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真谛▪P2

  ..續本文上一頁、愚昧無知,並墮畜生道,我們就能放得下貪欲、嗔恨及邪見。佛經雲:“殺生之上無他罪,十不善中邪見重。”首先放下殺生和邪見。以關愛生命來放下殺生,以聞思佛法去放下邪見。

  · 若能體認到妄語會導致遭到誣陷、誹謗,並被他人欺騙;離間語會導致親朋好友之間互不和睦,並對其進行反駁等;惡語會導致經常聽到不悅耳語,並自己所說之言也成了爭吵之因;绮語會導致言語無有威力、口才拙劣等;根據造業的大、中、小,墮地獄、餓鬼及畜牲道,我們就會放得下妄語、離間語、惡語及绮語。

  · 放不下的原因有叁:一、不認識執著的過患;二、即使認識,也不相信;叁、即使相信,也不願意斷除。若能體認到殺生會導致多病短壽,並墮地獄,就會放得下殺生;若能體認到邪淫會導致家庭矛盾,並墮近邊地獄,就會放得下邪淫;若能體認到偷盜會導致財物貧困和福報減少,並墮餓鬼道,就會放得下偷盜。

  · 佛陀曾說過:“我接受凡世人與我爭論,我不與凡世人爭論。”這兩句裏充分呈現了佛陀的大愛和我們凡世人的愚昧無知。佛陀就像慈母,我們凡世人就像得自閉症的小孩。慈母包容患自閉症孩子的缺陷,卻從不會給予孩子任何埋怨。

  · 佛陀曾明確宣布:“凡世人認爲存在的,我也承認其存在,凡世人認爲不存在的,我也承認其不存在。”聖者不會與我們凡世人爭論,不爭論的原因,是不值得爭論,我們的思想迷惑,行爲顛倒,爭論有什麼意義呢?就像正常人不值得與瘋子爭論一般。這句教誨,充分證明了佛教的包容,也體現出博大精神。

  · 佛陀在《叁摩地王經》中曾說:“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諸根是正量,聖道爲誰爲何用。”由于我們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們所看到、聽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絕對的真理。假如我們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聽到和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話,那麼佛陀的聖道爲誰起到何作用呢?

  · 佛教的真理,是最殊勝、最高尚、最稀罕的珍寶。彌勒菩薩在究竟一乘寶性論中說:“因稀有,因無垢,因具勝能,因世間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終如一,故稱稀世珍寶。”所以不一定任何人都能遇到、任何地方都會出現、任何時代都會出現的事情,而是衆生共同的善業福報和諸佛的慈悲願行雙方機緣相合的結果。

  · 若有人問: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勝、有價值,且珍貴,那爲何多數人卻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由于我們欲望之故,抵擋不住世間的誘惑;由于無明之故,體認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間的快樂,而不追求真理。我們的思想迷惑顛倒,行爲舍本逐末啊!這與買椟還珠的故事沒有什麼兩樣。

  · 佛陀曾經說: “諸佛無法用水洗掉衆生的罪業,無法用手取掉衆生的痛苦,也無法把自己的覺悟移植給別人,只是指明正確的真理,才能令人獲得解脫。”如果我們想要清淨罪業﹑遠離痛苦﹑證得覺悟以及獲得解脫的話,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教的真理。

  · 遍于一切宇宙與生命的真理,稱爲盡所有智;超越一切宇宙與生命的真理,稱爲如所有智。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盡所有智,是真理的廣的角度而言,猶如遼闊的海面;如所有智,是真理的深的角度而說,仿佛深廣的海底。雖然深廣的不同,但究竟是一體。

  · 遍于一切宇宙與生命的真理,稱爲世俗菩提心;超越一切宇宙與生命的真理,稱爲勝義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是佛教的唯一真理。世俗菩提心,是利他的角度而說,猶如美麗的花朵,給衆生帶來快樂;勝義菩提心,是自利的角度而言,仿佛豐滿的果實,自己成就圓滿。

  · 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猶如鳳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鳳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體一般,慈悲和智慧既是兩面,又是一體。

  · 佛教的真理猶如明燈,將遣除一切衆生的無明,並啓迪心靈的智慧。跟著真理的腳步,讓我們來一趟菩提之旅吧!這一定是一個寂靜與安詳的旅程。

  · 佛教的真理猶如虛空,比如虛空既遍于一切萬法,又超越一切萬法一般。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世俗谛,是遍于一切而立;勝義谛,是超越一切而言。

  · 彌勒菩薩在《寶性論》當中說過,佛教的真理具備八種功德:一、不可思議; 二、無二; 叁、無念;四、清淨;五、光明;六、對治;七、滅谛;八、道谛。

  · 佛教爲什麼既是宗教、哲學和科學?爲什麼又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佛教的真理分爲兩種,相對真理與絕對真理。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相對真理。絕對真理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諸法分爲二谛,世俗谛和勝義谛。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世俗谛。勝義谛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

  · 諸法分爲兩種,輪回與涅槃。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輪回。涅槃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諸法分爲兩種,世間與出世間。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世間。出世間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佛陀的法教有兩種,教法與證法。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教法。證法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

  · 成佛之道分爲道谛與滅谛。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道谛。滅谛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成佛之道有兩種,方便道與智慧道。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成佛之道有兩種,暫時安樂之道與究竟解脫之道。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前者,後者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

  

《佛教的真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