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許多初學佛的同修喜歡聽經,不愛做功課,應該如何看待聽經與做功課的關系?

  同修:許多初學佛的同修喜歡聽經,不愛做功課,應該如何看待聽經與做功課的關系?初學應以哪個爲主?

  師:應該是以功課爲主,這樣的話等于是做一點,你就進步一點。聽講經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很多的講經是不契我們現在個人的根機,因爲講經是面對大衆的,不是關上門就這幾個人去聽的,他是面向全社會,甚至于面向人類的,是普遍性的。對我們修行,他只是起到一個接引入門的作用,真正的功夫還是需要自己去用功。

  聽經是很重要的,有什麼不明白、想不開的,你可以去聽聽經,做一個參考,找一個答案。但是我們往往是,當你修行自已的功夫不得力,自己的心沒有清淨的時候,或者是沒有用清淨心去聽,會錯解經意,明明人家這樣說的,你會聽成那樣講的,意思會有曲解的比較多。錯解了以後,你不認爲是錯解,還認爲自己很對。

  我們要給自己定一個方向和目標,這些經、這些論、這些開示都是給我們來指明方向而已,要根據我們現前的環境、現前的生活狀況,來製定自己的功課,適應我們現在的狀況,適應我們當下的環境,這是有必要的。

  功課等于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平時這個心有所依的這麼一個事情。就像我們每天誦《阿彌陀經》,每天禮佛,我們每天都心有所依。聽經這一切都是要來輔助你的修行,輔助你的主要的功課的,爲輔助,這樣才是比較有用,你才能夠吸收到精華。你如果沒有目標的去聽,稀裏糊塗的去聽,它對你是沒有作用的,給你種個善根而已。

  我們現在修行各個方面,比較契機契理的,就是要一門深入,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一門深入了,我們這個心才容易靜下來,靜下來以後你的智慧它是自然的。煩惱少了,智慧就增了。如果學多了、學亂了,尤其是初學,這個也想聽,那個也想看,看多了就亂了,亂了以後你就沒有功夫。

  學佛,主要還是修行自己的功夫,所有的開示它只是地圖,像路標一樣,一站一站的說明一樣,是這個樣子的。如果你地圖看多了、看亂了,路標有的是坐飛機的路線,有的是坐輪船的路線,有的是坐汽車的路線,你看多了你分不清楚了,你要拿著坐飛機的路線來指導你坐火車那是不可能的,你坐火車的路線拿著來指導坐輪船也是不現實的。

  所以要一門深入,就是一條路,那你就認准一個方向,看這麼一個路線的地圖:我坐飛機就是航線,我坐船就是水線,這樣的話就不會搞混,你就容易到彼岸,容易有成績出來。否則的話就不容易了。坐一段時間的船,不對,看看這個路應該坐火車,又返回來坐火車;坐一段時間又不對,這邊怎麼又要坐汽車?又回來坐汽車。坐來坐去還是在一個地方迂回,還沒有到彼岸。

  有些人是這樣的,一會兒學學這個法門,學了沒多久,看那個法門人家學得挺受用的、挺得力的,“是不是我這個不對了,我學他的。”把自己的荒廢了,又重新開始。學一段時間,又看另外一個人又在學其它的,感覺這個又不對了,又把它扔掉,又重新去學另外一個。結果是學一個扔一個,學了一輩子,都扔了。

  等于是你要坐船,一個船、一個船的在挑船——這個船也不適合,那個船也不適合。坐船不是目的,你到對岸才是目的!你坐哪個船不用管它,坐上去只要它能把你運載到對岸去就好了。所以說大家認識不夠,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是感覺我多坐幾條船,感覺我本事大,你看我坐了好幾條船。自己一直在碼頭選船了。

  (2011年11月23日給北京義工的答疑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