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其實這是爲了不讓他造更多的惡業,既毀了自己,也害了他人。所以說菩薩和凡夫是不一樣的。漢地寺廟裏一般都有四大天王,凶猛地守門衛戶,其實他們也是菩薩,他們的憤怒和我們凡夫的嗔恨是兩碼事,與慈眉善目的菩薩相比,不過是不同的顯現而已。
雖然有無數的業,但是,可以將其歸類爲叁部分,即身叁、口四、意叁,共十業。因其有善、惡之別,故分別稱之爲十善業或者十惡業。龍樹菩薩在《寶鬘論》中講:
“不殺斷偷盜,不作諸邪行,
斷妄言兩舌,惡語無義語。
無貪心嗔心,悉斷諸邪見,
此謂十善道,反此即十惡。”
身體的第一個惡業就是殺生,斷除殺生就是第一個善業;第二個惡業即偷盜,從此不再偷盜就是第二個善業;第叁個惡業即邪淫,從此斷除(在家人斷除邪淫,出家人斷除一切淫行)就是第叁個善業。這是有關身體的叁惡業、叁善業。
口業有四:一是妄言,即說謊話,主要是指“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裝神弄鬼,欺騙衆生。其實未來之事,除了佛菩薩或者真正有神通的人之外,無法了知。但是,過去的事,尤其是當下的事,是比較容易了解的。
因爲人的面孔,就像電視的屏幕一樣,能夠顯現出你當下的狀況。同樣一個人,當他是總統的女婿的時候,和當他變成監牢裏的囚犯的時候,其面孔長相雖然沒變,但若細看的話,他的氣色肯定是不同的。因爲人的氣色受其心情所左右,心情不一樣,透射出來的氣色就不同。因此,根據不同的面孔,你可以斷定,這個人脾氣不太好;這個人很貪財;這個人很愚昧;這個人很聰明;或者這個人很慈悲;這個人有雄心大志等等,一看就能看得出來。通過面相,既可以看出他當下怎麼樣,也可以判斷出他以後往哪個方向走。大多數人,只要你跟他聊幾句話,馬上就能知道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他對人、對事的態度等等,因此即可判斷出此人將來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麻煩。有人就據此編造一些神乎其神的東西混入其中,真假難辨,就變成了有一定准確率的妄言。
第二是兩舌,即挑撥離間,當甲說乙,當乙說甲,使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
第叁是惡語,即說話難聽,出口傷人,讓人不愉快,傷害他人的自尊心。
第四是绮語,即無意義語,大家在一起說一些容易讓人生起貪、嗔、癡之心的無聊話題,這叫無義語。
所以妄言、兩舌、惡語、绮語這四個是口裏一定不能說的四惡業。反之,要學會:第一,要說實話、真話;第二,要學會說有益于團結的話;第叁,說話態度要好,讓人容易接受;第四,不要說對己、對他都沒有實際意義,卻容易使人生起貪、嗔、癡的話。這樣就變成了口的四善業。
有人說:“我這人就是這麼直,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他還以爲這是自己的優點,其實錯了。你爲什麼對人家不直言贊美,反要直言傷人呢?難道此人沒有一點兒優點嗎?絕對不可能!因爲你只觀察別人的缺點,而沒有實事求是地觀察別人的優點,所以你看到的對方就都是缺點,故而你的直言只有惡口,而沒有贊揚,這很不好。你可以說直言,但是這種直言最好不是讓他人感到難受的直言,而是讓他人高興的直言。比如說,你明明知道這個和尚學問不怎麼樣,你卻跟他說“你學問淵博”,那當然是妄言了。可這個和尚學問雖然不怎麼樣,可是他的品德很好,那麼你就可以不提學問的事,而直言:“你這個人品德非常好,很寬容。”這也是實事求是的話,對方聽了也會很高興,對雙方都有利。之所以你只看見他的學問不好,卻看不見人家的品德好,說明你有片面性的毛病,應該改。
一般地說,你看別人的缺點越多,說明你自己的缺點越多,反之亦然。當你經常用挑剔別人缺點的眼光來看人的時候,你的缺點將會越來越多;反之,當你常用隨喜別人優點之心來觀察別人的時候,你的優點也將會越來越多。所以,對自己要多觀察缺點,對別人則要多觀察優點,而非反之。比如說,佛菩薩怎能不知道誰有缺點?但他們從不會去挑剔這個,埋怨那個,只會用很多的善巧、方便來引導每一個人棄惡向善。這才是智者之所爲。
意業有叁:貪心、嗔心與邪見。此處所指的貪心並非一般的貪,主要是指內心深處生起奪他人所愛的這種貪心。此處所說的嗔心,跟一般的嗔恨心也不太一樣,主要是指念想傷害他人之心。所謂邪見就是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前世和來世,不相信上師、叁寶。
所說的十惡當中,其余的什麼惡都好對治,唯有一個最可怕的、幾乎無藥可救的就是邪見。人一旦起了邪見之後,基本上是無藥可救了,除非他自己放棄邪見。因爲一旦産生了邪見之後,你給他講多麼正確、多麼深刻的道理也沒用,他什麼都聽不進去。除此邪見之外,多麼惡劣的人都好改變。
比如,我有一個弟子,曾經是一個大壞人,打架、吸毒等什麼壞事都幹。一般來說,墮落到這種程度,幾乎是無可救藥的了。可我爲什麼有信心救他?因爲我發現這個人有一個好處,對上師、對佛寶、法寶、僧寶深信不疑。另外,此人雖然由于周圍環境的原因學壞了,但其心中仍有良知和正義感,他還能分清誰害我、誰愛我。所以我就運用多種方式教育他:或者用讓他難以忍受的語言刺激他;或者用溫暖的語言安慰他、引導他;或者用激將法來激發他;終于使他變得自覺無地自容,痛哭失聲!他真的改了,現在非常不錯。如果他在墮落的基礎上,再持邪見的話,那我半點兒辦法也沒有了。之所以我能救得了他,讓他變成好人,因爲他還沒有滅掉良知,能聽得進去好話、真話。開始給他講道理的時候他就哭,將自己的頭碰到地上,狠狠地哭,我就感覺,這個人還是有救的,果然真的有救了。
事實又一次告訴我,最可怕的是邪見。諸位居士們,千萬不要産生邪見,不然的話,這世上就沒有什麼東西可救了。釋迦牟尼佛如此大慈、大悲、大智慧,也沒有救得了提婆達多、善星比丘等等,就是因爲他們有邪見。
己二、彼之果報
現在講黑白業的果報。先講十惡的果報。
“殺生短壽報”:無論是殺人,還是殺其它動物,凡是殺生者,都會短壽。今生如此,來世會更短。
“逼惱遭多損”:你傷害他人的利益了,老是逼惱他人,你就會常常遇到他人所逼、萬般無奈的苦惱。
“偷盜財匮乏”:用卑鄙的手段獲取不應得到的財富,你越這麼做,就會越窮。很多人之所以能夠毫不費力地得到許多財富,那是他前世所作的布施的功德。很多人之所以一生當中拼命努力卻仍感匮乏,就是因爲他前世過于吝啬,或者偷、搶所致。
“邪行境多怨”:如果你邪淫的話,連自己的孩子與妻子或丈夫都會變成敵人。會有很多敵人,會經常遇到問題。很多家庭發生不幸之事,多半是由其前世多犯邪行所致。
“妄語遭誹謗”:裝神弄鬼、妄言惑衆者,必會多遭毀謗。
“兩舌親眷離”:經常對他人進行挑撥離間的人,自己很難找到忠誠的朋友,甚至自己最親的人,也會離棄而去。
“惡口聞不悅”:你若傷害他人的自尊心,他人豈肯善罷甘休?他可能會用更難聽的語言來回敬你,你說他像豬,他肯定要說你像狗,那就麻煩了。寂天菩薩說:“人人都希望得到快樂,但由于其方法失當,故親手毀掉了自己的快樂之因;人人都不想遇到苦惱,但由于其不懂脫離苦惱的方法,反而招來了更多的苦惱。”爲了顯示自己厲害而多犯惡口,結果使自己變得更差、更糟糕,人見人厭,經常招致“聞不悅”,即經常聽到很多難聽的話。
“绮語他不信”:經常海闊天空、廢話連篇的人,到頭來誰也不會相信他的話,這叫“他不信”。
“貪心害所求”:只要你貪欲大,常奪他人之所愛,那麼必將招致他人奪你所愛,愈貪愈失,倍增煩惱。
“嗔心受驚怖”:你若心生嗔恨,傷害他人,別人一定會變本加厲地奉還于你,十年、二十年都不會忘記。故而你會常受驚恐,遭受更大的傷害。
“邪見惡見報”:邪見者,必將遭受無可救藥的惡見之報。
“飲酒心智亂”:酗酒者必然心智混亂,行爲失控,該說不該說的、該做不該做的,全都搞得一塌糊塗,傷身坑人,醒後悔之莫及!
“不施故貧乏”:舍不得作供養,舍不得作布施,舍不得付出的人,他未來的前途只有一個,只會越來越窮,今生乃至來世都不會富有。
“邪命遭他诳”:邪命,即用谄媚奉承等方式謀取私利,騙人錢財。你這麼騙別人,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騙你。
“驕恣種下劣”:所謂驕恣,就是仗恃自己種族高貴、位高權顯、博學多才、美麗莊嚴、年富力強、財大氣粗等等,而驕慢自恣,盛氣淩人。人一旦生起了驕恣之心,他的發展就已經到達山頂了。這就意味著,下一步無論你往東南西北哪一個方向走,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下坡,決不會再提高。所以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在低處,不要生起慢心、驕態,否則將變成種性下劣,人人都瞧不起,人人都厭煩的人。
“嫉妒少威德”:一般嫉妒心強的人,越嫉妒別人,他自己的威望就會越來越下降,故說少威德。
“嗔惡形色醜”:經常發脾氣,經常憤怒的人,其形貌將會變得越來越醜。如果你想形貌美麗,青春常駐,就千萬不要生氣。一般人不知道美與醜的根源何在,其實美與醜的根源就在自己內心,而絕對不在于膚色,更不在于型態。如果你內心中沒有貪心、嗔心、癡心,沒有自私、我慢、執著、狂熱、嫉妒、頑固、疑心,而充滿了慈悲心、智慧心、德能心、寬容心、包容心、喜悅心,那你這個人,無論是什麼樣的膚色、什麼樣的外形、多大的年紀,或者哪怕是殘疾人等等,都會討大家的喜歡。爲什麼?因爲與你接觸沒有那麼多的煩惱,反而會增加樂趣。而愛發脾氣的人,一看就能看出來,決不會像心態好的人那樣慈眉善目,和藹可親。有些人之所以一生下來就特別醜…
《叁主要道(夏壩仁波切 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