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怎樣才算真信切願?不必身勞形苦地念佛,也可以往生?總是控製不住念頭,怎麼辦呢?(大安法師)

  問:怎樣才算真信切願?是不是不必身勞形苦地念佛,也可以往生?看到法師念佛時很享受,可是弟子怎麼覺得安住在佛號上很難受呀?總是控製不住念頭,怎麼辦呢?

  大安法師答:怎麼叫真信切願,一定是從自己的真誠心裏面出來的。首先信,要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信自己是業障深重,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不了輪回問題,于是就堅定地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一定能救我,出離這個叁界火宅。這叫真信。

  切願,這個願很懇切,就是願往生的心如絕江河,沛然莫禦,萬牛莫挽,一萬頭牛的力量都不能挽回。要把往生這個事情作爲頭等大事,只要念佛,阿彌陀佛現前接引,要義無反顧,毫不猶豫,歡歡喜喜。不要佛來接引的時候,你還在心裏想多活幾年,還要那個事沒有完成,這個事沒有完成,要向阿彌陀佛再請幾年假,這些都是缺乏切願的表現。要知道我們在這裏輪回呀,就好像一個牢獄裏面的囚犯,牢獄裏面的囚犯是早一天釋放,就早一天得自由嘛,你爲什麼說讓你出牢獄,你還說我不想出牢獄,我還想再呆著,呆著很好。但人在牢獄呆久了,他真的覺得牢獄裏面很好,給他自由,他還覺得不習慣。所以這裏要改變一種心態,隨時跟著阿彌陀佛啓程,隨時准備。

  念佛法門確實不需要修太大的苦行的,它主要是要靠信願感通。無量壽經講,你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無上菩提。你只要具足信,清淨的信心,乃至這一念,你這一念信心的功德回向,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這是非常圓頓的一個法門。

  雖然在理上,我們要了解這種圓頓的道理,在事相上,我們還是要多多念佛。在事相上,我們也得要有一定的勤苦,精勤努力地去念佛。所以包括我們作佛七,講精進佛七,一天念十多個小時,這已經就有一定的對身體上的挑戰了,就是要我們也得要修一點苦行,但是不一定非得要靠苦行往生。但這種精勤努力地念佛,是表達我們對阿彌陀佛的那份感恩,那份信心,同時我們努力地多念佛號,就能增上往生的品位,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理上相信一念信心即能往生,事相上一定要精勤努力刻苦地去念佛,念得多多益善爲好。

  念佛的時候,如果你具足信願,功夫也還比較能用上一點,念佛就確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佛號是清淨的,是光明的,是歡喜的,我們的心安住在佛號當中,我們就不會想世間的五欲六塵、恩恩怨怨,所以,這句佛號就能止住我們的妄念,但這句佛號你念起來又能夠孤明曆曆,又能聽得很清楚,這裏面就有他的觀在裏面。所以念佛就在修止觀,有止觀就有定慧,有定慧就有寂照,就回到我們自性的本來狀態,自性的本來狀態就是生命安樂的一個源泉。而在世間當中,生滅的、無常的、節奏感很快的,讓我們充滿困頓不安的,這都是讓我們很痛苦的一種情況。所以安住在佛號上,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但我們有時候覺得,很難安住在佛號上,或者你感覺安住在佛號上很難受。很難受是什麼情況?就是你的心還是要往外跑、往外跑,你又想把它安住在佛號上,又有一種力量要讓你飄開,往外走。

  你是兩種力量在那裏膠著狀態,你覺得難受。如果慢慢你的道力——念佛的力量占主導地位的時候,這條野牛不會往外跑的時候,這時候你就不會有難受的感覺了。所以難受還是說你控製不住自己的念頭,口裏念著佛號,念頭當中還是想到你認爲重要的事情。我到哪裏賺錢?我的兒女怎麼樣?他們能不能考上大學?反正這個世間上的事情很多,你都牽挂這個,牽挂的力量很重,你佛號的力量反而很輕,這樣你就會覺得念得不愉快了。所以這需要一段時間,把這個佛號由生疏變成熟悉,把這個世間的東西,由熟悉變成生疏,這就用功夫,這叫熟處變生、生處變熟,這樣心裏的感受就會有改變。

  摘自《淨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