变成好人,因为他还没有灭掉良知,能听得进去好话、真话。开始给他讲道理的时候他就哭,将自己的头碰到地上,狠狠地哭,我就感觉,这个人还是有救的,果然真的有救了。
事实又一次告诉我,最可怕的是邪见。诸位居士们,千万不要产生邪见,不然的话,这世上就没有什么东西可救了。释迦牟尼佛如此大慈、大悲、大智慧,也没有救得了提婆达多、善星比丘等等,就是因为他们有邪见。
己二、彼之果报
现在讲黑白业的果报。先讲十恶的果报。
“杀生短寿报”:无论是杀人,还是杀其它动物,凡是杀生者,都会短寿。今生如此,来世会更短。
“逼恼遭多损”:你伤害他人的利益了,老是逼恼他人,你就会常常遇到他人所逼、万般无奈的苦恼。
“偷盗财匮乏”:用卑鄙的手段获取不应得到的财富,你越这么做,就会越穷。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毫不费力地得到许多财富,那是他前世所作的布施的功德。很多人之所以一生当中拼命努力却仍感匮乏,就是因为他前世过于吝啬,或者偷、抢所致。
“邪行境多怨”:如果你邪淫的话,连自己的孩子与妻子或丈夫都会变成敌人。会有很多敌人,会经常遇到问题。很多家庭发生不幸之事,多半是由其前世多犯邪行所致。
“妄语遭诽谤”:装神弄鬼、妄言惑众者,必会多遭毁谤。
“两舌亲眷离”:经常对他人进行挑拨离间的人,自己很难找到忠诚的朋友,甚至自己最亲的人,也会离弃而去。
“恶口闻不悦”:你若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他人岂肯善罢甘休?他可能会用更难听的语言来回敬你,你说他像猪,他肯定要说你像狗,那就麻烦了。寂天菩萨说:“人人都希望得到快乐,但由于其方法失当,故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快乐之因;人人都不想遇到苦恼,但由于其不懂脱离苦恼的方法,反而招来了更多的苦恼。”为了显示自己厉害而多犯恶口,结果使自己变得更差、更糟糕,人见人厌,经常招致“闻不悦”,即经常听到很多难听的话。
“绮语他不信”:经常海阔天空、废话连篇的人,到头来谁也不会相信他的话,这叫“他不信”。
“贪心害所求”:只要你贪欲大,常夺他人之所爱,那么必将招致他人夺你所爱,愈贪愈失,倍增烦恼。
“嗔心受惊怖”:你若心生嗔恨,伤害他人,别人一定会变本加厉地奉还于你,十年、二十年都不会忘记。故而你会常受惊恐,遭受更大的伤害。
“邪见恶见报”:邪见者,必将遭受无可救药的恶见之报。
“饮酒心智乱”:酗酒者必然心智混乱,行为失控,该说不该说的、该做不该做的,全都搞得一塌糊涂,伤身坑人,醒后悔之莫及!
“不施故贫乏”:舍不得作供养,舍不得作布施,舍不得付出的人,他未来的前途只有一个,只会越来越穷,今生乃至来世都不会富有。
“邪命遭他诳”:邪命,即用谄媚奉承等方式谋取私利,骗人钱财。你这么骗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骗你。
“骄恣种下劣”:所谓骄恣,就是仗恃自己种族高贵、位高权显、博学多才、美丽庄严、年富力强、财大气粗等等,而骄慢自恣,盛气凌人。人一旦生起了骄恣之心,他的发展就已经到达山顶了。这就意味着,下一步无论你往东南西北哪一个方向走,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下坡,决不会再提高。所以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在低处,不要生起慢心、骄态,否则将变成种性下劣,人人都瞧不起,人人都厌烦的人。
“嫉妒少威德”:一般嫉妒心强的人,越嫉妒别人,他自己的威望就会越来越下降,故说少威德。
“嗔恶形色丑”:经常发脾气,经常愤怒的人,其形貌将会变得越来越丑。如果你想形貌美丽,青春常驻,就千万不要生气。一般人不知道美与丑的根源何在,其实美与丑的根源就在自己内心,而绝对不在于肤色,更不在于型态。如果你内心中没有贪心、嗔心、痴心,没有自私、我慢、执着、狂热、嫉妒、顽固、疑心,而充满了慈悲心、智慧心、德能心、宽容心、包容心、喜悦心,那你这个人,无论是什么样的肤色、什么样的外形、多大的年纪,或者哪怕是残疾人等等,都会讨大家的喜欢。为什么?因为与你接触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反而会增加乐趣。而爱发脾气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决不会像心态好的人那样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有些人之所以一生下来就特别丑…
《三主要道(夏坝仁波切 教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