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教言彙集▪P2

  ..續本文上一頁

  阿吙忠誠可愛友請聽,上有無人寂靜之神山,

  前輩祖師大德修習處,向往獨自喜處常修行。

  此處無諸惡人之騷擾,何況強烈貪嗔之劣境,

  禅定自增勝境森林中,但願何時能住此靜處?

  雖獲暇滿難得珍寶身,刹那無常死主來迎接,

  當斷種種散亂財束縛,何時居于悅意寂靜處?

  世間散漫顯現暫時樂,黑白因果乃爲無欺理,

  見此叁有六城皆痛苦,何時能生無僞出離心?

  無始以恩養育諸有情,皆爲大慈大悲之對境,

  意行圓滿珍寶菩提心,其恒生起敬心真歡喜。

  獨自安住無人寂靜處,以無偏心供施輪涅客,

  一心修持無實幻化義,以無貪作供施真想望。

  恩德勝佛具相上師尊,了知叁寶總集之本體,

  當以堅信誠心作祈禱,獲得意傳證悟乃特法。

  捷道密宗入門即灌頂,受持彼之根本誓言故,

  縱遇命難亦應誠守護,則生證相德芽不困難。

  對治分別執著生圓道,無貪覺空無別佛密意,

  證悟自解之信解道頂,若具此等定成最後有。

  如今六道衆生五毒山,其余之法難以毀滅之,

  若持證悟大圓金剛鑽,即能摧毀世間諸大山。

  如是造論種種語善說,我以清淨之心隨意寫,

  願成汝心聞思修助緣,並度老母有情至商主。

  譯于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二000年叁月二十五日

  

  

  佛 子 行

  無著菩薩著

  那莫羅給夏雅!

  雖見諸法無來去,然唯精勤利衆者,

  勝師怙主觀音前,叁門恒時敬頂禮。

  利樂之源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

  亦依了知其行故,于此宣說佛子行。

  已獲暇滿大舟時,爲自他渡輪回海,

  日日夜夜不懈怠,聞思修持佛子行。

  貪戀親方如沸水,嗔恨敵方如烈火,

  遺忘取舍愚暗者,抛棄故鄉佛子行。

  離惡境故惑漸輕,無散亂故善自增,

  淨心于法生定解,居于靜處佛子行。

  長伴親友各分離,勤積之財留後世,

  識客終離身客店,舍棄今世佛子行。

  交往惡人增叁毒,失壞聞思修事業,

  令成無有慈悲者,遠離惡友佛子行。

  依止正士滅罪業,功德增如上弦月,

  殊勝上師較自身,更爲珍愛佛子行。

  己尚縛于輪回獄,世間天神能救誰?

  故知殊勝無欺處,皈依叁寶佛子行。

  佛說難忍惡趣苦,皆爲惡業之果報,

  是故縱遇生命難,永不造罪佛子行。

  叁有樂如草尖露,乃是瞬間壞滅法,

  了知恒時無變法,希求解脫佛子行。

  無始時來慈我者,諸母若苦自何樂?

  是故爲度無邊衆,發菩提心佛子行。

  諸苦由求自樂生,圓滿正覺利他成,

  是故己樂與他苦,真實相換佛子行。

  何人以大貪欲心,奪或令奪我諸財,

  自身受用叁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

  我雖無有些微錯,何人若斷吾頭顱,

  然以悲心將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有者百般中傷吾,惡名縱遍叁千界,

  然我深懷慈愛心,贊其功德佛子行。

  何人大庭廣衆中,揭露吾過出惡語,

  于彼亦作上師想,恭敬頂禮佛子行。

  吾如自子愛護者,彼縱視我如怨敵,

  猶如慈母于病兒,尤爲憐愛佛子行。

  與我等同或下士,雖以傲慢而淩辱,

  然吾敬其如上師,恒時頂戴佛子行。

  貧窮恒常受人欺,且爲重疾惡魔逼,

  衆生罪苦自代受,無有怯懦佛子行。

  美名遠揚衆人敬,亦獲財如多聞子,

  然見世福無實義,毫無傲慢佛子行。

  自嗔心敵若未降,降伏外敵反增強,

  故以慈悲之軍隊,調伏自心佛子行。

  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

  令生貪戀諸事物,即刻放棄佛子行。

  一切境現唯心造,心性本來離戲邊,

  了達此理于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

  逢遇悅意對境時,視如夏季之彩虹,

  雖顯美妙然無實,斷除貪執佛子行。

  諸苦如同夢子死,迷現執實誠疲憊,

  是故遭遇違緣時,視爲幻相佛子行。

  獲得菩提身尚舍,何況一切身外物,

  故不圖報異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誠可笑,

  故于叁有無希求,守護淨戒佛子行。

  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損害如寶藏,

  故于諸衆無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

  饒益衆生功德源,具足精進佛子行。

  當知止觀雙運理,以此摧毀諸煩惱,

  真實超越四無色,修習禅定佛子行。

  若無智慧以五度,不得圓滿菩提果,

  故以方便叁輪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若未觀察自錯誤,以法形相行非法,

  是故恒時審自已,斷除過患佛子行。

  以惑談他菩薩過,則將毀壞自功德,

  故于大乘諸士夫,不說過失佛子行。

  爲求利養相互爭,失壞聞思修事業,

  故于親友施主衆,根除貪執佛子行。

  惡言剌傷他人心,亦失菩薩品行故,

  莫說他人不悅詞,杜絕粗語佛子行。

  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鏟除佛子行。

  總之一切威儀中,觀心處于何狀態,

  相續具足正知念,成辦他利佛子行。

  如是勤修諸善根,爲除無邊衆生苦,

  皆以叁輪清淨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爲利欲修菩薩道,依照經續論典義,

  諸聖者言而撰著,叁十七頌佛子行。

  因吾慧淺無修行,雖無智者所喜詞,

  然依諸多經論故,此佛子行定無謬。

  而諸佛子廣大行,如我愚者難測故,

  相違不符等諸過,諸聖者前祈寬恕。

  以此善願衆有情,以勝世俗菩提心,

  等同不住有寂邊,大悲怙主觀自在。

  譯于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勝 利 道 歌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著

  怙主諸佛智慧身,文殊室利童子尊,

  恒住八瓣蓮蕊心,所言願利諸有情。

  甚深光明大圓滿,僅聞詞句斷有根,

  六月修要得解脫,唯此銘刻于心中。

  遇此勝法善緣衆,前世累劫積資果,

  與普賢王同緣分,諸道友當生歡喜。

  爲沈恐怖輪回衆,獲得永樂之佛果,

  當負利他之重任,舍棄愛自如毒食。

  以此可阻惡趣門,亦可獲得善趣樂,

  趨至究竟解脫地,切莫散亂修此要。

  于諸輪回之盛事,不起羨慕之心念,

  當持人天供養處,殊勝嚴飾之淨戒。

  一切增上定勝樂,悉皆依此而生故,

  倘若破戒墮惡趣,切莫迷惑當取舍。

  言行恒時隨順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此乃清淨人規法,叁世諸佛方便道,

  亦爲四攝之精華,諸位弟子切莫忘!

  以此善根願諸衆,超越輪回之深淵,

  令諸心子皆歡喜,往生西方極樂刹。

  第十七勝生周丙子年(公元1996年9月21日),我等師徒遣除內外密諸違緣,阿旺羅珠宗美于慶祝勝利之吉日,近五千僧人中,即性而唱,善哉!

  譯于一九九七年叁月六日

  

  菩薩寶鬘論

  阿底峽尊者 造

  梵語:菩提薩垛瑪讷阿巴勒

  頂禮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頂禮上師!頂禮本尊!

  遠離一切猶豫心,一心精進修妙法,

  遠離昏沈懈怠眠,應當恒時精進行。

  正知正念不放逸,恒時守護自根門,

  日日夜夜叁時中,再叁觀察心相續。

  發露自己之過患,不覓他人之過失,

  隱藏自己之功德,宣揚他人之功德。

  當離侍奉及利養,恒時斷求聲譽祿,

  明了知足少貪欲,已知恩德且報恩。

  修持大慈大悲心,恒常堅固菩提心,

  斷除十種不善業,恒時穩固勝信心。

  摧毀我慢嗔恨心,恒常具有謙虛心,

  遠離一切邪命活,當以如法而生存。

  舍棄一切有漏財,當以聖財爲嚴飾,

  遠離一切散亂境,依止殊勝寂靜處。

  時時莫出無義詞,恒時言說谛實語,

  若見上師堪布時,當發恭敬侍奉心。

  若見具有法眼者,或遇初業衆生時,

  則當生起本師想。若見一切衆生時,

  當起父母兄弟想。遠離一切惡友伴,

  依止殊勝善知識。遠離嗔心不悅意,

  處處恒具歡喜心。不貪內外一切法,

  當于無貪中安住。貪欲不得善趣樂,

  亦能斷盡解脫命。何處若見勝法樂,

  對此應當常精勤。最初無論辦何事,

  起始若能成辦彼,則令一切皆圓滿,

  否則彼二均不成。恒時遠離惡毒心,

  何處若起倨傲時,爾時摧滅此我慢,

  憶念上師之教言。若生怯弱之心時,

  則當令自心堅強,修持彼二爲空性。

  若遇貪嗔之境時,當觀猶如幻化術。

  若聞逆耳之語時,當視猶如空谷聲。

  自身若遭損惱時,當視往昔業所感。

  居于安閑幽靜處,猶如野獸蔽自屍。

  如是應當避散亂,無貪無戀而安住。

  時時誓願當堅定,若生懶散懈怠時,

  則應對己作呵斥,誠心憶念自禁戒。

  設使目見他人時,當說溫和誠實語,

  不顯怒容皺眉相,恒時面露喜笑容。

  平時眼見他衆時,無吝心喜發布施,

  斷除一切嫉妒心。自己守護他心時,

  斷除一切諸诤訟,時時令具安忍心。

  不作面谀不喜新,恒時沈著穩重行。

  斷除欺淩其他衆,虔誠恭敬而安住。

  爲他傳授教言時,當具利他大悲心。

  不得誹謗諸證法,何法起信當求彼。

  行持十種法行已,不分晝夜而精進。

  叁世所積諸善根,回向無上大菩提,

  福德賜于諸有情,時時行持七支供,

  爲得菩提發大願。若能如是修持者,

  圓滿福慧二資糧,亦能盡除二罪障,

  獲得人生具義故,將得…

《教言彙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子日參寶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