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我是修學密宗的,我聽過某法師講的《金剛經》,還有活佛、法王給我們講法講得也很多,講法都不一樣。我們要修的是靈性,這個身體變成光體,再由光體變成更高的靈體,可以幾十天不喝水,也可以幾十裏路這邊說了立馬就到了。
師:淨密一家。首先學佛要覺悟,我們要很重視這些問題。佛法博大精深,我們所學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放下自己的知見,來學習佛菩薩的知見,要正確地對待。感悟,僅僅代表你現在修行的一個層次,是不是佛所講的?不一定。在這種情況下,放下我執我見,遵從佛菩薩的教導是正確的。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你這個心有所住,有情也錯了,沒有情也錯了;如果你的心,從妄念、煩惱回歸到本源了,這些事情都迎刃而解了。
我們說這個宇宙是空的,說這個宇宙是磁場,我們只要有“住”,我們只要有分別有執著,只要有感悟——“有”,說明我們修的功夫不到,才産生了種種境界。佛說,“無眼耳鼻舌身意”。剛剛我提到《心經》但沒有講,因爲太深了,不是我們現在所能體悟的境界,就好像是大學裏面要學的,現在我們沒到那個程度。只能講眼前得受益的,能聽得進去的,如果講高深了,聽了一下午就沒有受用。萬丈高樓不能離地基,今天下午講的是地基,你的基礎打得越牢,將來你的樓就會蓋得越高,蓋得越穩。如果談的都是妙義,基礎沒有的話,是空中樓閣,是不會長久的。先打地基,將來有了環境和機會,就可以建樓了。
最基礎的,你把家庭和睦了,把身體不健康的因素去掉了,身體健康起來了,越活越年輕了,這個時候基礎有了,人家也不會反對你了。本來兒女不孝順,現在被你感動了,對你很好很孝順了,你就會想:“原來學佛真是好啊,這些不肖子孫以前天天讓我生氣,現在終于變好了。”或者以前覺得婆婆心情老不好,老有障礙,現在你學佛了,你轉變了,婆婆也不鬧騰了,就沒有障礙了,都開始學佛了。在這個基礎上才談得上得到受用,談得上你有成績了。
佛門裏面不是玄學,而是讓我們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地提升。所以佛門裏面是有承傳的,不是學一天兩天就可以了的,過去都是學十年、學二十年,就像一門學科一樣,不是聽一兩次課就能搞明白的,是系統地學出來的,“系統地”就是先把基礎打牢了,這個系統才可以。
佛教講堂是大講堂,修學者中,有初學的,有老修行的,有知識分子,也有沒讀過書的。但是要讓他們都能聽得懂,讓他們都得到受用,那講法的人就要有一個正確的、客觀的認識,並能應機行教、圓融說法才行,要都能夠顧及到,讓大家都能夠得到受用。這個講座裏面,你能聽明白幾句,得到受用了,那在你的一生當中,對你將來的生活就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2010年6月學佛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