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示念佛參禅切要(憨山)

  示念佛參禅切要

  

  憨山

  念佛審實公案者,單提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就于提處即下疑情,審問者念佛的是誰

  再提再審,番之又審,見者念佛的畢竟是誰

  如此靠定話頭,一切妄想雜念,當下頓斷,如斬亂絲,更不容起。起處即消,唯有一念,曆曆弧明,如白日當空,妄念不生,昏迷自退,寂寂惺惺。

  永嘉大師雲: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惺惺寂寂是;惺惺亂想非,謂寂寂不落昏沈無記。惺惺不落妄想,惺寂雙流,沈浮兩舍看到一念不生處,則前後際斷,中間自孤,忽然打破漆桶,頓見本來面目,則身心世界當下平沈,如空華影落,十方圓明,成一大光明藏。如此方是到家時節, 日用現前,朗朗圓明,更無可疑,始信自心本來如此。從上佛祖, 自受用地,無二無別,到此境界,不可取作空見;若取空見,便墮外道惡見,亦不可作有見,亦不可作妙知見,但凡有見,即墮邪見。若在工夫中現出種種境界,切不可認著。一咄便消;惡境不必怕,善境不必喜,此是習氣魔。若生憂喜,便墮魔中;當觀惟自心所現,不從外來,應知本來清淨。心中了無一物,本無迷悟,不屬聖凡,又安得種種境界耶

  今爲迷此本心,故要做工夫,消磨無明習氣耳。

  若悟本心本來無物,本來光明廣大,清淨湛然,如此任運過時,又豈有甚麼工夫可做耶

  今人但信此心本來無物,如今做工夫,只爲未見本來面目,故不得不下死工夫一番,方有到家時節,從此一直做將去,自然有時頓見本來面目,是出生死,永無疑矣。

  

  摘自《大興善寺》2011年第12期

✿ 继续阅读 ▪ 淨慧禅語(淨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