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噶舉派

  噶舉派經典\密續和大手印之道

  噶舉派經典

   噶舉傳承經典源于經藏─《甘珠爾 》(Kagyur)和論藏─《丹珠爾 》(Kengyur)。《甘珠爾 》是譯成藏文的佛陀法語,《丹珠爾》是譯成藏文的論著和注釋。

  此外噶舉傳承有非常多噶舉大師的論著,他們包括印度大瑜伽士帝洛巴,那洛巴,以及西藏大瑜伽士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曆代噶mb和噶舉傳承的上師們。

  西藏噶舉大師們的重要著作有:《馬爾巴全集》、《密勒日巴的道歌》、《岡波巴全集》、曆代噶mb以及止貢覺巴吉登 松昆(Drikhung Ky

  pa Jigten Sumgon)、竹巴衮嘉貝瑪卡波(Drukpa Kunkhyen Pema Karpo)等大師們的著作。

  曆代噶mb不斷的充實典藉,這是延續傳承很重要的因素。譬如第一世噶mb,杜song虔巴(Düsum Khyenpa 1110~1193),第二世噶mb希(Karma Pakshi 1206~1282)第九世旺秋多傑(Wangchuk Dorje 1556~1603)都是著名的大禅師並對實修有很重要的論著。第叁世讓烱多傑(Rangjung Dorje 1284~1339),第七世確劄嘉措(Chodrak Gyaltso 1454~1506),第八世米覺多傑(Mikyo Dorje 1507~1554)都以注釋經藏和續藏著名,第十世確映多傑(Ch

  ying Dorje 1604~1674)則是著名的藝術家和詩人。

  十九世紀時,蔣貢康楚仁波切(Jamgon Kongtrul 1813~1899)編輯了一部《知識寶藏》成爲噶舉傳承教法、灌頂和儀軌的重要參考資料。

  噶舉傳承修習經藏和續藏的精髓,特別重視密續中金剛乘和大手印的法教。修持方法有兩種(1)方便法門(2)解脫法門

  (1)方便法門指金剛乘、密續所常用的方法,此法包括密續的四部

  1.事部(Kirya-tantra)行動密續。

  2.行部(Charya-tantra)。

  3.瑜伽續部(Yoga-tantra)密集修心。

  4.無上瑜伽部(Anuttarayoga-tantra)。

  第四部又分叁部份,父續、母續和無二續,是噶舉傳承主要修法,並特別重視母續和無二續。所有的教法都經由兩個次第來完成: 生起次第的觀修,和圓滿次第的融入自性。

  噶舉傳承所修生起次第中,觀想本尊是源自密續和本尊法。叁個最主要的本尊爲金剛亥母(Vajrayogini),勝樂金剛(Chakrasambhava),和紅觀音(Gyalwa Gyamtso)。

  此外還有對護法的修法,譬如瑪哈嘎拉法。

  圓滿次第教授被認爲是各種教法中最殊勝和神聖的密續修法,它包括氣(Prana)脈(Nadi)和明點(Bindu)的修法。在噶舉傳承中最精要的教法是圓滿次第無上瑜伽母續(Anuttarayoga Mother Tantra)的修法,亦稱爲那洛六法。此修持法一直是噶舉傳承修法的重心,特別爲噶瑪噶舉傳承所重視。

  (2)解脫法門是指修持著名的大手印(Mahamudra or The Great Seal),它是最高層次禅法,也是噶舉傳承獨特的法。岡波巴傳承中指出有五種方式傳授大手印,也可以歸納成叁種方式傳授大手印。此叁種方式爲:

  經部大手印

  密續部大手印

  心髓大手印

  曾被佛陀預言出生的岡波巴以上述叁種方式教導大手印,現在已成爲噶舉的傳統教法,此傳承和教法一直延續迄今。雖然噶舉各派都教授此法,但是以噶瑪噶舉的教法最爲殊勝。

  密續和大手印法教都直接和證悟心的本質有關,在傳承中前者證悟“平常心”,修大手印則證悟“金剛心”。

  四密續修持法,或大手印的根、道、果修持法,雖然都是噶舉各派的共法,但是在解釋和禅修指導方面各派之間仍稍有不同。

   噶舉的四大八小支派

  岡波巴(達波拉結)創始達波噶舉(Dakpo Kagyu),他的弟子繼承及發揚光大並創始四大八小噶舉支派。

  四大支派

  噶瑪噶舉(Karma Kagyu or The Kamtsang)

  第一世噶mb杜song虔巴(1110-1170)在1139年卅歲時拜岡波巴爲上師,他是岡波巴主要的弟子,創始了噶瑪噶舉。噶瑪噶舉傳承因爲噶mb無間斷的轉世而非常興盛,噶mb的學識、禅修成就以及佛行事業在西藏也非常著名,並廣泛受到西藏各教派的尊重。

  第十六世DB法王jia華噶mb,讓烱日佩多傑(1924-1981)曾是所有噶舉派的領導者,第十七世DB法王jia華噶mb目前在印度達蘭沙拉。

  噶瑪噶舉不僅保存及延續本身傳承之法教,並且對保存、延續自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以來的整個噶舉傳承都極有貢獻。

  噶瑪噶舉也是在西藏以外影響最大的傳承,此傳承法教已被全世界佛弟子們學習。

  

  察巴噶舉(Tsalpa Kagyu)

  喇嘛祥(Lama Zhang)亦名玉達巴宗都達巴(Yudakpa Tsondu Dakpa 1123-1193)是岡波巴的弟子汪恭竹清甯波(Wangom Tsutrim Nyingpo)的弟子。他創始察巴噶舉並創建貢唐寺(Gungthang),有很多傑出的弟子。

  

  跋絨噶舉(Barom Kagyu)

  跋絨達瑪旺秋(Barom Darma Wangchuk)是岡波巴的弟子,創始 跋絨噶舉並創建跋絨寺,位于西藏拉拓(Lhat

  k)區北部。

  

  帕竹噶舉(Phaktru Kagyu)

  德謝帕莫竹巴多傑加波(Deshek Phakmo Drupa Dorje Gyalpo 1110-1170)是岡波巴的主要弟子,以修大手印著名,創始此傳承。他在帕莫(Phakmo)建了鄧薩梯寺(Densa Thil),他的弟子們建立了噶舉的八小支派。

  八小支派

  此八派是從帕竹噶舉分出:

  止貢噶舉(Drikhung Kagyu):止貢覺巴吉登松吉昆波(Drikhung Kyopa Jigten Sumgyi G

  npo 1143-1217)創始。止貢久貢切桑仁波切(Drikhung Kyapg

  n Chetsang Rinpoche 1946),住在印度德拉東(Dehradun)是現在止貢噶舉的領導人。

  

  竹巴噶舉 (Drukpa Kagyu):帕莫竹巴(Phakmo Trupa)的弟子大成就者林惹巴貝瑪多傑(Drupchen Lingrepa Pema Dorje 1128-1188)和他的弟子確戒倉巴加惹耶謝多傑(Ch

  je Tsangpa Gyare Yeshe Dorje 1161-1211)共同創始。他們在中藏創建本派最早的寺院南竹寺(Namdruk),十六世紀衮嘉貝瑪卡波(Kunkhyen Pema Karpo 1527-1592)在南藏創建祖桑阿確林寺(Druk Sang-ngak Ch

  ling)是本派的主寺,駐錫在印度大吉嶺的怙主竹千仁波切(Kyapg

  n Drukchen Rinpoche)是本傳承的領導人。竹巴噶舉大師夏從恩王南吉(Shaptrung Ngakwang Namgyal)將此法系引入不丹,在不丹廣傳,並成爲不丹的國教。

  不丹國師尊者堪布(H.H. Je Khenpo)和國王吉美森給(Jigme Senge)目前是不丹竹巴噶舉的領導人。

  

  達隆噶舉(Taklung Kagyu):達隆塘巴劄西佩(Taklung Thangpa Tashi Pal 1142-1210)創始。達隆夏祖仁波切(Taklung Shapdrung Rinpoche),達隆瑪突仁波切(Taklung Matul Rinpoche)和察楚仁波切(Tsatrul Rinpoche)共同爲本派領導人。

  

  雅桑噶舉(Yasang Kagyu):刹惹哇卡丹耶謝森給(Zarawa Kalden Yeshe Senge)和他的弟子雅桑確吉蒙蘭(Yasang Ch

  kyi M

  nlam 1169-1233)共同創始,雅桑卻傑1206年創建了雅桑寺,本派名稱源于此。

  

  楚浦噶舉(Trophu Kagyu):帕莫竹巴的侄兒也是弟子嘉察仁波切(Gyaltsab Rinpoche)和楚浦大譯師欽波巴(Trophu Lotsawa Chenpo Pal 1173-1225)共同創始。楚浦洛沙瓦在中藏 倉(Tsang)區創建楚浦寺及學院,本派因此寺名稱楚浦噶舉。

  

  修賽噶舉(Shuksep Kagyu):傑貢竹清森給(Gyergom Tsultrim Senge 1144-1204)創始。他于1181年在中藏曲學區(Chushur)的年普(Nyephu)創建了修賽寺(Shuksep),本派因此寺而名爲修賽噶舉。

  

  葉巴噶舉(Yelpa Kagyu):葉巴卓托耶謝孜巴(Yelpa Drupthop Yeshe Tsekpa)創始。並在葉浦(Yelphuk)創建主寺葉浦寺。

  

  瑪倉噶舉(Martsang Kagyu):瑪倉些饒森給(Martsang Sherab Senge)創始。

  香巴噶舉(Shangpa Kagyu)

  香巴噶舉是大瑜伽士瓊布南覺(Khyungpo Nyaljor 978-1079)創始。瓊布南覺到尼泊爾時,遇見阿阇黎森瑪地(Acharya Sumati),拜師學習語文然後去印度繼續參學。他在印度追隨了一百五十多位瑜伽士學習,獲得金剛乘之精髓。他主要的上師是蘇卡 悉達(Sukhasiddha),惹胡拉古塔(Rahulagupta)和尼古瑪(Niguma)即那洛巴的空行母 。他回到西藏後,噶當派大師朗吉塘巴(Langri Thangpa)爲他圓頂及授戒。

  瓊布南覺在西藏澤區祥(Shang)建了很多寺院,因此他創建的派系以香巴噶舉爲名。他傳香巴噶舉法教卅多年,有非常多弟子,他的傳承一直延續迄今。

  香巴噶舉的主要教法爲勝樂金鋼(Chakrasambhava)、喜金剛(Hevajra)、大乘經典、古夏叁馬甲(Guhyasamaja)、尼古瑪六法(Six Doctrines of Niguma)、大手印(Mahamudra)、六臂白瑪哈嘎拉等等。蔣貢康楚大師曾盡力恢複、保存及弘揚本派法教,使本傳承迄今仍盛行于西藏。並因爲第十六世噶mb的加持和感召,香巴噶舉在世界各地也都有衆多的弟子。兩位最著名的香巴噶舉大師是尊貴的卡盧仁波切(Kalu Rinpoche)和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噶舉派》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