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什麼叫無明?
答:“無明”煩惱的別名;指于法無所明了。“明”是智慧、學識。因此,“無明”的語意就是無智。此外,有將一切煩惱通稱爲無明;或將迷于真如本際之理,特稱爲無明;或將不能明了抉擇、解了諸法事理的煩惱,稱爲無明(即癡、煩惱)。
吉藏《法華經疏》卷八,立通別二途,就通義而言,一切煩惱皆有闇惑迷理之義;就別義而言,無明煩惱迷于本際,集起生死。天臺宗主張:天臺宗以無明爲叁惑之一,指迷于非有非空之理而障中道之惑。叁惑爲空、假、中叁觀所破,即以空觀斷見思,以假觀斷塵沙,以中觀斷無明。若配于五十二位,初信斷見惑,二信至七信之間斷思惑,最後之叁信盡塵沙,初住以上斷無明。又,無明分爲四十二品;在等覺之後心,妙覺智現前而斷盡者,稱爲元品無明、無始無明或最後品無明。然此系傍附于別教所作之大略分別;若實論斷證,則是叁惑同體,叁觀一心,前後無有次第。如《摩诃止觀》卷六雲(大正46·80b)︰“就文字論,乃當如此,意則不然。見思即是無明,無明即是法性,見思破即是無明破,無明破即是見法性。”《止觀輔行傳弘決》承此意雲(大正46·347b)︰“若論元意,一見一思無非法界,不同次第,(中略)若從文說,見思障真,無明障中;若從意說,見思之外,無別無明。無明體性既即法性,當知見思亦即法性。”由此乃可知叁惑同體、叁惑同斷之旨。因此,別圓二教雖同斷叁惑,但別教以叁惑之體不相即,圓教以叁惑同體,而有粗、中、細之別。又,別教以爲叁惑系異時斷,而圓教則認爲叁惑系同時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