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頂禮上師!我想確認見修行果四個字各自的內涵,恭請上師予以開示。 答:見修行果可以分爲不同的層次,例如我們在講解《上師瑜伽導修》時,從外相上師相應法的角度而言,守持有相定和無相定期間就是見解。 雖然我們也講解過很高的禅定見解,如出世間便知雙運,明空不二等等,但即便文字說得有多麼高妙深奧,實際當中由于我們的根機跟不上的緣故,恐怕也很難成辦這樣的見解。 那麼此時應該如何修呢?就應契合著從前行之前行直到回向之間所有的一切殊勝方便而行持。尤其在對治一切煩惱過程當中,無論是剖析調伏妄念、持風、粗直視調伏妄念還是細直視調伏妄念等一系列方便都要去善巧運用。隨著見解增上,當然還有一些更高的調伏方法,但是在修行外相上師相應法的時候,對治煩惱之方便主要在于剖析調伏妄念和持風之上。 行爲當中,持戒是非常重要的。現前有很多人著重于見解和修行,對持戒卻不是很重視。要記住,一切見解都取決于行爲。共道密乘十四條根本誓言的前叁條:不誹謗金剛上師、不違背導師的教言和金剛道友之間不産生矛盾等叁條尤其需要注意。 第一、不誹謗金剛上師。首先我們已經對法有了一點點認識,知道如何去依止導師,我相信現在大家也不會一開始就去盲目依止一位導師了。 其次,依止某一位導師之後,不再對導師産生很多的疑惑甚至誹謗這位導師,我相信這一點你們也都能做得到。當然初次進入佛門,在依止導師過程中沒有産生過一絲疑惑和誹謗恐怕也是不大現實的,所以我們每天念誦108遍金剛薩垛心咒21遍百字明也必不可少,這樣做就是爲了清淨自己的業障。 第二條、不違背導師的教言。一位具德上師爲弟子傳講的內容應該是精進修法。作爲弟子就應該時時銘記導師的教言而去行持。我相信,只要對導師生起信心者絕對會遵照導師的教言而行持的。這樣一來第二條戒律也不太容易違反。 第叁條、金剛道友之間不産生矛盾。對于這一條戒律,有些人很容易違反,有些人可能就不太會違反,因爲它取決于每個人不同的性格。 我們現前都還是凡夫,因此難免彼此會産生磕磕碰碰的一些事情,這是無法避免的。但對一個性格很好的人而言,即便遇到這樣的對境,由于知道破戒的過失,他就會提起正念,絕不會往這方面繼續發展下去,即便有也會及時做忏悔。 有時親友之間産生矛盾,我想對一個性格很好的人而言,他也不會如往昔一般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認爲只要占了上風自己就是贏家而得意洋洋,處于下風就覺得自己是輸家而心情沮喪。由于時時都在對治自己的煩惱,現前不會再做這樣的思維了。因爲我們要贏,就應該要贏在閻王爺的上風,即便在親友身上贏得多少次最終在閻王爺面前還是輸家的話,就太不值得了。 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是喇嘛仁波切曾經說過,性格不是很好的人,還是盡可能獨自一個人在家待著,不要接觸太多的人是最好的。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他很容易造下很多惡業。所以,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謹慎守護第叁條戒律非常重要,這是行爲。 所謂的果實是指什麼呢?從見解本身的角度而言,可以列出很多果實,例如可以從夢境當中講解你的功德,但最主要還是將信心和慈悲心的增長稱之爲功德。 當然,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講解,我們也不能一味認爲見修行果一定就必須都是這樣的標准,因爲要講解五道十地,遵照弟子的修行程度而講解不同的方便道,樹立不同的見修行果,但對大多數初行者而言,可以先從這些方面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