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師父,爲什麼很難發起菩提心?怎樣才能發起真正的菩提心?
師:這是一般初學或是一般修行人都很困擾的一個問題,都有這個問題。爲什麼說菩提心發不起來?主要的原因就是心量不夠。念念都是爲自己,對宇宙真相,了解不透徹,對佛講的這些道理,認識不夠,所以我們很難發起真正的菩提心。可見,我們真正修學的過程當中,認知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認知就決定你的方向,決定你的目標。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這是佛在《華嚴經》裏面講的。爲什麼呢?你在修行善法的時候,一定是有善的果報,將來上升的是天界,在天上享天福。天界也沒有超越六道輪回,享天福的受用很自在,但是它有享到盡頭的時候。比如在天上生活五千年或是一萬年,很快樂,但是你的天福享盡了以後,還要在六道裏輪轉,如果在享福的過程中造了種種惡業的話,就會輪回叁惡道。佛告訴我們,這也不究竟,所以叫“魔業”。
這對普通學佛的人來講就很嚴肅了:“難道我做善事也是魔業嗎?”這要分一個層面的。從大方面來講,是想要超越輪回的情況之下,你的菩提心沒有發出來,你所感應的最多能夠生天,而生天的這個果報不是你最終想達到的目的,不是你的目標,所以是“魔業”,因爲它困擾著你會晚些時間才能超越六道輪回,是這個道理,我們要把這個問題區分開。
這句話不能輕易地亂講。這是佛在一乘經裏講的,《華嚴經》是佛教的一乘經,給誰講的?給這些大修行人講的。你在這個世間持戒嚴明,善事做得很多,但是心量沒有放大的情況下,佛看得很清楚,你將來的果報肯定是在天界,在天界享福五千年或者一萬年,你就晚些時間超越六道輪回,等于是沒有完成超越六道輪回的心願,在這個基礎上去理解稱爲“魔業”。但對于剛剛入佛門的或者還沒入佛門的人來講,人家做善事做好事,所求的是人天果報,這是善的、是好的。所以行善是要行的,我們菩提心也是要發的,這就對了。
菩提心是怎麼發出來的呢?首先要確定一個觀念就是:個體生命是不存在的。你要消除業障,那我問你:“你”在哪裏?你能找到“你”嗎?哪一個是“你”呢?現在的這個形態是“你”嗎?他是每時每刻在變的,每一分鍾在變,每一秒鍾在變,甚至一秒鍾裏你不知道你的念頭已經生滅了多少次了。哪一個是你?
就像《金剛經》上所講的,“叁心不可得”。爲什麼?最基本的,現在的這個心就不可得,當下的這個都得不到,那過去的是無數個現在組成的,你自然也沒得到;現在的都得不到,那未來的能得到嗎?得不到。你說這一秒,這一秒刹那已經過去了,這一秒的生命和下一秒的生命不是一個生命,和上一秒的生命也不是一個生命,你沒有抓住。既然沒有抓住,那哪一個是你呢?過去的一秒是你還是現在的一秒是你?或是未來的一秒是你?既然沒有“你”,你這些“業障”從何說起?所以要明白,個體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有些小乘的修行人聽到這些就感覺恐怖了、嚴重了:“我都沒有了怎麼辦呢?這修到最後連我都找不到了,不認識了,怎麼辦啊?”佛告訴我們,我們所執著的這個生命、這個身體,是我們念頭、業力所感應變化的一個現相而已,它是隨著你的心念在變化,隨著你每時每刻的心情在變化。那心念是從哪裏來的?是我們潛意識裏無量劫以來所含藏的種子,每天在爆發,每刻在爆發,演變成這個世界。
佛門裏對信佛有一個衡量標准,即“信”到什麼程度——在小乘教裏面證得“須陀洹果”,在大乘教裏叫“初信位菩薩” ,這叫入門。 二信、叁信到十信,“初信位”是剛剛信。“初信位菩薩”是什麼程度?就是八十八品見思煩惱的“見惑”斷掉。“見惑”的第一關就是“身見”,不再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的。這個觀念轉過來了,境界也提升了,在小乘裏是“須陀洹果”,在大乘裏是“初信位菩薩”,這個信才算是真信,這才叫真正的信佛。就像學校裏上小學一年級了,入學堂了,入門了。我們自認爲所謂的很虔誠地燒香、念佛,就是“信佛”了,這個標准不算。你沒到那個程度,還是門外漢。佛有佛的標准,從初信、二信、叁信到十信。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由于對佛法了解得不夠,阻礙了我們修行的進步。以爲自己很虔誠地在修,很虔誠地在念,“爲什麼我念叁個月,念半年,念一年,都沒得到受用?怎麼進進退退地,自己的心還是靜不下來呢?”認識不夠。你的信心是你的標准,但是沒達到佛門裏的標准。
尤其是初學,首先要將自己的心量放大,逐漸地把“我”忘掉。忘掉了,這個“我”還有沒有呢?有。既然有,爲什麼說沒有了呢?在你的潛意識裏沒有執著了,這個身體還在不在?還在。這個時候你就會更健康了。一旦你證得了小乘的“須陀洹”,或是你真正地突破了這個境界以後,你的身體會很健康的。即使你有了疾病,你自我免疫力的功能,完全可以把不健康的細胞轉變成健康的,可以把病毒完全化解掉,完全可以資助你的身體能夠不起變化。爲什麼講“菩薩菩薩,年年十八”?就是他的那種境界可以控製身體不再變化。比如20歲的學佛人可以控製永遠是20歲,80歲的時候你的相貌還是20歲的樣子。
在修行過程中想要不斷地提升,“佛法無邊”,關鍵在于你自身認知的程度,這個比什麼都重要,所以還是從基礎的學起比較好。
(2010年6月13日學佛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