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師父,正確和錯誤的問題,是不是只是一個時間段?比如在這個時間段覺得可能是錯誤的,但是過了這個時間段說不定又是正確的?
師:你認爲的對和錯的標准,和佛的不一樣。佛說的對錯是從理體上說的,你扭曲了理體的作用,是錯的,回歸到理體的本來面目才是對的。就像老祖宗所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一樣,這個“本性本善”,不是我們認爲的做好事做善事的那個“善”,而是說人的真心本來就是純淨純善的,這個“善”,是不善不惡的,像《心經》上講的“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才是本性本善的“善”的原意,而不是行善,行善是事相。
我們認爲的對與錯,是我們的標准,是在我們衆生的份上看。比如你不喜歡喝茶,給你倒上茶,你認爲是錯的:“我喜歡喝白開水,你爲什麼給我倒茶呢?”在你的角度是錯的。如果喝了一口,感覺還不錯,就又變成對的了。你的這個標准在變化。變化的對錯不是真的,不是佛的標准。佛的標准是理體的標准。理體的是不變的。一切的變化是從妄識裏面來的,這個不變的是本來本源的狀態,有變化的就是錯的。“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如如的本來是不變的。對錯是這樣分的。
(2010年6月13日學佛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