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教言彙集▪P21

  ..續本文上一頁盡財之時生悭吝,盡壽之時生死兆。

  自己不爲違法事,帝釋诋毀亦無道,

  泉眼自己不幹涸,泥土怎能堵塞彼?

  同時啓做百樣事,一件事亦未究竟,

  狡黠之人如老狗,常于村間亂竄遊。

  若受業力感召時,智者亦會行邪道,

  外道勝師大自在,行持瘋狂之禁戒。

  倘若何人違法規,暫時得勝終失敗,

  如同曲甲違法規,雖得悉地終遭殺。

  過越聰明多事者,最後即將毀自己,

  國王廣思多念者,終將摧毀自國政。

  積集財物過多者,彼財即爲索命鬼,

  富翁往往遭禍害,乞丐豈非常安閑。

  威力過于高強者,此乃送命之前行,

  沙場之上死亡者,多半皆爲強力士。

  財富智慧勢力等,有福之人即助緣,

  倘若無有福澤者,彼等亦成毀己因。

  智者無論爲何事,觀察自福而行之,

  诤時圓滿福澤者,百人之中亦難得。

  若于劣塘灌滿水,定有一處會崩潰,

  何人具有財富時,其之種族極難旺。

  有子之時無財富,有財之時受敵害,

  若此一切圓滿時,往往衆人速死亡。

  是故智者積福德,造福即是安樂因,

  何人一切諸圓滿,此乃積福之本相。

  若思謊言誘他人,實爲此人騙自己,

  若說一次妄語後,彼言實語亦生疑。

  不細觀察賢劣時,一嗔不應害他衆,

  如同鴿子殺自妻,後生失伴之憂愁。

  未來衆事不應管,到來之時竭力做,

  遇見河水方脫鞋,不見河水何必矣?

  將來不能成之事,即使再妙亦勿爲,

  腹中不能消化食,即使再香誰肯食?

  若無精進貪樂者,今生來世無成就,

  若無精勤耕耘者,肥田中亦不得收。

  非處過越柔弱者,則彼衆人會使喚,

  如同棉花常作墊,誰人樹枝當爲墊?

  劣事或永不成事,讓做即做爲愚者,

  猶如誰信買毒藥,誰人能說一切施。

  積財而不享用者,此乃積攢自焚薪,

  蜜蜂釀蜜自不食,他人取之自喪命。

  格言寶藏論第七品終

  

  第八品 觀察事業

  智者雖辦極小事,亦經協議方爲之,

  其事成功何堪言,若遭失敗亦爲妙。

  衆生種種意樂故,諸衆滿意極難爲,

  設使自己具學問,諸衆歡喜並親近。

  即使十分衰老時,也要廣學而博聞,

  聞慧有益于來世,布施亦無如是益。

  當依功德圓滿士,或者結交平凡人,

  如同攜帶滿水瓶,或者易攜無水瓶。

  一知半解學問者,誰人肯去依止彼,

  如裝一半水之瓶,誰肯攜帶于頭頂?

  何人了知能辨別,智者愚者之差別,

  並能承辦彼等事,此乃一切圓滿根。

  若經智者善培育,愚者亦會變高尚,

  猶如有師教言辭,鹦鹉亦會誦論典。

   ,  即使無力虛弱者,若依強者亦成事,

  如同水滴雖渺小,彙入大海永不涸。

  倘若自己無理智,應當詢問余智者,

  如手不能殺敵時,此人豈非取武器。

  縱使害己之怨敵,若巧方便亦成友,

  劇毒對身雖有害,若知搭配成良藥。

  可取應得之食財,當除貪圖不應財,

  如同可摘樹上果,若超樹梢則墮地。

  設若智者不謹慎,此時彼生諸過患,

  設若智者極謹慎,則難發生諸過患。

  其余論典中宣說,乃至勢力未充足,

  爾時應當敬敵衆,何時充力隨意行。

  怨敵說得再悅耳,智者亦不應輕信,

  魚鷹貓兒雖溫柔,時常竭力殺余生。

  地主雖爲嗔恚者,亦應悅意而親近,

  如于地上雖滑倒,尚需依靠此地也。

  若人過越貪欲妙,則彼將會速毀己,

  如同魚衆貪鈎餌,立即彼等遭殺也。

  對于應供或眷衆,時常布施方能聚,

  如同施放供品者,神鬼皆樂而護之。

  大者當除遊戲樂,亦斷貪圖食樂等,

  由貪所引之果報,楞伽羅刹王遭殺。

  高士方可慈與诤,劣者絕不應如此,

  如同珍寶有銷贖,誰有毒藥爲如此。

  國王爲稅勿廣收,微財漸能積滿倉,

  蟻垤蜂蜜上弦月,皆是由微而圓滿。

  國王不害諸眷民,並以合理收賦稅,

  芸香樹中之香脂,若過流淌則枯幹。

  國王應當極溫和,不因小事而發怒,

  如同毒蛇雖有寶,智者誰肯近身旁?

  縱使貪圖財富者,亦應守護法爲重,

  若壞法規雖得財,則此今世怎恒久?

  對戚亦勿過越親,對敵亦勿過越恨,

  欲望親友結怨因,對怨報複皆易行。

  柔和既能勝柔和,柔和又能勝粗暴,

  柔和能成一切故,智者皆雲柔最利。

  不論誰爲吾之敵,不說誰人不慈吾,

  雖不仁慈亦不言,一言即將成裂痕。

  不顧慚愧與羞恥,不知敬蔑之差別,

  惟有貪圖財食者,不應住于彼等處。

  若未觀察新境前,則彼不應棄舊境,

  一足尚未立穩時,若舉雙足定跌倒。

  竭力隱藏自諸行,公之于衆會遭殃,

  猴子設若不演戲,何必其頸系繩索。

  即使現量見過患,若非合境不應說,

  世間衆說見惡兆,最終見者自遭殃。

  他人說笑之財食,彼等雖有亦何用?

  猶如豬狗食糞便,學者誰人有想望?

  傷害他人之惡語,即使怨敵亦勿說,

  否則如同谷回聲,立即自受報複也。

  若欲損害諸怨敵,首先自應具功德,

  如是則能毀彼心,自己亦能增福分。

  發心仁慈暴行爲,方能製服野蠻衆,

  如同欲利自身者,以粗療法而除疾。

  能害之事雖微小,亦應速治而和解,

  常見巨大之壕溝,起因即爲小渠水。

  凡不合理之諸事,智者雖會亦不爲,

  如同大象摧敵衆,時常遭受王之縛。

  親友雖恨亦莫棄,敵衆雖慈亦莫喜,

  烏鴉互相雖受害,若依鸱鸮即遭殃。

  事情無論大或小,智者恒爲謹慎做,

  獅子撲殺象兔時,相同對待無松緊。

  若不尊重學者處,學者誰願住此境?

  水晶若當火石處,則此誰願賣水晶?

  智者或爲人講經,或者靜處自修行,

  如同寶石或頂飾,或者住留海島中。

  設若依止高尚士,則對自己有大益,

  住于山王之鳥群,彼等顯成金色也。

  若依嫉妒心重者,則將自己不成名,

  如同靠近太陽故,月亮由盈變薄蝕。

  何人友愛不堅定,誰願與彼交爲友,

  空中彩虹雖美妙,望其裝飾即愚昧。

  自己不喜之諸事,切莫強行讓人作,

  當思他人對自己,損害之時有何感?

  何事自己所喜愛,彼事讓人亦可爲,

  因此自己所喜事,他人亦會來承侍。

  智者對于蠻橫衆,既不交親亦不爭,

  如同粗暴之老虎,不應結怨及交友。

  依止一切高尚士,學者之前常詢問,

  交結義重情長者,誰具此等則常樂。

  誰說不合應時語,則彼衆人會欺淩,

  語無倫次喋喋者,豈非推知瘋人矣?

  弱者以爲自所說,一切皆會出差錯,

  了知此義不多言,彼者會受人尊敬。

  若遇應時合境時,當以謹慎說少語,

  雖有善說若過多,如同剩貨無人用。

  雖是廣聞博學士,亦難認識自過失,

  衆人若指自過失,則能推知自有過。

  雖知過失而不改,此人定是遭魔纏,

  若尚不依對治者,自己切莫視爲人。

  稍有辨別智慧衆,當知過失並除之,

  如是常依對治者,此人日日會上進。

  聰明之人仁慈者,隨和之人勇敢者,

  彼等不知其余事,亦應各行而護之。

  雖久交往蠻橫者,然彼遠離則安樂,

  翁雲動牙雖爲美,然彼拔掉得安樂。

  時常怨爭之眷屬,爲彼稍施當驅逐,

  毒蛇所咬之傷口,不能切除則離命。

  設使已成高者時,不必吝啬瑣碎物,

  若能製服諸眷民,不必悭吝珠寶也。

  智者若欲積財富,稍微施舍方護財,

  若欲井水常充盈,舀水便是勝竅訣。

  何者若欲皆圓滿,彼當忙碌種種事,

  若見瑣事痛苦因,則應斷盡彼妄想。

  無論需做任何事,當思功德與過患,

  德過等亦不應爲,過多德少何堪言。

  敬依正直之學者,謹慎狡詐之學者,

  慈護誠實之愚者,速棄狡詐之愚者。

  雖無財富眷仆等,若有具慧之善友,

  傍生亦能成辦事,何況說爲人衆矣?

  委托應予所知事,不知之事莫強迫,

  馬車不能水上行,舳舻不能陸上行。

  結下深怨之恨敵,雖成和好莫密切,

  如同高溫滾沸水,若遇火焰亦熄滅。

  若知羞恥忠厚者,雖是怨敵可信任,

  非天投靠忠厚敵,彼亦拼命護非天。

  雖說自己無劣心,亦勿輕信所有衆,

  野獸恒時心雖善,彼等猛獸當爲食。

  倘若愚者入邪道,了知愚者即可足,

  倘若智者入邪道,則應觀察其原因。

  學者善于用財物,即使不賜亦不奪,

  耗財之境雖不奪,亦以借貸等毀財。

  自己雖知一切事,亦尚需與人協商,

  誰者不願人協議,此人自引自悔恨。

  設使協商險怖事,再親亦莫過叁者,

  如修起屍有惡伴,首先食掉修者也。

  了知取舍平等施,溫和可親尊重人,

  無所畏懼不唐捐,誰人具此得諸地。

  設使敵人來投靠,亦應供養並贊美,

  傳說烏鴉依老鼠,次後獲得安樂也。

  交結劣友聞劣論,持執邪見作劣事,

  此等智者不應行,若行即是愚者也。

  若善觀察而行動,此事怎能成失敗?

  智者睜眼行大道,怎能墮入深淵中?

  既能利己又利他,學習知識智者相,

  有些知識如射者,一旦精通家族毀。

  自己若欲得高位,則當惟有利他衆,

  如同修飾容貌者,首先豈非擦鏡子。

  若欲…

《教言彙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子日參寶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