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自心,不亂他心
不動搖自己的決心,也不擾亂其他衆生的心。以此爲原則,能成就世出世間一切法。
“不動搖自己的決心,也不擾亂其他衆生的心。”這是上師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給我們的兩句教言。這兩句教言詞句雖然簡短,卻包含了世出世間一切法。
“不動搖自己的決心”——首先,這個決心是建立在有正確的目標與方向的基礎上的。這裏的基礎指的就是人規。若是不懂得做人的規矩,沒有一個正確的目標與方向,任何時候都固執己見,這是大錯特錯的。這樣下去將會一錯到底,不會有進步,更不會有任何成就。我們首先要明白做人的標准,要懂得仁義道德,然後再去作選擇和決定。
真正能做一個好人,這個功德利益是非常大的。每個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得順利圓滿。然而我們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會有很多違緣與障礙。然而當你真正成爲了一個好人,這些障礙自然會消失。因爲一切違緣障礙都是身邊的人給你製造的。你能成爲一個好人,他們都能尊重你、幫助你,這些違緣障礙自然就會消失了。你的一切事業都能順利成功,名聞利養自然都隨你而來。
我們爲什麼做事不順利?爲什麼追求了也得不到安樂?因爲我們在爲人處世的過程中違背了仁義道德,違背了自己的良心,違背了世間的規律,傷害了有緣衆生,同時也給自己製造了很多違緣與障礙。我們最終也沒能成爲一個好人。所以,雖然有錢有權,但是也不快樂,不安甯。
什麼叫好人?首先要明白仁義道德,明白做人的規則。比如在藏傳佛教裏有《二規教言論》,在漢地有《弟子規》等,講的都是做人的標准。你掌握了這些標准,然後再去衡量、判斷、抉擇、行持,你才能做好事,你才能成爲好人。
身口意都要穩重。如果身不穩重,隨波逐流;口不穩重,信口開河;意不穩重,漂浮不定……這樣的人自然就會落到低劣的人群當中,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與幫助,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很多違緣和障礙。也許表面上暫時有些成就,但是內心裏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所以,要實現自己的願望,要得到永恒的快樂與幸福,就要做一個好人,在任何地方都能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不能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衆生。
其次在修行的過程中也要做到“不動搖自己的決心,也不擾亂其他衆生的心。”我們有自己的修持方法,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佛講這麼多不同的法門,是因爲衆生有不同的根基與意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佛法,都是讓衆生解脫煩惱與痛苦的方法。“法門無量誓願學”,但所有的法門都是平等的,一精通一切精通。把自己得到的法當做如意寶,認真修持,就一切都成就了。朝叁暮四、見異思遷,終將一事無成。
我們要觀察上師,觀察法門,要選擇上師,選擇法門。這位上師與自己有沒有緣分?對自己的修行有沒有幫助?這個法門和自己的相續是否相應?如果這位上師與自己有緣分,就去依止;這個法門與自己的相續相應,就去學修。這個決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具德的上師都是一體的,法門也是平等的,我們不能誹謗其他上師、其他法門以及其他道友。這是上師如意寶給我們的最殊勝的竅訣。若是你能把握這一點,一定能成就,否則就難了。
我們經常說“堅持就是勝利”,但前提條件是有正確的目標與方向。如果目標與方向錯了還堅持,就會離成功越來越遠。在有正確的目標與方向的基礎上,堅持才能勝利。所以,首先要明白世間的規則、出世間的戒律,然後再去取舍,才不會有錯。
“不擾亂衆生的心”也要把握適度。如果對衆生有利,而且非常有必要,也可以用一些看似粗暴的行爲來調伏。比如在世間,父母爲了兒女的成長,會批評、打罵他們。在出世間,上師爲了弟子能夠更快成就,也會針對他的缺點,用一些打罵等特殊的方法來調伏他。
采用這些方法的時候,一定要分清對方的根基、所處的環境,要把握適度。這樣,不管是對現在還是未來的人生,都有極大的幫助,最後一定會取得殊勝的成就。如果不加分析就直接這樣做,也許會犯很多錯誤,甚至會變成罪過。
上師這兩句話含義特別深遠、廣大、奧妙。我們在世間做人的時候,若是能按這兩句話去做,就能成就世間法。我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若是能按這兩句話去做,就能成就出世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