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人應該爲社會多作貢獻,人類社會才會有進步;如果人人都念佛,都在寺院裏,人類的文明可以發展嗎?
師:中國有近五千年的曆史,在人類文明不斷傳承、發揚光大的這個過程中,曆經了種種風雨。文明的發展與否,不是我們努力去做就能得到的,關鍵在于我們有沒有智慧。如果該我們去做的時候,我們認真努力地爲國家、爲人民、爲社會去服務,這是對的;如果不需要我們做了,社會很好了,我們就可選擇誦經念佛。
佛法是教導我們覺悟的。覺悟是什麼?不是以一定的形式存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如果我們天天躲在寺院裏面,就有“住”了,佛說不對;如果我們天天在社會上胡作非爲,殺人放火,那叫進步嗎?非但不是進步,那是退步,也是錯誤的。所以,只有我們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能斷惡修善,都有圓滿的智慧,這個形式才叫進步。決定要分清楚。
對人類社會發展而言,什麼樣的進步是真進步?不是說表面上熱熱鬧鬧的那叫進步,關鍵在于我們人類智慧有沒有提升,文明有沒有提升,精神境界有沒有提升?有提升了那叫進步,亂象叢生,那叫退步。我們要把這個事情分清楚,至關重要!佛法給我們生命注入的是智慧,是慈悲、祥和,這就是進步的表現,也是我們進步的基礎。有這個基礎,我們才有可能進步,如果沒有,那麼進步就不穩定了。
縱觀千古,佛教在我們人類生命當中,産生的永遠是好的影響、積極的作用,讓我們無論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能夠發光,都能夠盡到自己的本分。祖師們常講“敦倫盡分”:你是一個家庭主婦,你在家裏好好地做飯洗衣服,照樣能成佛成菩薩;你是一個商人,在你的本位上本本分分地去做,老老實實去做,覺悟了也叫菩薩;當官,你能當得有智慧,覺悟了也爲菩薩。佛菩薩不是定一個相——“這個是佛,這個是菩薩,那個不是菩薩”。不是這個道理。佛沒有形相,小孩成就了,那是童子菩薩;老人成就了,就是老人菩薩。
這樣我們就理解了,躲在寺院裏未必能成佛成菩薩,千行百業都有佛菩薩。什麼是佛,什麼是菩薩?佛是圓滿覺悟的人,菩薩是覺悟了還沒有圓滿的人,衆生是不覺悟的佛菩薩。所以是這個道理,大家不要混淆了。
(選自大願講堂“學習佛法,覺悟人生”,2010年11月14日講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