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頂禮上師!您說內心不要隨順妄念而去,是否可以理解爲當我在念誦咒語或者持誦經文時,就只要以經文咒語的加持而一直念誦即可,不需要想太多?
答:不是這樣理解的。
我們說過,對治煩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無意識當中對治煩惱,如同念誦咒語的本身就是在對治煩惱。但要記住的是,此處的對治煩惱並不是一蹴而就,也就是說,不是念誦一次就能對治一切煩惱,並且從此不再産生煩惱的,想要通過一次修行就達到這樣的目的是不可能的,以後必然還是會産生煩惱的。
當然,誦經持咒本身具有消盡煩惱的功德,但這樣的力量當下能達到多少,還是很難所言。例如我們現在口中念誦幾遍:“嗡瑪尼貝美吽舍”,在念誦的前後,從自身的感覺當中而言能體會到多大的區別呢?恐怕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但這並不是說明我們念誦觀音菩薩心咒沒有功德,而是由于我們宿世習氣煩惱太沈重的緣故所致。
例如在一張白色的毛毯當中放上一根很細微的黑色絨毛,恐怕我們誰都無法看見這根毛藏在哪裏,因爲毛毯太大,而絨毛太細小了。因此由于無始以來我們煩惱沈重的緣故,想僅憑念誦幾遍心咒就能令煩惱在不知不覺當中逐漸減輕,恐怕是很難做得到的。
因爲從某種角度而言,修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正如大乘顯宗教法告訴我們,想要成辦佛果需要修學叁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而叁大阿僧祇劫時間有多長呢?這樣的時間已經長久到無法用年來計算。所以僅憑口中念誦的一兩句佛號,能否令無始以來的習氣迅速減少,真不好說。
第二種對治煩惱的方式就必須要有意去調伏,也就是說,當出現散漫或昏沈的時候,不讓內心繼續跟隨著他而去,而是及時提起正念,把自己的心收回來,這也是一種對治煩惱的方便。
懂得從無意識和有意識兩方面去對治煩惱,相信你的修行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