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不貧窮:修行不追求也不排斥富貴

  佛法不貧窮:修行不追求也不排斥富貴

  很多人以爲修學佛法就要過極端艱苦的生活,認爲賺錢和學佛存在著沖突和矛盾。其實,這種想法不切實際,錢財是世間寶,佛法是摩尼寶珠,是無上至寶。我們不能爲了無上至寶而視世間寶爲敝履,也不能做錢財的奴隸,爲錢財而生煩惱。

  樹立正知正見。很多人在錢財方面不自在的根源,就是對錢財缺乏真知灼見,這也成了修行的障礙。福慧雙修,慧是解脫,福就是豐富,就是大富大貴。我們佛子的生活雖然不能追求富貴,但是也不應該排斥財富,關鍵是要善于運用財富。

  真正自在放下。放下心中對財富的貪心吝啬,做財富的主人翁,才是真正放下。如果爲了表明放下,刻意追求貧窮,也是一種虛僞。對于現有的財富應秉持這樣的態度:財富爲我所用,而非我所有。

  錢財源于布施。布施的行爲,布施的心態和對布施種種的智慧把握,如果能做到叁輪體空,則功德無量,否則如同仰箭射虛空,箭落還自傷。

  世人都在追求財富,可是有些人就是得不到財富,反而還會被外境所轉。財爲五家共有,水、火、盜賊、國家、敗家子。前叁種你可以用購買保險的方式來規避風險,後兩種你卻沒有辦法應對。你想讓你的財富增值,我勸你投資德行,那是一種永遠不會虧損的生意,會福蔭子孫,而且還會帶到另外一個世界。

  福報來源德行。如果你有了良好的德行,勢必會得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東西,正所謂不求自得。我常對報怨繳稅太多的朋友們說,你繳的稅再多,也沒有你余下的部分多,雖然一年繳了幾萬元的稅,可是你余下的部分肯定是比稅款多數倍的數目,況且繳納稅務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如果再報怨的話,就去吃低保,不用繳稅,感覺如何

  人要學會知足和感恩。

  古人真是有智慧,如果一個人做了壞事,就形容爲缺德,那麼他就什麼也得不到了,因爲缺少“得”嘛。古人還要厚德載物,德行深厚了,物質就來了。多麼的形象生動。可是現在浮躁的人們已經不願意去面信奉這些所謂的過時的哲理,這也 是這個時代的悲哀之處。

  (作者: 陶熔 摘自《妙蓮華》2009年第3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