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家剃度
出家指出離家庭生活,專心修沙門之淨行。又因出家是遠離世俗之塵,也稱“出塵”。出家須剃須落發,並穿著壞色的衣服,所以出家又稱剃發、剃染、剃發染衣、落染等。在七衆弟子中,除優婆薩、優婆夷二衆屬在家外,另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等五衆皆爲出家衆, 稱爲出家五衆。
出家,並不是佛教最先發明的,更不是佛教所專有的,在釋迦世尊沿未降生以前的印度,就有很多種類的外道沙門。沙門是印度對于各類出家人的通稱,意思是“息心”或“ 淨志”。佛教創立之後,爲別于外道沙門(如沙門婆羅門),將佛教的出家人,稱爲沙門釋子,意思是釋迦座下的出家弟子。出家自古即行于印度,早在吠陀時代就有舍世出家以求解脫者, 而後婆羅門教徒承其風尚, 亦入山林閑寂之處專心修道;佛教則以佛陀出家學道爲其濫觞。
凡欲出家者, 必先生起善法之心,而後從師剃須落發, 披著袈裟,受持戒法。出家又分身出家心不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身心俱出家叁種。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薩僧屬身心俱出家;大乘之菩薩居士,如維摩诘、賢護則屬心出家身不出家者。
(一)出家的條件
由于僧伽在佛教中承擔住持佛法、弘揚佛法的責任與義務,稱爲“人天導師”、“ 僧寶”,“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爲”,“黃金白玉非爲貴, 唯有袈裟披肩難”,所以具有無比的神聖性與崇高性。要想成爲僧人,首先必須出家。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出家呢? 從佛陀的大悲心出發,是沒有不可以的,但爲了僧團的純潔,避免社會譏嫌,爲了出家後堪能辦道,弘法利生,因此,對于出家的條件,才有了一定的要求。
所以,現在到寺院出家,一般寺院不會馬上剃度, 必須觀察一年以上,如果僧團覺得此人適合出家,才會正式剃度。
出家的條件在戒律中稱爲難遮, 出家受沙彌戒一定要先問難遮。其內容列表歸納如下:
1、罪行嚴重。汙尼( 在家時, 曾奸汙清淨比丘尼) , 邊罪( 曾出家,犯根本戒), 賊住(曾冒充比丘,盜聽說戒,接受供養等), 五逆( 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僧、出佛身血) 。
2、不屬人類。非人(鬼神變化爲人) , 畜生(天龍變化爲人) 。
3、身體病弱或生理缺陷。黃門( 男根有缺陷者) , 二形( 同時具是男女根者), 有病(有癫诳等病者), 非丈夫(不能忍耐受苦者)。
4、條件不具。年紀不合格( 七歲以下或七十以上者) , 衣缽不具( 不具有袈裟、缽孟者) 。
5、智力低劣。不知自己名字者, 不知和尚名字, 破內外道(信外道和佛教反複不定者)。
6、家庭和社會不允許。父母不允許, 負債人, 官人(國家重要軍政人員) ,奴婢。以上六類十九種人不具備出家受戒的條件。
(二)出家剃度儀式
出家,是人的一種神聖的選擇。戒律規定如果有人要求出家,必須向他說明出家的種種苦事:一食、一住、一眠、須禅誦、學問、精進行道等,如果他不畏懼如此等苦事,才可允許出家,這是爲了用來防止有人好逸惡勞及爲衣食而來出家。僧團的整體水平來自個體,所以認真抉擇出家者,這是佛教興盛的關鍵一環。
出家最重要的事情無過于拜師父, 雖然何人能度沙彌出家沒有特權等級,但有資格的限製,所以想出家找一位如法如律的師父是關鍵。那麼什麼人能成爲師父呢? 在《摩诃僧祇律》卷二十八中,有十事規定度人的師資: “( 佛說)從今日,有十法成就,聽度人出家受具足1、持戒, 2、多聞阿毗昙(論), 3、多聞毗尼( 律) ,4、學戒, 5、學定,6、學慧,7、能出罪、能使人出罪,8、能看病、能使人看,9、弟子有難,能使人送,10、滿十歲。”又說:“下至滿(比丘戒)十歲,知(比丘比丘尼)二部律,亦得(度人出家)”。另外,《大比丘叁千威儀經》、《善見律》對師資都有一定的要求。綜合諸典籍的記載,爲人作師度沙彌最少需要兩個條件: 一是比丘戒臘滿足十年,二是通解二部律典。所以,一位好的師父對剛出家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猶如一位孩子擁有一位好父親一樣。
如果真心想出家,首先應該明確哪座寺院適合自己, 對出家的寺院應該有所選擇,因爲一座寺院的宗派、道風、學風對于一個剛出家人來說,其影響是非常重大的。既然已經選好寺院,便應該攜帶父母的同意書、派出所的證明等,最好能有熟悉的僧人或居士介紹,到寺院的客堂說明出家的願望,知客師父如果覺得各種條件比較適合,便會同意先住下來。
因爲寺院對欲出家者需要一年以上的考察時間, 所以必須首先充當寺院的“行者”,由客堂安排工作。對于欲出家者來說,最主要的是培植福慧善根,所以客堂一般安排到服務大衆的部門去工作,如到客堂當照客,即接電話、打開水、泡茶等雜事; 或者到廚房去幹一些雜事:煮飯、燒水、燒火等;或者到田地種菜,洗廁所等。現在有些想出家的人,以爲出家很清閑,一出家就能修行打坐,或研讀佛經,沒想到幹這麼多雜事,往往很難堅下來,所以也就很難通過考察這一關。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中,除了完成寺院安排的工作以外,還要努力背誦早晚功課,學習僧人的威儀,多讀佛教典籍,進一步提高自己對佛教的認識與信仰。尤其是早晚功課最爲重要,這是一個出家人的根本技能,不但要會背誦,而且需要學習各種法事儀規, 熟悉梵呗贊偈的唱法,掌握法器的敲打方法。在這段時間內,通過對寺院常住僧衆的接觸,便會對一些僧人感到特別有緣,品德學問都能讓你敬佩,這時便應該特別去親近他, 增加兩人之間的信任與感情,選擇他作爲自己的剃度師父。當然有些寺院特別規定只有方丈或監院才能剃度收徒,那則另當別論。一般來說, 自己去選擇一位有緣的、具備攝受力的師父, 是最好的途徑。
通過一年多的考察,僧團內部覺得此人真心出家,能適應寺院的生活,並且已經找到一位有緣的師父,才開始正式剃度出家。首先,由客堂向僧團彙報此人的表現,認爲合適出家。其次,由剃度師父向僧團提出申請,即作“羯磨”,僧團同意由該僧剃度此人出家,這樣才能剃度收徒。剃度師父便會選擇吉日, 或者在佛菩薩的聖誕, 舉行剃度儀式,剃發染衣,使此人成爲沙彌或沙彌尼。
按照《剃度沙彌正範》,剃度儀式有導引、啓白、請師、開導、請聖、辭謝四恩、忏悔、灌頂剃發等程序。但是,因爲有些求度者還沒有歸依叁寶,所以必須先說叁歸,然後再加上後叁種程序。大衆唱香贊後,求度者到中間禮佛叁拜,其次向北四拜,又向南四拜,辭謝天地、君主、父母、師長、四恩;然後頂禮向剃度師叁拜,長跪合掌。跟隨剃度師後,念忏悔偈。然後,剃度師來到求度者面前,先用淨瓶的甘露水灑在求度者的頭頂上,連續叁次,剃度師拿過戒刀,並且說:“第一刀,斷除一切惡;第二刀,願修一切善;第叁刀,誓度一切衆生。”隨後,大衆同唱:“金刀剃下娘生發,除卻塵勞不淨身,圓頂方袍僧相現,法王座下大丈夫。”然後,大衆同唱回向偈。求度者回到僧房,將俗衣換成僧服,現出家相,在儀式全部完成後, 禮謝剃度師叁拜。
對于每一位想出家的人來說,真心出家是根本,出家是人生的重大選擇,不能視爲兒戲,應該檢查自己是真心還是偶然的沖動,因爲偶然的沖動很容易後悔,結果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其次,出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需要堅強、吃苦耐勞的意志力,出家的生活非常清貧、寂寞,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意志力堅持下來,佛經上常說“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才會顯示出家的崇高與偉大。另外,自己是否具備出家的條件,尤其是一些已婚者,如果家中有父母、妻子、兒女,便不能隨便出家,不能因自己的個人願望, 而傷害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