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叢林觀 第二章 叢林法器 第四節 生活用具 二、念珠

  二、念珠

  念珠,又稱佛珠、誦珠、數珠、咒珠。即以線貫串一定數目的珠粒。念珠是佛教徒爲了除去煩惱,安定心念,或稱頌佛號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隨身法具。由于念佛念菩薩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淨,所以念珠也叫"清心珠"。

  念珠最初是印度的毗琉璃王請釋迦牟尼開示消除煩惱的法門,佛陀叫它用木穗子樹的種子穿成珠串,持佛名號消除煩惱。念珠的粒數,按藏經記載,念珠以一○八顆爲基本,這個數字是代表斷除人生的一百零八種煩惱。最上品的念珠是一千零八十粒、上品一百零八粒、中品八十四粒、下品二十七粒,另有四十二粒、二十一粒、十四粒及淨土宗的叁十六粒、禅宗的十八粒,共九種。

  珠數的多少,據說都含有意義在內。一○八顆表示除去一○八個煩惱。一○八○顆表示金剛界的一○八尊。五十四顆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及四善根因地的五十四位。四十二顆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的四十二位。

  二十七顆表示十八學人與九無學。十四顆表示觀音的十四無畏。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以及佛果的二十一位。

  佛教經典中有關念珠的起源,是以《木患子經》中,佛陀對毗琉璃王的開示爲通說。《木患子經》雲: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恒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子。如是漸次以木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叁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複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

  念珠的材料有金、銀、赤、銅、水精、木子、菩提子及蓮花子等。至于結合連珠的母珠,乃是“作一金珠爲母珠”。同時,從母珠所生出的叁條記子,是“更十顆銀珠作別,以充記子”,與現在一百零八珠的念珠有兩個母子不同。

  掐珠的姿勢是左手引珠,如轉*輪,同時持念觀想諸佛菩薩名號。中國佛教規定,一般的信衆是不能挂念珠的,通常要受戒十年以上的僧人才行。僧人挂念珠還有許多講究,如果不理解挂念珠的基本規定,常會鬧出笑話。挂念珠的一般規則是,叢林首座的念珠須子須安在左邊,監院的須子須安在右邊,方丈和尚的須子應懸挂于背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