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途的腳印》——放生堪布索達吉的日記▪P2

  ..續本文上一頁佛法甘露的洗禮啊!

  希望這一天能早日到來。喇嘛欽!

  壬午年正月初一  

  2002年2月13日  

  快  修

  當今很多在家修行人,時常被各種瑣事所纏繞,父母、兒子、工作、家庭……,時刻懸懸在念,始終舍不得放棄;而應當以修行爲主業的出家人,雖然披上了袈裟,卻整日忙碌于建道場、塑佛像、攝受弟子……,執著一些名相上的善事,往內觀的時間實在是微乎其微。這些不正常的現象,令人生出無數感慨:作爲一名真正的修行人,應放下外緣,內觀心的本性。這也是曆代大成就者成功的要訣。

  《米拉日巴廣傳》中曾有這樣的一段描述,一次,至尊米拉日巴即將返回家鄉,在與瑪爾巴譯師依依惜別之際,譯師贈送了一段金玉良言作爲精神口糧:“弟子啊!如果沒有舍棄塵世,將世間瑣事與勝法混爲一談,則修法必將荒廢。弟子當思輪回苦,所謂輪回之自性,縱吾幻變生百舌,曆經無邊俱胝劫,不能盡數悉宣說,吾演妙法莫糟蹋。”米拉日巴一直牢記上師言教,離開上師後也依教奉行,最終圓證聖者果位。

  不僅佛教的成就者們有此感慨,包括世間的智者,也深知貪戀榮華富貴,浪費大好時光,終將落得一場空白的道理。《菜根譚》中雲:“一場閑富貴,很很爭來,只得還是失;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也爲夭。”生死者,呼吸之間也。

  學會放下吧!

  壬午年正月初二  

  2002年2月14日  

  生  日

  今天是上師如意寶晉美彭措的誕辰之日,若按藏曆的計歲方式計算,他老人家已是七十高齡了。

  作爲弟子,在相續中生起的哪怕是一絲的慈悲和智慧,無不得益于上師的大悲加持。

  且不論上師多生累劫的無量功德,但于此生,上師就以其無緣大悲度化了難以計數的無邊衆生,利生事業高如須彌。其威名已傳遍東西方,可謂震寰宇、撼叁界。上師的無邊功德、無量慈悲、無比恩德,即使窮我一生也難敘其九牛一毛,概括而言即:具足智慧、悲願廣大、戒律清淨、廣轉*輪。但這單薄蒼白的十六個字,又豈能與上師的巍巍厚德相提並論?

  “人活七十古來稀”,如今上師在顯現上已進入老年,並身患各種疾病。然而,度化衆生的事業並未因此而停滯,反而日益增上。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仍不顧年老體衰,爲各地信衆摸頂加持,盡心盡力地在他衆的心田中播下善根的種子。

  很多地方的弟子都不約而同地在今天大力放生,並祈禱上師長久住世。以上師的加持力,而使無數生靈從寒光凜冽的屠刀下解救出來,如果這些生靈有知,它們該如何表達對這份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在它們聆聽各種心咒與名號的時刻,它們又該如何傳遞對這份恩情的回報之意?這些信衆們因此而培植的善根,世間的那一種語言又能貼切地加以描述?……以我淺陋的智慧實在無力想象這一切。他老人家哪怕住世一刻,利益都是不可思議的啊!

  今天,來自美國的醫生正在爲上師精心治療,我雙手合十,虔誠祈禱,願上師的病體能早日痊愈。使我們能日日蒙受他老人家的大恩加被。喇嘛欽!

  壬午年正月初叁  

  2002年2月15日  

  護  士

  那個小護士又板著她那張擠不出一絲笑容的臉進來了,“昨天大便幾次?”

  住院一個多月以來,每天除了這句例行公事的話,再也沒有多余的一句問候。我覺得實在可笑:“你爲什麼不問問我的病情如何,只問這些無聊的問題?”她擡起那顆高貴的頭顱,白我一眼,便轉身拂袖而去,令我思緒紛纭:

  這的確是一個五濁興盛的時代,某些醫院不再以救死扶傷爲宗旨,市場上充斥著假醫生、假藥,人們對金錢的貪婪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白衣天使”的形象早已蕩然無存,醫療部門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成了醜惡聚集地的代名詞。我曾親眼目睹病入膏肓之人因不能湊足醫療費而被掃地出門的可憐遭遇。

  佛陀當年在因地時,曾親自擔當醫生護士的職責,悉心地照料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以解除衆生的疾苦,用自己作病人12年積累的藥品布施病人;《入菩薩行論》中寂天菩薩也發願:“乃至衆生疾,尚未療愈前,願爲醫與藥,並作看護士。”無數的高僧大德也爲利益有情而鞠躬盡瘁,絲毫不顧個人之安危。

  不僅僅在佛教界,世間的仁人志士們也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吾廬獨破受凍死也足”的良好祝福。

  多麼希望佛陀精神能深入人心,讓世界多一分美好,少一分醜惡啊!

  壬午年正月初四  

  2002年2月16日  

  上  網

  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不斷進步,世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電腦等現代化設備已不再顯得遙不可及,甚至在邊遠的藏地也有了網吧。各種現代手段使時空的距離不複存在,即使遠隔天涯也有了咫尺之感,古今之人也可在網上神交。真可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很多人通過網絡,增長了智慧,也使自己的人格變得高尚起來。

  一些大德們也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網站、論壇,通過現代工具之方便,將無數飽受煩惱折磨的有情引入了解脫正道。

  然而,其負面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爲網上所提供的信息魚龍混雜,很多青少年整日沈迷于此,並且因爲不能善加辨別而增上叁毒煩惱,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一些出家人也不問聞思修,而對色情、暴力網站情有獨鍾。科學的果實正在遭到濫用與浪費,十分令人堪憂。

  有智慧的人能利用善巧方便自利利他,沒有智慧的人卻只能利用各種方便造作惡業。正如《寶積經》所雲:“佛告迦葉,具慧之士依方便得解脫,乏智之人依方便得束縛。”這段佛經也同樣適用于對網絡信息的取舍問題。

  但願人們能謹記這句教言。

  壬午年正月初五  

  2002年2月17日  

  閉  關

  離開喇榮已經142天,臨走之前,學院的360多位修行人共同發願,在那具有殊勝加持的聖地閉關142天修持密法,每天按照閉關教言修習至少4-6座。當時我也曾有此願望,但因公務繁雜、病魔纏身,而未能如願。

  幾個月以來,我幾乎是在病床上度過了這段寶貴時光。目睹過衆多病人的痛苦,耳聞過無數患者的慘叫。昨日的病友已被死神喚去,今日的同室也不知有幾人能享明日之春光。若不利用如今的大好時光苦修,在臨死之時,終將不由自主地隨業力流轉,誰也不能救護。

  今天,閉關共修已經圓滿,世間的人們時常在毫無意義的日子,大搞各種名目繁多的紀念活動。與他們的主題相比,此事就更應該紀念及慶賀。在此五濁興盛之時,能以內觀心的本性爲日程的修行人是十分罕見的。不論他們的修行結果如何,都應該有很大功德。

  很巧,此時正翻開《宣說決定真如經》,佛于經中雲:“舍利子,何人以守持十戒而聽聞之功德,與此人于彈指間修習真如等持之功德相比,後者更爲超勝。”經中所言,真實不虛,世間之人爲了財色名食睡尚且“衣帶漸寬終不悔”,更何況爲了自他之解脫。如果實修之人能將閉關要訣再進行廣修有多好啊!

  壬午年正月初六  

  2002年2月18日  

  少  眠

  我們不能睡得太多,不能過分懶惰。否則世間出世間之事均不能成功。

  其實睡覺也是一種習慣,有些人就從不睡覺:

  佛在因地時轉世爲德光王子,爲了供養佛陀,多年以來一直遠離睡眠,除了吃飯和大小便,從不休息。

  金厄瓦格西也從不睡眠,唯一修持善法。上師種敦巴說:“弟子啊,應當祛除身體的疲勞,否則四大不調,會生病的。”金厄瓦格西說:“身體健康固然好,但一想到暇滿難得,就覺得沒有空閑休息。”他在一生中念了九億遍不動佛心咒。

  世間的很多成功者,他們也不願將大好的光陰用于臥榻之上的酣睡。

  法國文學家巴爾紮克,每天只睡4小時,即晚上8點到12點,起床後立即利用夜深人靜的機會奮力寫作。他一生中能寫出《人間喜劇》等96部脍炙人口的作品,無不得益于他的勤奮。

  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雲:“諸人壽短其一半,夜間入眠如死亡,又遭病老等衆苦,余半也無享樂際。”《入菩薩行論》中也雲:“依此人生筏,能渡大苦海,此筏複難得,愚者勿貪眠!”

  作爲一名修行人應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這些前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不應將時間荒廢在昏睡癡眠當中。

  壬午年正月初七  

  2002年2月19日  

  看  破

  這所位于沿海城市近郊的佛學院環境幽雅,氣候宜人。這裏遠離都市之喧囂,小溪潺潺,流過草地和碎石;林木繁茂,長滿翠綠的山坡。攀緣植物與灌木叢中,各種不知名的花朵競相開放、香氣襲人。鳥兒在林間婉轉地鳴叫著,刹時穿過樹梢,飛入雲霄。令人想起藏傳佛教那些偉大的大成就者們修行的聖地。若看破世間、閉關修行之人在此搭建茅棚,實乃惬意之事。

  記得阿底峽尊者在印藏弘法事業圓滿,即將示現圓寂之時。弟子中一位叫恰徹卻的瑜珈師啓禀尊者:“上師圓寂後,我將好好修法。”上師並不滿意,回答說:“希望你能放下雜事。”弟子又說:“那講經說法呢?”上師態度也如前。弟子再問:“邊修邊講如何?”上師仍如前面一樣回答。“那麼,弟子應當如何行事?”尊者回答說:“應當舍棄今世一切瑣事。”

  恰徹卻將上師教言牢牢記在心間,抛棄塵世間的一切,去往熱振的寂靜山林。那裏山峰逶迤,氣勢雄偉,山頂上是一片積雪,無數條以融雪積成的瀑布從岩石的縫隙中奔騰而下,滋潤了山間的樹木和草地,養育了林間和睦相處的飛禽走獸。

  清晨,太陽越過山頂,將它溫暖的光輝投射下來,照耀著修行者和他的動物夥伴們;夜晚,微風吹拂,萬籁俱寂,修行者和他的動物夥伴們都悄無聲息地籠罩在夜色之中。他飲著甘甜清冽的山泉,吃著鮮美…

《《旅途的腳印》——放生堪布索達吉的日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