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有的文明都是靠這張嘴說出來的,所有知識都是老師的嘴教我們的:其實,整個世界都是這張嘴說出來的。如果從因果的道理去看,去思維一下,就能明白這個道理。你講一句話,就要爲這句話負責,你不想負責,你的真心會去負責,這就是麻煩所在。我們都有真心,你講了這句話後,你的真心就會把它收在阿賴耶識裏,也就是八識田中,等因緣成熟了,這句話就起作用了。每一句話都會起作用,因爲有因就有果,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
假如你今天見到某個人,說這個人真討厭,你講了這句話後,以後因緣成熟了,你就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讓那個人討厭,你說可怕不可怕?因爲你這一期的生命,是因前世臨終的一念,這一期就來做了一世的人,就因爲一個念頭。因種在那裏,緣一旦成熟,産生的果報卻是你的一生,是你的一個世界。所以你看到一個乞丐說:“這個人真討厭!”你以後就有一輩子會讓這個乞丐討厭一輩子,一個要飯的人都討厭你一輩子,你看你是什麼人啊?這個口業千萬不要造!而且還有更嚴重的,你說了這個人討厭,別人以後就會說你的壞話,還不止是別人心裏討厭你,他們嘴巴也會說你、誹謗你,討厭你一輩子,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佛告訴我們:華藏世界是重重無盡的,每一個念頭生出來就是你的一個生命。你現在念頭生起來的時候是生,念頭停下來的時候就是死,所以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生死。現在一個生死的念頭是因,將來感召的結果就是一輩子,從生到死。所以佛經裏面告訴我們:淨念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消滅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當你的嘴巴在講閑話時,講一句就要造一個口業,這一個口業會感召來生一個生死,那這一生當中又要造多少個生死啊!你現在還沒有了生死,所以現在要趕緊念“阿彌陀佛”,把你原本打妄想、講閑話的心念轉化過來,隨即生死就沒有了,這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的因,在當下就被你消滅了。我們千萬不要擔心說“啊呀!我念佛時心亂”,其實你嘴巴能念也都是有功德的,所以在口業上一定要稱贊如來。
念佛比贊歎佛的功德還大,當然也要看你從哪個角度去說。如果一個人不信佛,他不懂得如何用功念佛,你只管自己念佛而不告訴他,這就只是你一個人修行;你告訴他了,他也知道念佛了,也懂得怎麼把握自己的口業了,那麼就會有好多人和你一起修行。我們一個人修行不如和大家一起修,這樣功德也會更大,佛陀就是這樣教我們的,光明普照嘛。
廣義的稱贊如來,還包括我們講話要學會不但不講是非,連無意義的話、世間一些開玩笑的話都不講,因爲這些話對你了生死,對你念佛,對你增長智慧和慈悲毫無意義。把握口業的關,叫稱贊如來。如果落實在修行上,就是講佛所教導的、一切能夠使我們身心健康的話,簡單地說,就是說好話。
當然說好話不是指從不罵人,如果這個人你罵他了,他會改善,你不罵他,他不改善,你保證罵他能讓他改善,那你罵他的話也是好話。就像父母親罵孩子,孩子聽話了。有時候師父話講得很重,把弟子講得很慚愧,然後弟子馬上就改過來了。所以有些居士跑過來說:“師父啊,你就罵我兩句吧!”這時候你罵他,他真能改,你不罵他呢,他好像覺得自己也挺好的,沒什麼錯誤,那就要嚴厲地罵他,他就知道改了,這樣罵他反而是好事。所以講好話是指說對他人有利的話,這就是“歎佛”,贊歎的歎,也就是贊歎佛陀的功德。
不得不承認,我們做不到稱贊如來。真正的稱贊如來,就是你講的話一定是對衆生有利的。你看看你現在講的話對衆生有沒有利益?那怕是衆生煩惱起來了,你安慰他一句,這就是對他有利。你自己煩惱了,也安慰自己說“沒關系,慢慢來,這是我的錯,對不起”,這也是能夠改變自己的。所以一切佛經所說的道理,我們可以去講,假如佛經裏面沒有告訴我們怎麼去說,我們就不要去造這個口業。而真正把佛法落實在我們口業的修行上,就是要“無意語言休著口,不關己事少當頭”,也就是說,沒有利益的語言不要放在嘴巴上,特別是講是非傷害、誹謗別人,或者講一些無聊的話,或者講一些唧唧歪歪的、不痛不癢的、沒有意義的話。包括對自己的親人、子女都不要講負面的話,讓別人傷心的話更不要講。如果有人做錯事情了,進而會傷害到別人了,你爲了他不要傷害別人,你可以告訴他這樣做是錯的、不應該的,這種話就不是是非而是慈悲。
如果我們嘴巴不會講好話,不會講經,不會告訴別人怎麼修行,不能安慰別人,那麼就先從念佛、誦經開始。
那麼,如何在意業上落實呢?就是第五,叫隨喜功德。“隨喜功德”是淨土法門要點當中的要點。爲什麼我們福德智慧資糧不足,需要集資淨障?那是因爲我們的思想有嚴重的問題。真正懂得淨土叁資糧的人,最能夠受用的就是隨喜功德。
隨喜功德也有兩方面,一個是隨喜功,一個是隨喜德。功德和福德不一樣。福德也是德,有福報、有道德的人大家自然會尊重他;而功德的關鍵是人們內在修行的功夫,有功夫的人表現出來的行爲會受人尊重。因爲他內在有功夫,不起貪、嗔、癡、煩惱,他跟佛法相應,不停地相應;越相應,他的功夫就越深,煩惱就越少。念佛念得越多,心地就越空靈、越自在,智慧就越高,煩惱就會越放得下。所以內在的功夫生起來後,表現出來的外在的、別人能看到的行爲,這就叫功德。
我們懂得“淨土叁資糧”後,真正開始用功念佛,卻念不起來的時候,我們應該觀察在思想上自己有沒有以下兩點。第一就是你對別人的功德、對別人的善業有沒有隨喜的心。凡夫往往會有嫉妒心,看到你的事業發達了,會有人在背後陷害你一下,所以有句俗話說“老鄉見老鄉,背後來一槍”。就是說,他在你面前是你熟悉的好朋友,說不定背著你時就陷害你,這是業障凡夫的行爲。實際上,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敵人,智慧不生煩惱,慈悲沒有敵人。一個真正慈悲的人,他的內心沒有敵人。對于“敵人”的罪業,他只是講出來,告訴他這樣不對,並不是說他是敵人。往往有時候別人講我們兩句不對的地方,我們就覺得他是敵人,實際上他講得對的地方我們應該要接受,如果我們真做錯了,就應該要改正。
有些人心裏不喜歡別人的好事,嘴巴說隨喜,自己卻不去參與,說隨喜好像是面子上的事——往往是指世俗的人情面子。而佛法中真正隨喜功德,是指你只要看到這個人往好的地方發展了,哪怕某一天當你看到他只是拜了一拜佛,在佛前獻了一束花,或者是合了一次掌時,你都很歡喜。很多時候我們對親人、朋友是會有隨喜的,他們在改善了,我們會很高興。當然,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正知見的,看到別人修行進步了,我們都會很高興,別人錯了,走歪路了,我們都很難過,這就是隨喜別人的功德。
在寺院裏當護法或者義工,當我們看到哪個人能力強,能夠做更多的事情,我們千萬不要諷刺或者嫉妒,我們一定要隨喜。他在這個位置上做得很好,我們更要幫助他,你幫助他以後,他有福德,也會幫助你。樂意幫助別人的人,他的心胸是會包容別人的。比如說有個人是你的上司、領導,他做得很好,你不停地幫助他,這樣你的心量就已經把他包容在裏面了。也就是說,你心中的功德已經超過他的功德,超過他有相的功德,這一點很重要。雖然我們在這個位置上不一定很起眼,但是你只要想到現在你已經包容了這一切人的功德,你的心裏就已經包含了一切。
比如說你雖然在深山裏修行,當你看到天下這麼多參與弘法的善知識,或者哪個道場很興旺,你的內心非常地隨喜和包容,其實你就已經具足了這麼大的功德,這是心量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心量的話,以後的修行路上就遇不到善知識,遇不到好的同修,這個因果在修行路上是很關鍵的。你如果看到一個修行人,或者有人在寺院裏爲常住做事,做得很好,你對他産生了嫉妒心,沒有隨喜的心,那麼你以後在修學路上就遇不到好的修行人,遇不到幫助你的人,遇不到好的道場,這樣在修行路上你會障礙重重。因爲凡夫的心對于傲慢、分別、攀比、我執、貪名圖利太習慣了,所以來到寺院裏本來是來求功德的,結果製造了一大堆的煩惱。
這裏的居士林也不容易,這麼多的居士在一起能夠團結合作、沒有是非,這都是有正知正見才能做到的,只要稍有閃失,缺乏正知見,就會産生一大堆的矛盾。如果看到裏面有矛盾、有是非,你們一定要小心。特別是做領導的,只要有是非、有矛盾,這裏面就一定有問題,一定是不遵循佛法的因果的道理了,一定是某個人在內心中産生了貪欲或者是分別心,實際上也可能是串習,就是過去無量劫的習氣、煩惱表現出來了。我們通過共同的努力,通過包容的心,把這些串習、煩惱改變過來。只要別人做得對,我們都要贊歎他,錯的地方我們盡量地回避,不要理他,這樣子大家都會好起來。所以隨喜功德也要講究智慧,就是內心看到好的都要歡喜,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更爲重要,就是隨喜“功夫”。這個“功夫”是指你內在念佛的功夫,你修淨土信願懇切了,你在念佛了,就能感受到念這句佛號的歡喜心,並且要讓這種歡喜心要不斷增長,越念越歡喜。因爲我們原來不懂佛法的時候,心總是會在遇到不同尋常的現象,諸如有點特異的感應時才覺得歡喜。比如念佛念得身心很清涼,念到佛像放光了,念了以後覺得身體發軟、發熱了等等現象出現時,我們才會覺得很歡喜。我們總覺得要有點變化才是歡喜,其實錯了!念佛念得內心不變化了才是真正的歡喜!不變化是因爲你的定力,是無量壽的功德加持。
怎麼才叫不變化?就是你念得這顆心不再動搖了。比如說我們坐在這裏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就很清楚看到自己這顆心在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下這顆心什麼都沒有想,沒有好也沒有壞,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沒有動搖,很清楚。你要去感受這個沒有動搖的心就是無量壽,你清清楚楚地在念著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並沒有在那裏睡覺,也沒在那裏發愣,就是清楚地念著
“阿彌陀佛”,這就是無量光。念佛心是佛,你內心已經跟無量光、無量壽完全相應了,這就是定力,就是智慧!你在念這句“阿彌陀佛”的時候,定力和慧力已經在增長了,你要隨喜自己這樣的功德。說簡單一點,就是你只有在沒有妄想的時候在念“阿彌陀佛”,才是真正在做功夫。你隨喜這種功夫,念一句就有一句的受用,你沒有妄想地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個時候你表現出來的表情、身體動作、語言都是非常的如法,一點是非、煩惱、痛苦、惡業都沒有,大家可以自己去實證這種功夫。
我們懂得了信、願、行,但如果還不懂得隨喜功德,就會常常被這些鬼神教所迷惑。鬼神教就喜歡搞一點綠的、藍的、五顔六色的光,或者讓人看到佛來了等等,然後拍一些照片,搞一些佛像背後發什麼光之類的圖片。就像“*輪功”等一些邪魔外道,常常弄這些東西來騙人,來坑害人,鬼神教往往也用諸如此類的手段。所以你看佛法多麼偉大,告訴我們是隨喜功德,沒有告訴我們要隨喜放光。當然如果你精進念佛也會發光,也會感到身心輕安,禅定功夫也會出現。這是好事,我們同樣要隨喜,隨喜你的德行。因爲內在已經不動了,內在有慈悲、智慧了,這個時候你所展現出來的那種德行是很自然的,內在有功,外在有德。所以懂得禮敬諸佛、稱贊如來、隨喜功德,這就是我們在修行上要去落實的“十大願王”中的叁個實修要領。
《淨土法門的修學要領 五、在身、口、意上實修》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