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途的腳印》——放生堪布索達吉的日記▪P12

  ..續本文上一頁行入門》中講道:“雖然在行爲上棄離親友,心裏卻不能舍棄衆生,而應當對他們生慈悲心,但必須斷絕身體、受用的牽連。否則,修法就會一敗塗地。要斬斷牽連,若能得到父母的欣然應允最好不過。即便他們百般加以阻撓,大發雷霆、大失所望、怨氣沖天,自己也不能退縮。自往昔的釋迦佛開始,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親友們的依依不舍、淚雨滂沱中抛下一切的,這是一種特定的緣起規律。”

  無著菩薩也說:“親友等以愛心相敦促:操持今生圓滿當勤苦。本欲利益反成損害行,彼即逐今生利之愚夫。爲解脫故當看破今生,精進修習深廣之妙道,爲彼勝義今生皆放棄,前往靜處勤修極關要。富貴之時匿遁亦追逼,衰落之日投靠卻逃逸。兒子尚會轼殺親生父,至愛親眷何者可賴依?當面喜笑顔開和氣狀,背後種種惡語相中傷。利濟反以損害相回報,凡愚伴侶縱親定相欺。盛時媚笑阿谀且谄曲,權施巧計令自財物離;頹時颦蹙爭鬥無毫利,護養親友悉皆爲魯迷。衆親興盛聯合摧他衆,各自分離內部起貪瞋。緊要關頭弟兄相殘殺,親友能成利樂實罕稀!”

  前輩大德們已爲我們列舉了親友的諸多過患,速速從此羁絆中逃離,已成爲濁世修行人的當務之急。

  壬午年叁月初叁  

  2002年4月15日  

  假  象

  世間的所謂圓滿之事,雖然表面看起來美滿無缺,但詳細觀察卻常常是痛苦的因。

  龍猛菩薩曾說:“佛說世上圓滿事,難信如同木鼈果。”也就是說世間的事情,表面看起來象木鼈果一樣色彩鮮豔欲滴,令人聯想到其果肉也一定如同甘饴。吃後方知是毒藥,但已悔之晚矣。

  世間的事情常常是這樣,最鮮豔的蛇往往是毒蛇,最絢麗的蘑菇常常是毒蕈,最美麗的女人大多是禍水。傾國傾城的海倫導致了特羅依戰爭;沈魚落雁的陳圓圓,令吳叁桂沖冠一怒爲紅顔。因爲美麗的女人,而引發綿延不斷的爭鬥,導致無數人深受其害。可見,一切表面美好的東西,都不要爲之迷惑,要透過現象看其本質。

  藏地大德根登群培也說:“若詳細觀察,世上的一切所爲都是痛苦的事,能熄滅其因的惟有佛法。深深地思維,人人都能感受其中的滋味。”因此,了知佛法對治痛苦的方法十分重要。

  壬午年叁月初四  

  2002年4月16日  

  忠  告

  如果有些修行人,在寂靜山林中修行,我們應盡量提供方便、幫助和安慰,使之千萬不要離開。這樣不僅功德很大,而且很有必要。供養修勝義善法之人的功德,一般的凡夫難以衡量。但若製造違緣,後果也不堪設想。

  很久以前,在一座山裏住著一只山兔和一位修行人。一次,很久沒下雨了。修行人爲之所困,不得不准備離開,到城市去。山兔得知後,再叁勸阻,卻不能打動他。最後不得不跳入火坑,爲其講訴靜處的功德,城市的過患。終令修行人爲之感動而留了下來,並最終獲得成就。

  世間的人們卻往往不如一只山兔,真是令人慚愧。所以,即使我們不能爲那些修行人提供順緣,但也千萬不要製造障礙。

  作爲修行人也應明白,只要真心修行,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博朵瓦曾說:“即使紛紛揚揚下了九天九夜的大雪,雲雀也能尋覓到棲身之地。同樣,即使整個國土動蕩不安,正法衰落隱沒,如果孜孜不倦地策勵修習,也必能找到隱藏容身並促進修行之勝地。”

  違緣往往是成就的先兆,不要埋怨外境,應向內觀。

  壬午年叁月初五  

  2002年4月17日  

  戰  爭

  沒有智慧的人,妄想通過戰爭而獲得快樂與平安。但自古以來無數的慘痛教訓,都足以證明這種念頭是荒唐的。

  的確,如果戰爭僅僅是口頭的談資,或電視上的消遣新聞,人們是不會有切身感受的。但是,如果親身飽嘗了戰爭之苦的人,一想起戰爭,就會爲之戰栗。悲心強烈的人,更會有切膚之感。

  戰爭給每個人的心靈,留下了難以愈合的創傷。給美麗的河山,留下了無法彌補的痕迹;給曆史的白紙,留下了猩紅的篇章……。

  戰爭使無辜百姓長期忍耐不得安甯的生活,遭受家破人亡的巨大痛苦。巴以戰爭已持續了二十叁年,四千萬難民無家可歸;阿富汗戰火紛飛,致使無數人流離失所;抗戰八年,無以計數的家庭妻離子散……。這一切只不過是爲了滿足一些人掠奪財富、爭奪地盤、獲取地位的目的。

  愚癡的人妄圖通過戰爭獲得暴利,殊不知可怕的果報即將降臨。

  大至國家之間的沖突,小到家庭成員之間的爭論,都是智慧匮乏的表現。尤其是修行人,應遠離爭執。拉喇曲則仁波切在無垢光尊者傳記裏引用佛經說道:“何處有爭執,離此百由旬。”因此,我們應當遠離一切戰爭及爭執,到寂靜的地方,爲世界和平而祈禱。

  壬午年叁月初六  

  2002年4月18日  

  蓮  池

  閩南佛學院大殿前有一泓寬闊的蓮池,晚春臨近,池中的荷花也相繼開放。一場春雨過後,霁日從雲層裏露出笑顔,照著花瓣和葉子上凝聚著的晶瑩雨滴,使之散發出五彩的光芒,將白色的花兒映得分外妖娆。翠綠的荷葉,如凝脂般地透出雍容華貴的氣質,將蓮池裝點得生機盎然。蜻蜓、點水鳥穿梭其間,肆無忌憚地享受著花葉的芬芳;放生的魚兒遨遊淺底,向蓮莖訴說著自由的舒暢;岸邊的樹木新綠蕩漾,爲歸燕譜寫出春的樂章;往來的僧衆步履悠閑,是否已體會到“春在枝頭已十分”的境界?

  這令人陶醉的春色莫非是佛菩薩的化現?身臨其間,不僅身心通泰,更令我體會到“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郁郁黃花,盡是法身”的深刻含義。

  修建蓮池的法師,可謂具有真知灼見,在修建蓮池之初,即在四周建造了圍牆,使這裏遠離了世間的喧囂,爲修行人提供了一個寂靜的場所。難怪連一牆之隔的廈門大學的學子,也喜歡到此溫習功課,享受這佛門獨具的幽靜。

  想起曾見過的一副對聯:“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呗聲,總合叁百六十五天擊鍾聲,無聲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樹色、雲霞色,更兼四萬八千丈峰巒色,有色皆空。”若能將之題于大殿,也許也能給人以一些啓迪吧。

  在如此的環境裏修行,真是令人惬意的事。我多麼希望喇榮聖地也能有這樣的一汪蓮池啊!

  壬午年叁月初七  

  2002年4月19日  

  書于蓮池畔  

  錢  財

  城市裏的人們,臉上都挂著疲倦和痛苦的表情。究竟爲什麼會這樣呢?經過我的詳細觀察,發現大多是因爲錢財。

  衆生耐以生存的這付臭皮囊,如果不幸降臨于都市,就時刻需要錢財的支撐,否則就會轟然坍塌。也許有的人會說:“不可能吧?”但在都市裏,你會處處感覺到錢財的重要性。無論吃飯、穿衣、看病、睡覺,甚至上廁所,也離不開錢。真的應了那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沒有錢,都市人的一切生存活動都不得不停滯。爲了五蘊所構建的這部機器能正常運轉,人不得不象奴仆一樣,爲這部機器的能源——錢財而搏鬥。我時常在想,如果人能象蚯蚓一樣吃土也能生存該多好啊!但現實無情地告訴我,城市人要尋求生存的因是異常困難的。

  

《《旅途的腳印》——放生堪布索達吉的日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