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有”和“空”是哲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對範疇,也是佛法重點討論的內容,請師父開示“空有不二”的思想。 師:這是我們學習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常常聽到的一個問題,尤其是讀過《金剛經》的人,都會提到這個問題。 這個宇宙,佛說“萬法皆空”。那到底空了沒有?如果真的是空了,這些現象又怎麼解釋?如果是“空”,“空”是一個什麼狀況?既然是“有”,又怎麼會說“空”?這些都是我們衆生分上的分別執著,認爲佛說的“空”就一定是“空”的,佛說的“有”,一定是真“有”的,總是落在兩邊,不能作爲中道。 佛門常講: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所說的“空己”,是我們一切衆生本具的本體佛性,是空的;“妙有”是它能夠顯示萬事萬法。那既然萬事萬法都是本體所顯現的,那能夠空的體和能夠現的法,它就是一不是二。只是我們衆生,有時候明白了一些現象,以爲自己搞清楚了,卻不知道在裏面産生了執著,把本體給忘掉了;而有一些人就執著于“空”,讀了一些大乘經典以後,覺得既然佛說都是空的,就不能夠正確地對待對外面的世界了,就消極了。這都不是佛所說的真實義。 佛告訴我們的“空”,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個“空”,佛所說的“有”,也不是我們衆生執著裏與“無”相對的這個“有”。佛是放下了執著、分別以後,所産生的“空”與“有”,是道法自然的一個現象。那我們衆生呢?由于內心有煩惱、妄念、障礙,所以不能夠見到這個本來面目。祖師常常做比喻說,佛的心就好像一潭純淨之至的水,能照見萬物,而我們衆生的心,就好像一潭渾濁的水,不能夠照見萬物,但是這個水的本質,是沒有清與濁之分的。爲什麼這個水渾濁了呢?因爲水有了波動以後,把水底下的沙塵、泥土翻上來了,所以變成了渾水,但是水的本質是清的,只是一時地被汙染了。所以我們要給它一定的時間,把這些沙塵、泥土通通沈到底以後,水的本質就顯現出來了,是純淨的,也可以通照萬物。只不過是我們衆生這個心,在沒有明白、覺悟之前,沒有方法使它保持清淨的狀態,反而是越想清淨越亂。所以佛在成就以後,開顯八萬四千法門,不過是讓我們通過佛所說的種種善巧方便,把我們內心的這些沙塵、染汙沈澱下去而已,使我們回歸到真正的宇宙之本體,衆生本來的面目,回到我們本來的,應該生活的,淨土經裏面講的“極樂世界”,大乘經裏面講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不生不滅,不能說它“空”,也不能說它“有”,它是道法自然的本來現象。 (2011年12月1日在北京的答疑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