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度佛教(多羅那他 著)▪P12

  ..續本文上一頁。商主檀那羅乞多從北方烏仗那國邀請時,阿阇梨和商主及其眷屬從摩揭陀到烏仗那的全程也只用一天就走到。在訖裏瑟拿羅阇和烏仗那兩地久住,並且說法,在一切人衆間弘揚大乘。在兩地各建寶塔一百座,佛寺二十五座,在每一處都建立了大乘法産。照這樣在摩揭陀也建立寶塔一百座,法産二十五處。

  一次在印度邊境阿逾陀城附近爲一小王說法時,附近有個葛洛村。阿阇梨正在說法時,葛洛人衆興兵而來。于是教誡聽法者生起安忍,一切人衆等引而住。所有射來的箭都化作微塵,葛洛的首領用劍砍阿阇梨也沒受損傷,劍碎爲上百的片段。此外,雖然百般辱罵,仍然住于不動,因此他們也大起信心,作禮而去。因爲這位阿阇梨能知他心,一切說法時,弟子有所不知,或者有疑難,他就條分縷析地講說,因而從這位阿阇梨聽法的沒有不成爲通人的。

  在這個時期一般大乘人象是沒有不向他請求一兩部經的,由于阿阇梨躬自倡導,建立法産一百處。每處修學者至少也有二百人,總之,聽法弟子衆其數無量。大家很是虔敬,因而對宗義也這樣執持,生起登地功德與生起加行道功德的多到幾千人。對于經典和宗義並不偏于一方,通過一切門來說法。聲聞衆此時也非常虔敬,也有很多人聽受聲聞衆的對法和經的。

  由于獲得犍陀梨明咒的成就,到達兜率天,遙遠處也能霎時到達。由于成就阿劫波明咒,了知他心,因此流傳“具足屍羅而多聞,成就明咒最希有,不然入于大乘惟有過失。”這樣的說法。以前大乘法最興盛的時期大乘比丘還不滿一萬,龍樹時期僧伽大多數也是聲聞,這位阿阇梨時期大乘比丘有好幾萬人,由于這些原因,稱爲一切大乘教法宗主。然而,與阿阇梨同住的弟子不過二十五人左右。他們這些人都是具足屍羅、奉持叁藏、對于主尊斷疑獲忍的。晚年在那爛陀住了十二年,冬天每天前來辯難的外道以種種學術破斥各派宗見,爲之說法,因而外道出家的將近千人。在任何寺廟中,對一切壞失見地、戒律、行持、儀軌的比丘,如法折服,因此僧伽最極清淨。最後在王舍城去世,徒衆在其遺址興建寶塔。

  弟弟世親在西藏有些人認爲是聖者無著的孿生兄弟,有人認爲是法兄弟,但印度學者並不這樣說。他的父親是個具足叁吠陀的婆羅門,世親在聖者無著出家以後那一年降生,這兩位阿阇梨是同母兄弟。從舉行增慧儀式以至受囑多聞並證得叁昧情況和乃兄無著類似。于是在吉祥那爛陀出家,精研一切聲聞叁藏,還要窮究對法義理,決定十八部宗義,通達一切學問之道,前往迦濕彌羅,主要依止衆賢阿圖梨,精通毗婆沙、十八部的各各論典、各部不同的經律外道六師的所有的學說、一切辯論法術。以後就在該地,多年之間剖析理與非理,並講說聲聞諸藏。以後又在赴中印度的旅途中,盜賊和路上夜叉等不能攔路,抵達摩揭陀。在那裏幾年間又對衆多聲聞僧衆開示衆多極明智的法。那時看到聖者無著所造《五地部論》(瑜伽師地論)的函卷以後,心中不理解大乘,不信是聽受于主尊。據說他說:

  嗚呼無著在林中  十二年間修叁昧

  叁昧不成卻造作  象背負起之宗義

  反正是多少說了一些挖苦的話。哥哥無著聽到,心想是調伏的時候了,使一個比丘受持《無盡慧所說經》,使另外一個受持《十地經》。到熟習時前學說:“先念誦無盡慧,再念誦十地經。”然後派遣到弟弟跟前。這兩個人黃昏時念誦《無盡慧經》後,世親心想:“這大乘因上是好的,在果上卻走了懶散之路了。”黎明時念誦《十地經》以後,世親心想:“因果二者都好,而加以毀謗,積了大罪業,當該斷除毀謗的舌頭!”因而尋覓剃刃,那兩個比丘說:“何必爲此而斷舌?你的兄長有忏罪的方法,請到聖者跟前請求。”于是到了聖者無著跟前。此後,據西藏的傳說,“閱覽一切大乘教法以後,弟兄進行教法的討論時,弟弟辯才敏捷,哥哥辯才雖不敏捷,但善于對答。弟弟詢問其原因,哥哥說請問了本尊然後回答。弟弟也請求示現聖容,哥哥說現在沒有緣分,而教以忏罪方法。”但印度人的說法並不是這樣,而且顯然于理不合。從聖者無著聽受大乘經以後而與上師诤論。與沒有啓白上師,而即閱覽書籍,以後就巧妙解說,這兩件事,是過去正經人所不爲的。既然主張說對衆賢不與師長诤論,對聖者無著诤論豈合于理?無著從彌勒受取經教,衆所周知,世親竟不知道是這樣而詢問,無著也就隱約其辭地向弟弟說:“請問一位本尊。”這都不象合理的話。

  因此,印度的傳說是這樣:接著上面進行下去,請求淨罪的的方法,無著詢問無能勝佛以後說:“你應當廣說大乘教法,注解多種經,念誦十萬遍佛頂尊勝明咒。”從兄長聽受一切大乘經,才一遍就深入內心,從一位真言行者阿阇梨受得真言門徑以後,讀誦五百陀羅尼經。念誦秘密主獲得成就,憶持真實義,並獲得殊異叁摩地。因憶持當時存在于人世的一切佛語。所以傳稱佛涅槃以後絕對沒有象世親阿阇梨這樣多聞的。其中聲聞叁藏中五百部修多羅叁十萬頌,《寶積經》四十九會合而爲一,《華嚴經》、《大集經》。各算一種,自余《十萬般若》等大乘大小經總合爲五百、總待真言五百、所有這些經咒的文字義理領會無余。每年念誦一遍,住在芝麻油池中,以連續十五晝夜的功夫,把這些經咒一次念完。每天讀誦《八千般若》不過一兩個時辰就可完畢。這位阿阇梨歸入大乘時奉持聲聞藏等學者約五百人歸入大乘。

  聖者無著入滅之後,他作吉祥那爛陀寺的住持,誦出多種教法異門。每天在不同勝解的人衆面前向他人傳授出家近圓,並自作出家人和比丘的親教師和軌範師,矯正各個的墮罪。自己不斷地行十法行,並使其他千人每天行全部的十法行,尤其是不間斷地講說不相同的大乘經中的教法二十座。黃昏時攝集諸法心要而予以破立,午夜略作睡眠,從而從主尊聞法,黎明等入真實叁摩地。間或著論,並擊退外道的诤辯,又爲《二萬五千般若》、《無盡慧所說經》、《十地經》、《隨念叁寶經》、《五手印經》、《緣起經》,《經莊嚴經》,《二辯》(辯中邊論與辯法法性論)等大小乘的大小經,釋經論等造作注釋約五十種,自造頌《缽剌迦羅》八部,念誦佛頂尊勝十萬遍,也得到它的明光成就,之後親見秘密主,得無量叁摩地。

  這位阿阇梨所造的《緣起經疏》等疏釋叁種,在此地雖然普遍傳說,計入八部《缽剌迦羅》之中,但對文字注釋並不用“章”的名稱,解說義理也難以用“章”的名稱。所謂章乃是宣示一段一段的主要義理的零散的論典,因此對于《經莊嚴論》這樣的大書就不這樣稱呼,若稱呼它的文字的注釋更不消說了。在八部缽剌迦羅中一般有章的名稱,某些卻沒有,也是不合理的。

  這位阿阇梨不到邊遠各地,通常只住在摩揭陀,在那裏修複略有損壞的舊法産,新設立大乘法産一百零八處,因此法産遍布摩揭陀各地。一度赴東方憍梨,在城中無數人衆的集會上講說了很多經,諸天爲之雨金花,每個乞丐區都得到約一大升金花。在此處也建立了一百零八處法産。

  歐提毗舍的婆羅門摩企迦召請他,在那裏爲大乘僧伽一萬二千人舉行了叁個月的宴會,從而在婆羅門的家中發現寶源五處。在此地也使婆羅門、家主、國王等發生信仰,在此也建立了一百零八處法産。

  另外,對南方一帶衆人。阿阇梨也親自吩咐設置法産,總計大約與上述相等,據說建有法産六百五十四所。大乘僧衆此時也比聖者無著阿阇梨時代多,若將各地大乘比丘總計據說約達六萬人。與阿阇梨共同行止的比丘大約也有一千人,他們都是具足屍羅並且多聞。凡阿阇梨所住之地都出生非人供養的資具,寶源出現等希有法流不斷發生,以一想便知的神通真實授記一切關于善與不善的提問,王舍城失火,由念誦真實力使之息滅,邊生城發生疫病,也由念誦真實力而息滅,由明咒力得壽自在等希有的傳記連綿不絕。前後斥破外道的辯難約五百次,婆羅門和外道總計約五千人歸入佛教。最後阿阇梨在千人環侍之下到尼泊爾,在那裏也建立法産,使衆多僧伽毫無阻礙地增長起來。據傳看見有家室的僧人穿著法衣耕田,因而優念本師教法衰微。于是在僧伽中說法,把佛頂尊勝陀羅尼首尾顛倒念誦叁遍,當即入滅。法日暫沒,弟子在那裏建塔。

  若依照西藏的史書,說:“《阿毗達摩俱舍論》本訟著成後送往迦濕彌羅的衆賢,他因此歡喜,但呈閱了疏釋,他因此不歡喜。爲了诤辯來摩揭陀,世親阿阇梨因而到尼泊爾。”著成俱舍本頌和疏釋送與衆賢閱覽,歡喜不歡喜等雖然並無不合,但在印度並沒有衆賢來摩揭陀的明顯說法。即令曾來也顯然在以前時期,因此世親赴尼泊爾時,衆賢顯然已去世多年。

  聖者無著阿阇梨自出家後作教法事業約七十五年,授記所雲生存一百五十年,授記之年是半年。與法臘符合有叁十多年利益衆生決定是作了,有些印度人也有主張作了四十多年的說法。世親阿阇梨享年近百歲,即在聖者無著住世之時就已多年大利衆生,無著去世後作利生事業約二十五年,這位大阿阇梨據說與西藏工拉朵利年贊同時,這樣說是適宜的。

  第二十叁章 陳那阿阇梨等時代

  約在世親大阿阇梨晚年時代,深方王去世之後,出現生于西方摩廬地方的室利曷王,事功偉大,統治西方一切王國。後來對佛教獲得信仰,敬奉德光阿阇梨爲師。

  約在那時,是東方毗梨叉旃陀羅的子嗣毗摩旃陀羅王和後者的兒子迎摩旃陀羅二人在位的時期。這倆個國王權勢和受用也大,喜歡布施,如法護持國政,但並未歸依叁寶,供養內外兩道,特別崇敬裸衣外道。在迦濕彌羅據說也是差不多那個時候一切所有貴王正在世。

  當時在東方阿阇梨安慧和陳那作利生事業,在西方是聖者無著弟子佛使晚年利益衆生時與德光利生事業興盛時。在迦濕彌羅有大德僧使大利衆生,法使阿阇梨前往各地說法。南方一帶出現佛護阿阇梨,約當清辨和解脫軍倆人的前半生。

  歐提毗…

《印度佛教(多羅那他 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