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爭而無爭

  爭而無爭

  法門是平等的,沒有殊勝與不殊勝的區別。但是爲什麼還說某個法殊勝?

  佛初轉四谛*輪時,弘揚的是小乘佛法;中轉無相*輪,末轉分辨*輪時,弘揚的是大乘佛法;四轉*輪時,弘揚的是密宗金剛乘佛法。

  佛傳小乘法時,講這是真正究竟、了義的法;後來佛傳大空性無相法時,強調以前所講的都是不了義的,現在所講的無相法才是真正了義的;再後來佛轉分辨*輪時,又強調第一次和第二次轉*輪所講的也是不究竟的,現在所講才是最究竟的。佛四轉*輪時也是如此。

  佛爲什麼這樣說?是爲了所化衆生,針對當時衆生的根基而要這樣攝受。這不是佛陀欺騙衆生,對所緣衆生而言,當時所講的法,是究竟的、圓滿的。但是每個人的根基不一樣,層次不同。站在這個層次裏講是了義的、究竟的,再高的一個層次看,就是不了義的、不究竟的。其實這些教法並不矛盾,因爲站的角度不一樣,才有這樣的區別。

  佛教有很多教派,每個教派都有自己的開創祖師、傳承上師,每個教派都有自己的所化衆生。各教派祖師大德弘法時,互相之間也會進行一些辯論,但這都是爲了接引所化衆生而進行的必要辯論。比如,兩個教派中不同的上師,在弘揚某一個法脈,某一個法門時,他一定會在這個法和其他法之間進行權衡,進行一些辯論或者爭論,來說明這個法是究竟的、了義的、圓滿的。這樣,衆生才會生起信心,才會來學修這個法。如果總說這些法是平等的,衆生就不會學修這個法了。

  祖師大德進行比較時,說其他的法不了義,也是方便的說法,也是爲了度化衆生的需要。他不是真正說其他的法不了義,所以他沒有誹謗佛法的過患。對祖師大德所弘揚的法而言,也有了義不了義之分。也許他弘揚的這個法是不了義的,但是他爲了有緣的衆生,也要說這個法是了義的。

  佛陀、祖師大德們講法時,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針對不同的衆生而講的,從表面上看,好像彼此有沖突有矛盾,實際上都不沖突、不矛盾。有些說法是爲了方便而說的,否則衆生就沒有興趣了,這樣就無法感化衆生,無法調伏衆生。菩薩戒裏有一條是“自贊毀他”,在貪嗔癡的狀態中,爲了自己暫時的利益而贊歎自己、诋毀他人,是犯戒的。但若是爲了度化衆生,爲了弘揚自己的教派,是沒有過失的。但是,也有些人爲了自己的一些利益,以貪嗔癡等煩惱而爭論,這種爭論是不如法的。但這是個人的問題,不是佛法的問題,也不是教派的問題。

✿ 继续阅读 ▪ 通達無礙知佛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