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在原子時代 序

  自序

  由于寶燈法師倡導,我得有機緣追隨洪寬濤、張璜、崔常祥居士等在中華佛學研究會作通俗演講。其中五題徇朱斐居士之請,經整理錄出後刊登于“菩提樹月刊”。茲後複蒙虞兆興,陳志偉居士等之倡議印此單行本以便流通。在這衆多因緣下此小冊子方能與讀者見面。我在這裏謹向各位倡導者,贊助者,助印者表示衷心的謝意。

  通俗演講的宗旨在去除一般人對佛法的誤解,使之了解佛法之真義,啓發正信,得到佛法的利益。其實一切佛法都不離對機而說。應運而生(運即時代)。因此離“時”離“機”實無話可說。所以所謂“一般人”,在講者不得不預爲假想是某一類人,否則即有說法不對機之弊。我所假想的對像是:受過科學

  教育者,中、大學學生,對人生宇宙等問題有興趣者,以及一般想憑藉理智追求人生宇宙真理者。預備用他們所熟悉的語言文字及思想方法,使他們了解佛法,發覺求真理的途徑與其利益。這種用通常知識來認識真理是“知”的功用。所謂通常知識,我認爲在目前應是以科學知識爲基礎的日常知識。用這通常知識來說明佛法,即是我所想提倡的“常識佛法”(COMMONSENSE BUDDHISM)

  一切法不離佛法,科學知識亦不例外,追溯科學知識的本源即能見到佛法,亦是可以理解的。那麼用時代的驕子——科學知識——來說明佛法,一定是最適應時代要求的。反之,如固執一套固定的陳舊的方式來弘揚佛法,恐怕已不能爲大多數受過科學教育的人所能接受。不求適應時代,佛法將爲極少數人

  所信受得益,在形勢上必爲時代所淘汰了。

  佛法是重行的。僅僅是“知”是得不到真實利益的,不過要行而受益則非先從“知”著手不可,尤其是受了科學教育的非從“知”方面分析清楚是不肯貿然信從的。如能真知,必能明白行的重要,行的利益。那麼定爲從信解而開始實踐。佛法的行門更是千差萬別(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因爲在佛教內也是只有對機的行持法,沒有固定不變的教條。我們情意上、偏差,各各不同,所以對治它們的行持方法也因之而異。知的偏差尚可以從風行時代的科學知識找得個假想對象。情意方面的偏差卻隨各人的生活習慣,家庭教育,文化水准,不同的職業,乃至與生俱來的個性而異。除了個別教導外,幾乎不可能確立一個普遍性的行門來適應一般的機。但在原則方面可以這麼說:

  (一)佛法是現實的生活方法(WAY OF LIFE)。佛說八正道即是指示從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直趨涅槃妙果。依之而行、即生、即受其益。可是目前部份信佛者不充分了解這道理。以爲修行(其實是修改行爲的意思)是專爲來生的,與日常生活行爲無關,這樣就脫了節。對個人說即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在他人看來佛法卻變成帶有神秘色彩的宗教,是與實用人生無關的。這當然是不合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大原則的。

  (二)在這時代中得正覺的大導師是難找到了,但善知識不是沒有,要多親近並虛心求教指示正確的行持方法。不過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己的理智抉擇。佛陀在世時亦鼓勵人:“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在佛法內知與行是並重的,不可分離的。得到了正知正見的,自可以自己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行持方法。總之在行方面要不脫離現實,不好高鹜遠,要自病自知自處理,方得受用。所以在這方面我主張提倡“實用佛法”。(PRACTICAL BUDDHISM)

  除了知與行以外,佛法的總歸宿是著重于實證。衆生皆有佛性,所以人人可以成佛。沒有實證那麼一切涅槃菩提等等殊勝功德豈非徒有空名?實證是離言說文字的,用科學名詞說是離時空的四度空間。這裏不擬多說。要說的是從知從行,必能實證人生宇宙實相。

  現在借刊行單行本機緣向讀者一提這幾篇講稿的動機何在,目的何在。但願讀者不要嫌文字粗陋,或因人微言輕而忽視之。究竟說,真理只能自求自得的,外在的文字,只能做爲求真理者的助緣罷了!

  本冊承妙因、妙境兩位法師暨石純福居士披閱指正。又承李炳南老居士賜序,爲本冊增光不少。于此謹表感謝並致敬意。

  一九六六年二月 

  無虛謹識

  

  序

  時人崇科學,在窮物質之利用,佛法立叁谛,爲闡衆生之性德,粗觀有理事之異,細思則理事相即也,實則科學不超叁谛,叁谛未舍科學,惟佛法了覺而圓融,所以隨緣不變,究竟涅槃,時人迷昧而偏執,反成觸境縛心,輪回六趣。然覺爲固有,迷乃妄加,故迷應藉方便以啓覺,覺必藉弘化以覺圓,迷者叁惑所迷,覺者叁谛之覺也。

  以言乎空谛,言思兩絕,一法不立。經雲:羊兔毛塵,析爲水金塵相,複析爲極微,爲鄰虛。方之科學,元素原子,析爲核子電子,複析爲中子。是皆色不異空,說空谛也。了知則萬法本空,可破見思之惑。

  以言乎假谛,萬象森羅,不舍一法。經雲:六大自在無礙,草木瓦礫,悉爲叁昧耶身,于工巧、醫藥、聲音、星算等,必得其明。方知科學,物理電化,一切發明于創製。是皆空不異色,說假谛也。了知則萬法妙有,可破塵沙之惑。

  此事理無二,而名相有不同也,惜乎執物者非心,執心者非物,各稱一元,甯知同落偏見,經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以不二法門,說中谛也。既曰不二,是真一元化矣。了知則法法皆圓。可破根本無明。

  雖得中矣,然亦不廢乎空假,猶掌伸拳握,總是一手,智者見一,愚者見異耳。若耽科學者,昧于真空,誹謗佛法,是凡外相著人我,心續世間、未聞大道、猶可原也。若習佛法者,昧于假有,排斥科學,是定性見涉斷常,心障所知,欲趨大乘,豈能進也。

  羅居士無虛者,現科學家身,行菩薩道,際原子時,說原子佛法,契衆機而了義,就唯物以顯覺性,翠竹黃花,無非般若,何異是哉。輯其弘法數講,彙成一冊,名曰:《佛法在原子時代》今世之人,見聞而心折之,爭倡付梓,屬予爲序,曰:此利衆之舉也,其勿辭。

  予叁環讀之竟,曰:昔王小徐,尤智表二居士,俱優爲此調,不圖今日而有斯文也。且時境又遷,此文契機,似尤勝于前賢,至其筆粲電化,氣暢電流,尚余事也。是時代不曰太空乎?不曰原子乎?彼執假而來,我執空以應,二執交攻,徒見其鑿柄不入,方便雲乎哉?弘化雲乎哉?!

  不有方便,于世法亦有所難行,喻一晝夜,實非日升月落,語人日時,必稱曰地一私轉,人將笑其顛。從事弘化,不權巧無以收攝折,譬醫療疾,必察所患與藥,墨守一方,而應百千種症,人將被其殃。況大乘佛法性相圓通,無虛無實,又安可執時間之今古,空間之東西也哉。說叁谛即是科學,明乎體,恰如其分,說科學即是叁谛,達乎用,今正是時。弘化也,方便也,是文俱得之矣,予欣爲其序以表之。何有乎辭。

  佛曆二五一○年歲次1996年立春稷下李炳南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