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什麼要學佛呢(夏壩仁波切)▪P5

  ..續本文上一頁行爲和言談舉止非常的規範和完美,沒有缺點和漏洞。因此,有了菩薩戒――十八根本戒或者二十八根本戒或者四十五墮戒等等的話,不僅僅是行爲和言談舉止,包括心裏的動念在內都會非常的清淨、完美、規範。戒不是用來捆綁自己的,而是用來莊嚴自己的。所以說讓我感到非常的莊嚴。

  那麼這個戒是以什麼樣的方法來規範自己起心動念、行爲和言談舉止呢?無論是別解脫戒、還是菩薩戒、還是密宗戒,它們都是通過約束的方法來讓你規範行爲、言談舉止和心裏的動念。實際上就像調伏一匹野馬一樣,首先通過用繩子來把它的四肢全部綁緊,然後再由許多人來抓住它,調伏它。同樣,咱們這種淘氣的心現在也是非常的野,需要調伏它。那用什麼方法來調伏它呢?就是用戒律的方法來調伏它。只有通過戒律,才能馴好咱們這個心馬,才能夠讓行爲、言談舉止、起心動念達到完美 ,這就是第一步―——戒。

  那麼只要有戒就行了麼?不,還要有定。

  究竟的快樂方法之二:修定學

  定學,實際上就是很多經典裏面所說的心學,是叁學——戒學、心學、慧學的一種。因爲禅定這個概念比較小,如果你要說定的話,一定要說修的內容爲定,不能說禅定那種簡單的定,說心的話就更恰當了。在《入菩薩行論》中就說的是戒學、心學。

  那麼這是什麼呢?這是修心的方法,如果沒有這種修心的方法,你要永遠約束自己是絕對不可能的。那怎麼辦呢?若要讓自己主動約束自己,從被動的約束行爲言談舉止和念頭,變成爲主動的約束行爲言談舉止和念頭,這就要靠心學或者定學。如何做呢?一般心學或者定學分兩個部分:一個是觀察修,還有一個叫定修。

  什麼叫觀察修呢?不用把自己的心放在某一處、一心不動,不要這樣,可以去思考,但是思考的目的是圍繞在如何改變某一種內心的習性,這就叫觀察修。比如說咱們修的第一步就是親近善知識,就是拜上師。爲什麼要拜師父呢?要是沒有老師來教導你、引導你,你怎能從一個凡夫俗子最終達到智慧、慈悲和德能都圓滿的無上菩提殊勝果位呢?是不可能的。這要有非常複雜及有次第的系列修行才能達到。所以說必須要有引路人,這就是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之理按照菩提道第廣論來說,有如下幾點:

  1、所親近的對象――善知識應具備的德相;

  2、親近者——弟子應具備的條件;

  3、親近善知識的勝利功德;

  4、不親近善知識或不如法親近善知識的過患;

  5、心裏如何親近善知識;

  6、行爲如何親近善知識;

  大概總共有此六個部分。

  然而《掌中解脫》中用四個方面來講:

  1、親近善于知識的勝利功德;

  2、不親近善知識的過患;

  3、心裏如何親近善知識;

  4、身體的行爲如何親近善知識;

  這個問題在《學佛爲什麼要拜師》這個光盤當中我已經講過了,在這裏不再多加闡述了。

  總之,這種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宗喀巴大師說,一切修道之根本是如何修親近善知識之理。說是一切修道的根本中的這個“根本”兩個字非常重要,要是沒有善知識的引導,修任何一個法都不可能得到任何一個成就,所以說學佛者必須拜師。沒有師父或沒有如法的親近善知識,不會得到任何一個功德及增長。

  然後就要修暇滿人身難得,要知道現在咱們得到的人身就有“八暇十滿”這麼好的條件。然後,咱們要充分要了解咱們人身的無比價值,並能夠充分發揮具有無限作用的人身價值。然後要明白人身雖是無價之寶,可是他很短暫,隨時都有可能失去生命,因此要取“大義”。這個暇滿人生難得之法,將來我也會講怎樣才能做到。人生有意義就如這樣所說。

  然後,要修習生命無常,叁惡道的痛苦,以及皈依叁寶。因爲你沒有生起怖畏叁惡道痛苦之心的話,你不可能真正的皈依叁寶,所以說要觀叁惡道的苦,它是生起皈依心的最根本的因。

  那爲什麼要皈依?皈依誰?如何皈依?以及皈依之後的學處等等,以後我會詳細講到的。若修好了這個叁皈依後,若不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業報之心的話,你仍然不明白爲什麼會墮落叁惡道,爲什麼會投生到叁善道,有什麼辦法讓我們免去叁惡道的痛苦,讓我得到叁善道,來得到人天之快樂——榮華富貴幸福等等,以及如何才能得到的方法。所以說,我將來也會專門講一講因果報應。

  爲什麼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呢?就有業果這樣一個內容,通過學習你就可以詳細明白善惡的因果報應,以及讓自己多得到一個善報、少得到一個惡報的一種方法。

  然後要修六道輪回的苦,我們通過叁苦、六苦、八苦來認識六道輪回的苦。佛教爲什麼說輪回是苦海呢?剛才我已經講到了一些簡單的道理,更深刻的要在心中體悟才可以明白。

  那麼完了之後你要學會十二緣起支。什麼叫十二緣起支呢?一個人爲什麼會死了之後進入中有?中有之後爲什麼有投生?投生之後爲什麼會老死?這要學習從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樣的十二緣起的順轉和逆轉之理。 一旦明白了這個之後,你就會明白我們人從哪裏來、將往哪裏去,你就明白這個道理了。這個將來我也會非常詳細的闡述。

  然後要學菩提心 ,通過七支因果和自他相換的菩提心這兩種方法來修菩提心。

  然後要修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到禅定波羅蜜之前的,智慧波羅蜜以下的部分。這些都是屬于觀察修。到了禅定波羅密的時候,就是定修了。因爲這個時候他就不允許轉動,必須要一心不動修禅定,直到通過九住心的修法,得到身安樂、心、安樂的這種真正的“奢摩他”爲止。有了這樣的奢摩他之後呢,你要修這個智慧波羅蜜,智慧波羅蜜就要修萬法自性皆空。只是性空和禅定結合起來才能破除我執和法執。要證悟座上如空似的性空正見和座下如夢幻似的性空正見等等。因此你要通達因爲緣起就皆空,因爲是皆空的所以說它才是緣起的這個道理。

  正如龍樹菩薩所說:

  衆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空

  亦爲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他就這樣說的。所以說你才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究竟的快樂方法之叁:修慧學

  那麼慧是什麼呢?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六波羅蜜當中智慧波羅蜜的部分,那就是慧了。因爲有智慧波羅蜜才能破除一切“我執”和“法執”,這個智慧波羅蜜具體認識我執和法執,從而加以破除。破除我執法執後的這種萬法皆空的狀態還需要由奢摩他來安住,這就是說止觀雙運的修法,也就是這裏面的所說的慧學。因爲你光有定學,雖然你的意識形態會達到安住一處,但你還沒有明白萬事萬物的真正本來的面貌。只有通過智慧來觀察,你才會明白一切萬事萬物的自性皆空和現象妙有的這種真正的本來面貌。所以說他才會真正通達“性空假有”,或者如僧肇法師所說的“性空假有”,或者就是咱們通常中觀派所說的“性空妙有”之理。由此你可以徹底消除一切所知障和煩惱障,鏟除一切我執和法執,證得我剛才所說的這種涅槃清淨的滅果——永久的快樂,這就是說佛陀說趨入道。

  修持和弘揚佛法的偉大之處

  苦、集、滅、道,我已經簡單的闡述了,佛教爲什麼能減輕痛苦?爲什麼能增長快樂?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這些,比如說智慧波羅密蜜來破我執和法執,雖然暫時達不到這種很高的境界,但哪怕能破掉一點點,也會破除世間的這種迷惑,或者迷住或者執著,或者在乎的這種心態,因此做人就輕松多了。

  看問題若要看得穩、看的廣、要高瞻遠矚啊,所以說佛教裏面所說的這些法,我剛才說了,它不是說這是隨便的,僅僅因爲是佛說的所以就說它是對的,不是的。因爲事物它的本身的原理就這樣,所以說我才這樣說的。因此說佛教的真理,確實是完美的哲學和人生的哲理,具有這樣法的佛陀菩薩或者能弘揚這樣佛法的佛陀菩薩真是非常非常的偉大。寂天菩薩他說過這麼一句話:

  若人匮乏安樂具具足衆多痛苦事

  誰以諸樂令滿足而爲斷除諸苦痛

  愚癡暗昧能遣除如此善心何能匹

  如斯善友何可得如斯福德何能及

  就是這樣說的,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萬物生靈,你們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麼?他最需要就是快樂,他最缺乏的也就是快樂,即使是具有家産萬貫、榮華富貴和名聲地位的權力擁有者,他所欠缺的也是內心的快樂,內心的平靜,內心的好受。

  街道上要飯的乞丐、整天幹活的這些老百姓以及工人,他們最需要的也是快樂,最匮乏、最欠缺的也就是快樂,包括萬物生靈當中蒼蠅蚊子在內的一切衆生,整天不停的奔波他們最欠缺的是什麼?還是快樂,它們最需要的也是快樂。

  那麼,即使是具有權力、名聲、地位以及榮華富貴的這種富翁或者這種上層人物,他最多的又是什麼呢?憂愁、煩惱和痛苦和傷心。街道上要飯的乞丐,天天拼命幹活的平民百姓以及中層人等,上上下下全世界的所有的人,他們心中最多的也是憂愁,最多的是難受、最多的就是擔心,最多的就是傷心和煩惱心。天下一切萬物生靈包括蒼蠅蚊子在內,在不斷地奔波的這一切蒼生,他們最多的就是恐懼、痛苦、憂傷和災難。

  既然如此,有誰能夠(帶領)這些欠缺快樂,有許多許多痛苦的這些一切天下蒼生,到一個永久快樂及快樂因的這樣的果位當中來,讓他們滿足于快樂,幫他們斷除一切痛苦以及痛苦的來源的煩惱和業力呢?

  能做到這些的人,你說天下哪有比這個人更爲偉大的呢?哪有比這樣的人更爲應該尊重的呢?哪有比這個人更爲有恩德之人呢?他才是真正的恩公啊!

  而且他不但能消除痛苦,還能將一切痛苦來源——愚癡和暗昧之心從咱們的心裏面遣除,讓咱們得到一個光明的智慧,誰能做到這個,他才是我們真正的所崇拜的對象、頂禮的對象、磕頭的對象,磕十萬百萬千萬個頭都在所不惜。

  平常人們說我幫幫你、你幫幫我,也算是好心人,但要幫天下一切萬物生靈的這種心,誰有呢?你們說,還有比這個更爲善的人嗎?咱們說朋友呀,因爲是朋友,所以可以幫我們排憂解難,他排的憂不過只是一次的憂,解的難只不過是小小的一次的難而已。而讓你從根本上明白痛苦以及痛苦的真正的根源,讓你徹底破除一切痛苦以及痛苦的來源這樣的朋友,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朋友,那還有比這個更爲親近的朋友嗎?沒有。沒有比這個親近。

  若誰能做到這一點:拿一點錢來做一些供養,做一些布施,解救幾十個、幾百個貪困戶,我們都說他是善人。如果讓天下一切衆生得到永久的快樂,造這樣的福報,有比這個還大的福德者嗎?沒有。他是誰呀?他就是咱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他就是咱們佛教當中,二千五百年以來的曆代的這些高僧大德啊!

  他們專門犧牲自己的一切來研究這一項、觀察這一項,一再的去強調和宣揚這一項,並且自己充實的這項事業。因此,他們才是我們真正應五體投地所頂禮、所皈依之處。

  所以說,我們爲什麼要皈依叁寶?爲什麼要學佛?因爲它能讓咱們明白一個通達快樂的道路,通達智慧的道路,通達慈悲的道路,讓我們走上一條從此結束一切痛苦和煩惱到達永久安樂的彼岸的一個道路。如果我們不去親近他,不去皈依他,不學他的法,就好比是一個快餓死的人,給它許多美食讓他隨意享用,但他卻苦苦的等待餓死而不吃一樣,沒有比這個人愚昧的了。

  所以我今天講《爲什麼要學佛呢?》。這個道理比較簡單的這麼講了,以後大家要不斷地去看佛教正規的經典,佛教正規的論典,因爲我覺得佛教的叁藏經典,那是無價之寶的如意寶藏的寶庫,其中的妙樂是享不盡的,其中的受用是用不盡的 。

  今天我說這些話,願能夠聽到我的這個法的、能知道我所說的道理的所有的人,願你們遠離一切內心的憂愁、煩惱、痛苦和外在身體的一切災難、魔障等等,願你們永久的快樂,現前具備福、祿、壽以及具備一切修煉佛法的順緣,消除一切修煉佛法的惡緣,能夠家庭幸福美滿、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爲什麼要學佛呢(夏壩仁波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