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噶舉派高僧對藏族文化的貢獻

  噶舉派高僧對藏族文化的貢獻

  噶舉(俗稱“白教”)是藏傳佛教(又稱“西藏佛教”,俗稱“喇嘛教”)四大教派之一,它以傳承方式獨特、分支派系衆多、分布地域寬廣、流傳時間久長等特點而聞名于世,不但在藏傳佛教中,而且在藏族社會和藏族曆史上,都曾占有重要地位,産生過極大影響。

  噶舉派衆多僧人中,確有不少學富五明、才華橫溢的學者,他們無疑以學法修道爲本份,盡僧人之責。同時也研究學問,著書立說,爲發展藏族文化作貢獻。

  噶舉派對藏族文化的貢獻是突出的、多方面的和大量的。本文只擬選擇部分學者的一些重要貢獻(主要是著述)作簡單介紹,以飨讀者。

  編纂、繕寫《甘珠爾》和《丹珠爾》 蔡巴噶舉派僧人噶德貢布先後七次赴祖國內地學習,請來漢族能工巧匠,引進刻版印刷技術,創建刊書房,爲發展藏族文化創造了條件。

    公元1334年,噶瑪噶舉黑帽系第叁世活佛讓穹多吉經五臺山由內地返藏後居桑耶寺,備資繕寫了佛教叢書《甘珠爾》(即《佛語部》)和《丹珠爾》(即《注疏部》)各一部。14世紀前半葉,蔡巴噶舉派僧人、著名學者滾噶多吉和綽普噶舉派僧人、著名佛學家布敦·仁欽竹合作編定了《甘珠爾》。布敦又據納塘寫本《丹珠爾》鑒定分類,刪重補遺,寫爲定本。14世紀後半葉,二人還分別編訂了《甘珠爾》和《丹珠爾》目錄。《甘珠爾》和《丹珠爾》的繕寫和編纂是藏族對東方文化的重大貢獻。

  撰寫宗教史和佛教理論著作 在中世紀時期,噶舉派學者們撰寫了大量宗教史和佛教理論著述,給後世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例如:

    《布頓佛教史》,這是夏魯寺高僧布頓·仁欽竹所著。成書于1322年,該書極有價值,一向被佛教史家視爲要籍。

  《宗教史·奇異大海》,爲達隆噶舉僧人阿旺當卻桑波所著,也有人認爲是達隆噶舉派僧人阿旺囊傑所著。成書于1648年。該書集中敘述了達隆噶舉派的曆史。

  《竹巴教史》,爲竹巴噶舉派活佛白瑪噶波所著,成書于1580年。書內記載藏傳佛教後弘期人物事迹頗詳,並錄有諸大師之間往來書劄。

  佛教理論著述有塔波拉結·瑣南仁欽所著的《解脫道莊嚴論》;噶瑪噶舉黑帽系第叁世活佛讓穹多吉所著的《佛百行傳》、《甚深內義本釋》等二卷及抄本一卷;噶瑪噶舉派僧人雲丹嘉措所著的《寶庫藏》、《教誡藏和經傳密咒藏》、《所知藏》、《不共秘密藏》、《秘籍藏》,合稱《五大藏》。

  《紅史》、《青史》和《賢者喜宴》這幾部西藏古代主要通史,都是出自噶舉派高僧大德之手。

  《紅史》爲蔡巴噶舉派學者滾噶多吉所著,成書于1363年。該書是現存最早的一部藏族曆史著作,一向無刻本,而以多種抄本流傳,成爲研究藏族史及唐蕃關系不可缺少的文獻。1981年,民族出版社鉛印了第一版。

  除《紅史》外,滾噶多吉尚著有:講述蔡巴噶舉派曆史的《紅史續集·賢者意樂》、《白史》,講述王統傳承的《花史》及《貢塘喇嘛傳記》、《先父默蘭多吉傳記》等。

  《青史》爲噶舉僧人、藏族著名譯師桂·宣奴貝所著,成書于1476―1478年之間。該書除敘述吐蕃王室傳承的曆史之外,還敘述了藏傳佛教的創建和發展的曆史,尤其對噶舉派的敘述更爲詳盡。尤于人物年代的考素特爲詳備。由于《青史》博取諸家之長,采用編年史體例,資料豐富,綱目分明,一向被推崇爲研究藏族史的信實要籍,受到國內外藏學研究者的普遍重視。

  《賢者喜宴》爲噶瑪噶舉派巴臥活佛系統的第二世巴臥·祖拉陳瓦所著。據作者自述,他于42歲和60歲先後兩次撰寫此書,完稿于1564年。該書是一部“以史料翔實和內容豐富而聞名遐迩”的藏族史書。由于作者在著述中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肯盲從舊說,因而招致其他一些史學家的非議,被指斥爲“異端”。但是,客觀地講,這部書的史料價值及其在藏族史學著作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

  噶舉派大師的語言、文學著述 噶舉派大師的文學著述,主要是“高僧大德”傳記,例如《瑪爾巴譯師傳》、《米拉日巴傳》、《日瓊巴傳》、《朱巴滾勒自傳》、《唐東傑波傳》等。這些傳記是將一些有成就、有名望的喇嘛的生平事迹加以渲染而成,情節曲折生動,文筆樸實無華,具有較高的文學性。是研究藏傳佛教、藏族曆史乃至藏族風俗習慣等的重要參考資料,也可以作爲文學作品閱讀。

  其中以《米拉日巴傳》的影響最爲巨大,不但在藏族地區廣爲流傳,脍炙人口,而且深得全國人民喜愛,早被譯爲漢文和蒙古文。同時,在世界上也爲衆多研究藏族曆史、文化、宗教的人們所矚目,早已有了英、法、日等文種的譯本。《米拉日巴傳》已經成爲世界名著。

  此外還有其它文學著述。例如,噶舉派僧人賈哇央滾巴·堅贊貝,著有道歌、情歌108首,彙成一函,系寫本,長17公分,寬6公分,每頁8行,該袖珍本共219頁。現藏北京民族宮圖書館。

  語言學著述有《司徒文法廣譯》,全稱《藏語規範組合分論叁十頌、音勢頌注·智者項鏈華麗珠鬘》,成書于1744年,爲噶瑪噶舉派司徒系統的司徒·卻吉迥乃所著。該書是藏文文法權威著作,解放後曾鉛印出版,一直被有關民族院校作爲藏文文法教學的主要參考書使用。

  研究藏醫藏藥、天文曆算貢獻巨大 噶舉派大師非常重視藏醫藏藥、天文曆算的研究,並爲後世留下了大量有價值的著述。

  例如《塔波拾零集》,是有關醫學注解及實用決竅等零星著作的彙編,爲塔波拉吉·瑣南仁欽所著。他是公元11世紀最著名的藏醫。

  《達氏廣注》爲公元11―12世紀間,達隆噶舉派僧人達隆塘巴·紮西貝所著關于《醫學後續》的一部詳明注解。

  《長壽珠鬘·母子合璧》,是醫書母卷《實用調方要訣·長壽珠鬘》及別錄其奧義所成子卷《訣竅心寶》兩書合稱,爲十八世紀時,八邦寺侄輩噶瑪·丹增成烈饒傑所著;《利樂精要》,是18世紀止貢·策旺丹巴所著彙集診治訣竅的一部醫書;《利樂藏》是18世紀時,司徒·卻吉迥乃所著《漢藏天花論治》、《脈診新譯》和《大黑珍寶丸》等醫藥論著。

  天文曆算著述有:《曆算集論》,噶瑪噶舉派黑帽系第叁世活佛讓穹多吉著;《智者生悅論》,布頓·仁欽竹于1326年著。

  還有香巴噶舉派僧人唐東結布,原名遵追桑布,人稱“甲桑朱古”,意爲“鐵橋活佛”,是藏族著名的建築家和戲劇家。傳說他一生建造了鐵索橋58座、木橋60座,製造大小舟船118只,至今仍被藏族工匠尊封爲祖師。鐵索橋的建造和藏戲的創始是噶舉派對藏族文化的又一貢獻。

    噶瑪噶舉派黑帽系第十世活佛卻精多吉精通繪畫和雕塑,在佛像雕塑用料科學量度方面是頗有見地的一位權威。

   朱古郎卡紮西、卻吉紮西和嘎雪瑪紮西“叁紮西”,使噶瑪畫派優美的畫風遍及整個西藏。噶舉派對藏族文化的貢獻肯定遠不止這些。筆者相信,隨著藏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會有新的豐富的內容展現在讀者面前。

  稿源: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

  

✿ 继续阅读 ▪ 甯瑪派的傳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