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看得空壽若松(延晶)

  看得空壽若松

  

  延晶

  有一首題爲《空空詩》的古詩雲:“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升西沈爲誰動

  田也空,屋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讀後閉目沈思,浮想聯翩。

  粗看《空空詩》,似給人以消極悲觀之感,但細細琢磨,卻不難領略到極其深刻的哲理,也不難體會到那無私無我的崇高精神境界。在一定意義上說,這種精神境界于社會、個人都是有益的。孟子說:“養身莫善于寡欲。”但如不能看得“空”,何來寡欲

  如果一個人整日被官欲、色欲、貪欲、嗜欲等欲望所累,定會産生不少煩惱,影響身心健康。筆者在心理咨詢門診部常看到有的人從職位上退下來後,心理失衡,牢騷滿腹,悲觀、沮喪,由此而引發出一系列病症;有的人則因蠅頭小利而爭吵不休,弄得神魂顛倒,寢食不安;有的人爲家庭不睦、鄰裏不和或財産糾紛、金錢糾葛傷透腦筋, 陷入苦悶之中……凡此種種,無不使人産生煩惱焦慮、抑郁憤怒等不良情緒,可導致生物鍾紊亂、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免疫力下降,進而罹患多種身心疾病,加速人的衰老和死亡。

  看得空,清心寡欲,實爲有益的做人和養生之道。老子有一重要的哲學思想,即“道法自然”,指的是世間萬物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可拂逆,不可強製。而要達到“道法自然”,則需要照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笃”去身體力行。只有常置于淡泊空靈、虛懷若谷的境界,人才能活得潇灑自在、健康長壽。

  古今中外,凡是有作爲又能頤養天年的人,都是心胸豁達,看得空、想得開的人。隱居廬山的晉代文豪陶淵明有追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的境界,在這空靈愉悅的境界中,身與心融,境與意會,才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南山”乃長壽之代名詞。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老先生寫的“難得糊塗”,可謂又一箴言,從養生角度來看,對調節心理平衡大有裨益。清代養生家石天基有八樂:“靜坐之樂,讀書之樂,賞花之樂,玩月之樂,觀畫之樂,聽鳥之樂,狂歌之樂,高臥之樂”。樂則長壽。日本老年協會的加藤泰純博士贈給高齡老人幸福生活的叁大秘訣是:忘記死亡,忘記錢財, 忘記子孫。可見,人生在世,能把繁雜的世事、短暫的人生、功名利祿看得淡些,也就是看得“空”些,對于擺脫煩惱、求得長壽是十分有益的。

  

  摘自《適養益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