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孤掌之聲(星群)

  孤掌之聲

  

  星群

   日本建仁寺默雷禅師撫養了一個叫豐的孩子, 讓他學習領悟孤掌之聲。他聽到水滴之聲,心想就是這個聲音吧。當他再次出現在老師面前,他模仿水滴的聲音。默雷叫他:“那是什麼聲音?那是水滴的聲音,不是孤掌之聲。再去試試。”孤掌之聲到底怎麼樣? 他聽見風的聲音,聽描頭鷹的叫聲,蟬的鳴聲,這些聲音都不是孤掌之聲。他跑到老師前又多次了,每次都表演不同聲音。但都不是孤掌之聲。他對這個問題想了幾乎一年,最後進入冥想之境,超越一切聲音 。後來他解釋說:“我無法想到其他聲音,所以,我達到無聲之聲。”豐終于領悟孤掌之聲。

  這則公案說明:

  (一)信心與功夫

  信心與功夫是禅的必要條件,沒有信心和功夫,那些把禅視爲思維作用、抽象觀念的人,永遠無法進入禅的深處。透過最大的力量才能探測禅的奧秘。豐能悟到孤掌之聲的“無聲之聲”,由于他不懈的努力。

  (二)無:言的最後境界是無言。 一年後,豐進入冥想之境,達到了無聲之聲。這時的豐已遠離事物的現象、形象、聲象,從“有我”達到”無我”,超越了一切聲音,領悟到“孤掌之聲”,領悟到“無聲之聲”。

  “無”是達摩禅的宗旨。“無”即無相、無心、無求、無得。“無”是本然不動的清淨自性。

  覺悟就是直接把握實相世界。不經感情和理智活動,體會自已和宇宙的關系,通過禅的“覺悟”,也就是通過“心”的“悟”覺,成爲一個無限自由、擺脫一切束縛的人,成爲一個真正認識自己而不再執著于物質和精神種種形式的人,成爲一個敢于面對存在和非存在、生與死、善和惡、來和去的人。

  禅宗的“孤掌之聲”就是心靈感受的音樂,這種心靈感受的音樂擺脫了對外界物質——聲音的依賴。心靈感受的音樂對聽者心靈的共鳴不依靠聲音,而是靠心有靈犀一點通,靠聽者的感應。

  摘自《正法眼》2012年第4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