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頂禮上師!我母親一年前因癌症去世,在她患病期間,我也做了供僧等一些善事,想請上師開示,我還能爲我的母親做一點什麼?如果現在再爲她誦經持咒是否還有效果?
答:我想,作爲子女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母親從小直到臨終之前 做過多少善事,曾經修了多少法,平常懈怠和起煩惱的時間有多長,從這裏也能知道自己還能爲她做多少善事。
經論當中說:“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此知道她生前做過多少惡業或者善業,也能大致清楚她會有怎樣的來世。就如同我們要知道農民一年的收獲有多少,就要看他的田地有多大,平時是否在艱辛地耕耘勞動,就能知道他收成會有多少。
當然,作爲子女能發心爲父母誦經持咒是非常好的,平時可以多念誦一些觀音心咒或者不動佛心咒等等,如果值遇超度法會,就盡可能去做一些也非常好。
在高原地方的老年人內心不狂亂,而且他們自己既不經營公司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經濟來源,每次收入可能就是一元兩元,但是一旦有大型法會的時候,他們還是會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金錢,哪怕只有一毛兩毛也會拿出來用于超度去世的親人,寫下他們的名字,而永遠不會忘失爲他們做超度。我想,這也是佛教最可愛的地方,它不是商場,決定不會與你討價還價。
當然,這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來行持,但盡可能多做一些這方面的善法,而不要以爲做過一次,後面就萬事大吉了。如果做一次善法就能改變一切的話,那我們平時艱苦修行還有什麼意義呢?細致想想,雖然我們的修行時間不長,但是從初次進入佛門直到今天,我們付出的代價可一點都不少,爲了超度親人花一點錢又算得了什麼呢?
所以,平時要盡可能去行持這樣的善法,只要去行持,時間永遠都不會嫌晚。我的上師85歲的時候還在爲母親做超度。而上師的母親在上師20歲的時候就離開人世了,也就是說,六十多年來,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一直都在爲她的母親做超度。
往昔我們在高原超度時候,只要能記起來的,每年超度法會都會爲他們做超度,如果年代太久以至于實在想不起來的,也會稱呼爲祖祖輩輩,並且盡力爲他們做超度,所以時間永遠都不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