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衆弟子
佛門中對于佛教信徒通常有四衆弟子和七衆弟子兩種說法。佛門中一般經常說的爲四衆弟子,也可細分爲七衆弟子。四衆弟子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教的七衆弟子是指出家五衆(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和在家二衆(優婆塞、優婆夷)。這是根據所受持戒律的不同而有區別,也是佛教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稱謂。對于出家五衆來說,男衆稱爲僧,女衆稱爲尼,一般的在家信徒都可稱他們爲師父。比丘、比丘尼有“弘揚佛法、普度有情、續佛慧命、紹隆佛種”的義務,而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應先學習沙彌戒和根本戒,次則登壇受戒。針對在家二衆來說,男衆稱爲優婆塞,女衆稱爲優婆夷,他(她)們可受叁皈、五戒、八關戒齋、菩薩戒等,具有供養叁寶,修學、護持、弘揚佛法的義務。
比丘:梵語比丘,又稱苾廿刍,意譯爲乞士、破惡、怖魔等,謂上于諸佛乞法,資益慧命;下于施主乞食。比丘是特指受過具足戒(比丘戒,約250 條)的男性出家人。俗稱僧人、大僧等。
比丘尼:梵語比丘尼,又稱苾廿刍尼、比呼尼等,亦名除馑女、乞士女、沙門女,略稱尼。比丘尼是特指受過具足戒(比丘尼戒,約348 條)的女性出家人。
俗稱尼姑、二僧等。
據戒律規定,受過具足戒的出家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僧伽,可穿叁衣(袈裟),具有收徒、授戒、傳法、接受俗人供養的資格。受具足戒的年齡一般在二十歲至六十歲之間。
沙彌:梵語沙彌,舊譯息慈、息惡、行慈等。此雲息慈,謂息惡行慈,息世染而慈濟衆生也。全稱室羅摩拏洛迦、室羅末尼羅,又雲勤策,又雲求寂。沙彌是特指已經剃度、受過沙彌十戒,但尚未受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年齡多在七歲至二十歲之間。但二十歲以上、一直未受具足戒的沙彌也不少。
沙彌尼:術語,新譯室羅摩拏理迦,也譯爲勤策女、息慈女。特指已剃度、僅受過沙彌十戒,尚未受過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即女性之沙彌也。
式叉摩尼:又名式叉摩那,意譯爲學法女、學戒女,新譯正學女。特指欲受具足戒者、先修學兩年四根本戒和六法階段的沙彌尼。其間使自十八歲至二十歲滿二年間別學六法,驗胎之有無,且試行之是否真固也。
優婆塞:梵語邬波索迦、優婆娑迦等,意譯爲近事男、清信士、信男,特指皈依叁寶(佛、法、僧)、信奉佛法、受持五戒或八戒的在家男信衆,俗稱男居士。
優婆夷:梵語邬波斯迦,意譯爲近事女、清信女、近宿女,特指皈依叁寶、信奉佛法、受持五戒或八戒的在家女信衆,俗稱女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