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途的腳印》——放生堪布索達吉的日記▪P3

  ..續本文上一頁如饴的山果。從不與任何人交往,更不去挂念世間的繁雜事務。窮其一生都是這樣锲而不舍地精進修持,終于獲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壬午年正月初八  

  2002年2月20日  

  于閩南佛學院後山靜處 

  

  政  教

  作爲實修的人本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爲解脫修。”

  但偶爾看看新聞,並因此而對衆生的苦難生起悲心,對未來的夢想生起厭離心,也會成爲修行助緣的。

  翻開報紙,看到國家主席江澤民與美國總統布什的一段對話:“中國有很多公民信教。我不信宗教,但對宗教很感興趣。我看過《聖經》、《古蘭經》、《金剛經》……”看到這裏,頓生許多感慨:

  《金剛經》雲:“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頌,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由此可見,上至一國之主,下至庶民百姓,不論何人,讀頌《金剛經》皆可種下善根,獲得不可思議功德。

  在藏漢的曆史上,佛法對于國家的長治久安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無數的史冊中,都留下了數不勝數的君主與高僧大德結下不解之緣的美傳。

  且不論赤松德贊與蓮花生大師、靜命堪布的深厚情誼。僅就元帝忽必烈封八思巴爲“皇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創製文字,輔治國政,五明班智達八思巴帝師”之稱,也足見佛法于當時朝廷及民衆之重要,實非凡夫所能度測。

  一代雄主苻堅爲了得到道安法師,不惜發動襄陽之戰,再次證明了佛法價值的彌足珍貴。

  唐朝的武則天對佛法更是恭敬有加,曾寫下著名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該頌流傳至今,並成爲衆多修行人頌經之前必不可少的發願文。

  至于達摩與梁武帝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引起過衆多世間人的誤解,人們都視梁武帝爲不懂佛法真谛的笨蛋。其實在我看來,梁武帝的佛學造詣不能說不高,只是衆生的根基及因緣不允許他只接受“不立文字”的禅宗而已。于世俗谛廣積福德資糧,仍不失爲一種令民衆積累善根之方便法門,梁武帝能有此超勝于其他君主的遠見,不能不令我贊歎。

  君主若能作到不是以統治民衆爲目的,而是爲了民衆今生來世的安樂,從心裏對佛教生起恭敬心,實乃衆生之幸事!

  壬午年正月初九  

  2002年2月21日  

  業  感

  今天,我去拜訪了一位據說有現代華佗之稱的中醫。在經過一番故弄玄虛的檢查折騰之後,“華佗”給我開了藥。並苦口婆心地再叁叮囑,除了他的藥,其他的藥一律不能服用。繼而又以不可一世的神情,對西醫的治療方式和理論進行了全方位的抨擊。

  聽著他滔滔不絕的演說,頓生許多感慨:對于同一病症,中西醫常會有不同的說法,《金匮要略》言:“夫人禀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也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也能覆舟。若五髒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客氣邪風,中人多死。”由此可見,中醫所認爲的疾病之因,多由經絡受邪及九竅壅塞所致。而西醫則認爲是人體細胞免疫力下降所致。雖然二者說法不一,但我們卻應該承認其皆有道理,不能隨意肯定一方而貶斥另一方。

  這就如同佛教與科學的世界觀有著天壤之別一樣,很多人對這一點始終百思不得其解,最後以其缺智乏慧的分別念,想當然地推導出一個自以爲是的結論:因爲佛教理論所說的須彌山、四大部洲與科學相違,所以佛教是有悖于真理的。

  其實這與中醫和西醫的理論不相同的道理一樣,稍微懂一點佛教理論的人都知道,這其中的奧妙與不同人的業力有關,比如同樣是榴蓮,有的人視之爲美味,有的人則認爲它其臭無比;同樣一個女人,有人認爲貌若天仙,有人卻認爲無異于無鹽再世。

  作爲凡夫,對不清楚的問題應該詳細觀察之後再下結論,不要因妄加誹謗而造下口業,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百業經》中因造口業,而感于地獄中以舌耕田之苦的公案,我想凡是看過的人,都不會不引起一番思索吧!

  壬午年正月初十  

  2002年2月22日  

  明  天

  喇嘛欽!

  如果沒有盡快修行,何時才會有修行的機會啊!

  明天是否還在世上也很難說,翻開《因緣品》,裏面講道:“明日死誰知,今日當精進。爾死主大軍,啓是汝親戚。”

  元朝的石屋清珙禅師長年以岩石爲居,清心寡欲,與世無交,其爲我們後人留下的山居詩,卻篇篇沁出山野的清香。“岩房終日寂寥寥,世念可曾有一毫?雖著衣裳吃粥飯,恰似死了未曾燒。”表明禅師雖已超越生死之境界,卻勸導世人要放棄世念,而以舍身赴死之心虔誠求道。

  生命如風中之油燈,隨時面臨熄滅的危險。米蘭·昆德拉說:“生活是一棵長滿可能性的樹。”誰也難以斷定,下一步可能面臨什麼。

  明天能否醒來,誰也難以斷定。龍樹菩薩在《親友書》中言:“壽命害多即無常,猶如水泡爲風吹,呼氣吸氣沈睡中,能得覺醒極稀奇。”麥彭仁波切的弟子單秋大師在班馬的多科森林中閉關時,每天晚上不論何時,只要一醒來,就開始修法、磕頭或作轉繞。他說:“難道你知道你明天還在嗎?難道你還要睡嗎?”

  世間有智慧的人,對壽命無常也有很深的認識。康納勒普說:“今天的事要今天做完,太陽絕不會爲你而再升。”清朝的文嘉有在《明日歌》中也說:“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我與和我一樣的假修行人,常常將事情推至明天,在散亂中抛擲了大好時光。看到前輩們的言教,我必須督促自己:放下一切瑣事,去修吧!

  壬午年正月十一日  

  2002年2月23日  

  智  悲

  真的修行人不是口頭上說一些漂亮的話,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要有真正的遁世修道之心。

  大梅禅師在馬祖處見性開悟後,到浙江四明山隱居。多年以後,師兄鹽官齊安得知下落,欣然派人迎請。禅師就寫了兩首偈子以示推辭,“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過之猶不顧,郢人哪得苦追尋。”以無用之枯木自喻,以婉言謝絕。又寫道“一池荷葉衣無盡,樹樹松花食有余,剛被世人知去處,又移茅舍入深居。”表明其出世意念已堅,任你春花秋月,再不爲之開花綻葉,洗盡塵世之七情六欲,甘以荷葉爲衣,松花爲食,超叁界,離五蘊,世事對之無可奈何的氣魄,真乃大修行人之所爲。實在令我深感慚愧。

  色達霍西的秋甲堪布也是這樣,他曾追隨上師的足迹到石渠求道。一生中舍棄一切名聞利養,象前輩噶當派大德一樣,十多年來一直住在霍西一間簡陋的板皮房裏,生活異常艱苦,卻無牽無挂,逍遙自在地堅持修行,直至圓寂。他曾說過一段話:“真的修行人因爲有智慧而不貪執一切,對衆生無勤而生悲心。如果智慧悲心具足,則顯密精要全部統攬;如果不具足,即使在嘴上誇誇其談地談論利衆、閉關等等美妙的言辭,過幾天還是會爲一己私利而殚精竭慮地奔波。全知無垢光尊者說過:“修行人應象衣服穿反了一樣有很大轉變。””所以,說得再多,如果沒有智慧和悲心,也是枉然。切記!

  壬午年正月十二日清晨 

  2002年2月24日  

  精  進

  杯裏的茉莉花茶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陽光越過高大喬木的枝葉,暖暖地灑了下來。

  坐在陽臺上,手捧《心性休息大疏》,卻難以入神。

  旁邊是廈門中學,今天開學了。穿著整齊校服的學生湧進美麗的校園,打破了往日的甯靜。也使我這顆易爲外境所轉的心開始活躍起來。

  這是一所現代化設施齊全的中學,有嶄新整齊的教學樓,廣闊平坦的操場,五彩缤紛的花園,和藹親切的師長。集合做操時是那麼的統一和諧;自由娛樂時又是那麼地天真活潑。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在宗塔中學度過的美好時光。

  那時雖然沒有如此優越的條件,衣服也是破舊不堪,但心情卻是一樣地快樂。然而,事過境遷,當時同寢室的7位好友中,華澤、澤比、單比3位都相繼離開人世。雖然我時常在夢中又回到年輕時代,與他們共享青春的恩賜。但一覺醒來後,我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往日的良辰美景早已煙消雲散。如今也不知他們轉生于何道,但不論如何,我都真誠地希望他們能獲得安樂,“嗡嘛呢巴美吽舍!”

  如今我也是上40的人了,即使能活到60歲,也只有20個冬夏。“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稀。”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曾說過:“時間無聲的腳步,不會因爲你有很多的事要處理而稍停片刻。”時間給勤奮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給懶惰的人只會留下懊悔和空虛。

  今日不精進,更待何時?

  壬午年正月十叁日  

  2002年2月25日  

  忏  悔

  今天是元宵節,也正值藏曆的神變月期間。很多藏地的修行人都在此月修習善法,如持八關齋戒、轉繞、頂禮、放生等等。漢地的人則在今天放鞭炮、點燈籠、舞獅子等,十分熱鬧開心。

  但是,愚癡的人們爲了使親朋好友的團聚更加“多姿多彩”,常常不惜以衆生的生命作爲代價。無數生靈在今天慘遭塗炭,被無情地判處死刑。它們慘遭被刀割、油煎、烹煮等等殘酷刑法,使歡慶的背後演出了一幕幕人間煉獄的血腥場景。

  “畜生哀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讓我們爲那些慘遭不幸的衆生,也爲那些造作惡業的衆生忏悔吧!

  喬美仁波切的《善法集》中有一簡單方便的竅決:“將金剛薩埵觀想于頭頂,自金剛薩埵發出無量金剛薩埵,位于死去的或活著的衆生頭頂。盡力念誦百字明後,自金剛薩埵身體降下甘露,自他一切有情罪障得以清淨,再念108遍百字明後,金剛薩埵化光融入自…

《《旅途的腳印》——放生堪布索達吉的日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